年5月8日,美国FDA加速批准礼来公司旗下LoxoOncology公司开发的RET抑制剂Selpercatinib(曾用名:LOXO-,商品名:Retevmo?)上市,用于治疗:
1
RET融合阳性的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成人患者;
2
12岁及以上携带RET突变,需要系统治疗的晚期或转移性髓样甲状腺癌(MTC);
3
12岁及以上RET融合阳性,放射性碘难治,且需要系统治疗的晚期或转移性甲状腺癌患者;
这是全球首款获批的特异性RET抑制剂,改变了既往RET基因变异肿瘤患者依靠化疗或者多靶点靶向药(如卡博替尼以及凡德他尼等)治疗疗效不佳的局面,给他们带来了生命的曙光。今天我们就靶点RET基因变异、获批靶向药物及国内相关临床试验药物的开展情况做一全面介绍。
01
RET基因变异是重要的致癌因子
RET基因,是转染期间重排基因(Rearrangedduringtransfectionproto-oncogene)的简称,负责编码一种跨膜酪氨酸激酶受体,由胞外区、跨膜区和胞内酪氨酸激酶活性区三部分组成。RET受体通过与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配体家族结合,在器官发育和组织稳态中起关键作用。RET基因变异和癌症具有密切的关系,其相关性研究始于乳头状甲状腺癌(PTC),后来发现广泛存在于各癌种中:甲状腺髓样癌(60%~90%)、乳头状甲状腺癌(10%~20%)、基底细胞癌(12.5%)、输尿管移行细胞癌(16.7%)、脑膜瘤(5.6%)、非小细胞肺癌(1%~2%)、上皮性卵巢癌(1.9%)、食管腺癌(1.4%)等。
RET基因具有多样化的变异类型,常见有6种,其发生频率依次为:突变(38.6%)RET融合(有已知伴侣基因,30.7%)RET扩增(25%)RET重排(无特定的伴侣基因,3.4%)RETDuplication(1.1%)=RETLoss(1.1%)。
▲RET在癌症中的变异类型及其频率
目前,在癌症中常见的RET异常激活机制,包括:
?RET基因框内融合:染色体重排导致RET基因和伴侣基因拼接,经翻译产生融合蛋白(如KIF5B-RET和CCDC6-RET),这种融合蛋白通常含有二聚化结构域和RET激酶结构域。RET断点优先出现在的特定区域,最常见的是在内含子11(exon12)内,形成仅包含RET细胞质区域的融合,部分融合断点涉及内含子7(exon8)和10(exon11),导致额外包含RET跨膜域,而上游伴侣基因(如KIF5B)的断点变异较大。
?RET基因的特定突变:RET基因的特定突变(如:RETMT和RETVM/L)通过形成分子间半胱氨酸二硫键,影响ATP结合结构域,最终增强激酶结构域的活性。
▲RET融合的致癌机制及断裂位点
此外,RET基因过表达也会导致RET异常激活。这些机制的共同之处在于:在绝大多数没有配体结合的情况下,RET酪氨酸激酶发生异常激活,引起RAS–MAPK和PI3K–AKT等下游信号通路的激活,从而驱动肿瘤的发生发展。
▲RET基因异常激活驱动肿瘤的形成机制
RET融合目前仅见于肿瘤患者体细胞中,已知的RET融合伴侣多达三十余种,常见的伴侣基因为KIF5B、CCDC6、NCOA4。乳头状甲状腺癌RET融合发生率约为10%~20%,在辐射暴露患者中高达60%~80%,RET融合既往通常以RET/PTCx描述,伴侣基因PTCx有:PTC1(CCDC6)、PTC2(PRKARIA)、PTC3/4(NCOA4)、PTC5(GOLGA5)、PTC6(TRIM24)、PTC7(TRIM33)、PTC8(KTN1)和PTC9(RFG9),以CCDC6、NCOA4最为常见。RET/PTC1即为CCDC6-RET,依次类推。非小细胞肺癌中RET融合发生率为1%~2%,伴侣基因常见KIF5B;乳腺癌、胰腺癌、结直肠癌等其他肿瘤中的RET融合发生率1%。
