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颅内占位性病变呈环形强化主要有哪些病?如何鉴别?
答:脑脓肿;胶质细胞瘤Ⅲ、Ⅳ级;转移瘤;脑膜瘤(囊性);血管母细胞瘤;听神经纤维瘤;表皮样囊肿(偶尔边缘轻微指强)。
①脑脓肿:病史有发热,中性粒细胞增高,头痛,呕吐,环形强化,强化的环均匀一致强,壁光滑,无壁结节。
②胶质细胞瘤Ⅲ、Ⅳ级:不均匀低密度肿块、囊变、环形不完整的强化,水肿明显,占位效应明显,位脑皮质髓质交界处,可出现钙化,3级可见,4级可出现环形强化,强化环强化不均匀,有壁结节。
③转移瘤:常见多个病灶,环形强化,厚薄不均匀,肿显著,占位效应明显,年龄大。
④囊性脑膜瘤:位于脑外,可见壁结节,宽基底与颅骨相连,无水肿,出现脑膜尾征。
⑤血管母细胞瘤:发生于小,多见于小脑,圆形低密度灶,见高度强化的壁结节。
⑥听神经纤维瘤:囊变者明显,听力下降,与颅骨呈锐角,内听道扩大。
⑦表皮样囊肿:靠近脑池、脑裂生长,有见缝就钻的特点,CT值10-20HU。
2.常见的脊髓外硬膜下肿瘤有哪些,举出两个,并说出两者的鉴别要点
答:脊膜瘤与神经鞘瘤均为常见的髓外硬膜下肿瘤,而且密度或信号改变相仿,但是前者多发生于胸段,女性多见,容易出现钙化,肿瘤很少向椎间孔侵犯,很少出现哑铃状改变,但在MRIT2WI为等或稍高信号。后者以颈、胸段多见,无性别差别,可以沿神经根向神经孔方向生长,使相应神经孔扩大,呈哑铃状改变,MRIT2WI多为高信号。
3.CT平扫右顶叶大片状低密度影,有哪些可能?如何进一步确诊?
答:
①炎症:脓性炎症:高热、疲劳等临床症状,
CT表现:
①早期(4天)为边界模糊低密度及灶,占位效应不明显,可有斑片状或脑回样增强。②晚期(4-10天),病灶仍为低密度,病灶有环形增强及占位效应和水肿,对侧脑室扩张,病灶中心有强化。脓肿壁形成早期(10-14天),可见完整壁和厚度均一的明显环状强化。
④脓肿壁形成晚期,14天后,脓肿较小时,可呈结节状强化,脓腔内可见气体,形成液平面。
②肿瘤:如胶质瘤、转移瘤、囊性脑膜瘤、皮样囊肿或表皮样囊肿。
③梗塞:年龄大,有脑血管病病史,突然发病,形态、部位与血管分布有关,多形成楔行改变,占位效应轻。
④脑白质病:往往呈对应性低密度及灶,占位效应不明显。
⑤脑囊虫病:有疫区病史,可分为脑实质型和脑室型:急性脑炎型CT表现与一般脑尖类似,表现为双侧大脑半球髓质区低密度片状影,脑室变小,脑沟裂池明显减少或消失。增强扫描低密度灶无强化,中线结构无移位。
主要根据病变部位、形态、密度、年龄、CT平扫加增强表现,以及临床鉴别。
4.视网膜母细胞瘤的CT、MRI表现:
答:
CT:眼球后部圆形或椭圆形肿块,与玻璃体相比为高密度,密度不均,钙化是本病的特征性表现。
MRI:T1WI与玻璃体相比呈轻至中度高信号,T2WI呈明显低信号,肿块内常伴钙化,在T1WI呈低信号,肿瘤内有囊变或坏死时,T2WI可见斑片状高信号,增强扫描时肿瘤中度至明显强化。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转载请注明:http://www.tzdgt.com/dynmlzd/91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