RET基因突变位点繁多,较常见MT和CF,突变既发生在体细胞中,也发生于生殖细胞中,体细胞突变约见于50%的散发性甲状腺髓样癌中;RET基因胚系突变几乎见于%的遗传性甲状腺髓样癌中。RET基因胚系突变的不同位点分别关联多发性内分泌肿瘤2A型(MEN2A)、家族性甲状腺髓样癌(FMTC)、多发性内分泌肿瘤2B型(MEN2B),这3种综合征共同特征是导致遗传性甲状腺髓样癌。
▲RET基因的致癌变异及在各癌种中的发生率
02
靶向RET变异的多款抗肿瘤药物
根据作用机制,RET靶向药物分为:
?多激酶抑制剂(MKIs):主要为凡德他尼和卡博替尼,已被FDA获批用于晚期甲状腺髓样癌,且对RET融合的非小细胞肺癌表现出抑制剂活性并已获得NCCN指南推荐应用,但MKIs的有效率较低,且对于RET次级突变的抑制活性有限,如RETgatekeeper突变VL/M是MKIs获得性耐药的一种机制。
?选择性RET抑制剂:能够弥补MKIs的弱点,具有更高的有效率,主要有Selpercatinib和Pralsetinib,能抑制胚系或体系RET突变,包括VL/M。
▲MKIs及选择性RET抑制剂的有效率、减药率及停药率
Selpercatinib
Selpercatinib于近期获得FDA的加速批准,基于一项多中心、开放标签、多队列临床试验(LIBRETTO-,NCT),评价其对晚期RET融合或突变阳性、初治和经治的NSCLC和甲状腺癌患者的疗效。
在名曾接受过铂类化疗的RET融合阳性非小细胞肺癌成年患者中,对Selpercatinib的疗效进行了评估。这些患者的总缓解率(ORR)为64%;在缓解的患者中,81%的患者缓解时间持续至少6个月。另外,研究还在39例未接受过治疗的RET融合阳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评估了Selpercatinib的疗效。这些患者的ORR为84%;在缓解的患者中,58%的患者缓解时间持续至少6个月。
在12岁及以上的RET突变甲状腺髓样癌患者中,评估了Selpercatinib的疗效。该研究纳入了名先前曾接受过卡博替尼或凡德他尼的晚期或转移性RET突变甲状腺髓样癌患者,以及未接受过这两种药的患者。在55名先前接受过治疗的患者中,ORR为69%;在缓解的患者中,76%的患者缓解时间持续至少6个月。在88例先前未接受过治疗的患者中,ORR为73%;在缓解的患者中,61%的患者缓解时间持续至少6个月。
在12岁及以上的RET融合阳性甲状腺癌儿童和成年患者中,评估了Selpercatinib的疗效。该研究纳入了19例放射性碘难治性且接受过另一种全身治疗的RET融合阳性甲状腺癌患者,以及8例放射性碘难治性但是未接受过任何其他治疗的RET融合阳性甲状腺癌的患者。之前接受过治疗的19位患者的ORR为79%;在缓解的患者中,87%的患者缓解时间持续至少6个月。在8例除放射性碘以外未接受任何治疗的患者中,ORR为%;在缓解的患者中,75%的患者缓解时间持续至少6个月。
▲Selpercatinib获批的疗效数据
Pralsetinib
Pralsetinib(BLU-)是一种口服的高效高选择性的靶向RET变异的在研药物。年AACR会议报道的ARROW研究初步结果显示,Pralsetinib是一种有高度潜力的选择性RET抑制剂。在ASCO会议上全球性I/II期临床试验——ARROW研究进一步更新了临床活性数据。数据表明,Pralsetinib在既往接受过治疗的RET突变MTC患者中,ORR达到60%,初治RET突变MTC患者的ORR达74%,RET融合甲状腺癌患者的ORR为91%,DCR达到了%,所有患者肿瘤均缩小。
03
国内RET抑制剂临床试验火热招募中
好消息!上述提及的两款高效、高选择性的RET抑制剂,目前正在国内开展临床试验,招募的患者不仅仅局限于携带RET基因变异的NSCLC、甲状腺癌,也就是说,所有携带RET变异的实体瘤患者都将有机会免费试用!更多临床试验入组信息,如联系方式、医院、研究者等,请在药物临床试验登记与信息公示平台官方网站上查询,网址为:转载请注明:http://www.tzdgt.com/dynmlzd/87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