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分享一篇脑膜瘤基本病理形态汇总的学习笔记,和小衡一起读读吧。
欢迎各位病理同仁投稿,分享学习、工作所得。点击文末「阅读原文」了解投稿详情。
疾病概述
脑膜瘤(Meningioma)是一种起源于蛛网膜细胞的肿瘤。在所有颅内肿瘤中,其发病率仅次于神经上皮肿瘤而居第二位。
临床特征
(1)发病频率:
最常见的原发性脑肿瘤之一;
约占脑肿瘤20%-30%。
(2)好发人群:
成年人,高峰年龄50-60岁;
女性更多见。
(3)好发部位:
绝大多数发生在颅内、椎管内;
最常见大脑凸面、大脑镰旁,少数在脑室;
脊髓最常见胸段;
其他脏器也可发生,最常见肺。
(4)临床表现:
90%表现为孤立性肿瘤;
少数为多发肿瘤,常与2型神经纤维瘤病有关;
患者常见头痛和癫痫;
肿瘤通常生长缓慢。
(5)疾病预后:
WHOⅠ级脑膜瘤常局限生长,手术易切除;
即使良性脑膜瘤,也可局部侵犯,如硬脑膜;
颅外转移罕见,通常累及肺、胸膜、骨或肝。
大体表现
球形,界限清楚,有包膜,附着于硬脑膜;
可能引起周围骨组织反应性改变或骨质破坏;
非典型和间变性脑膜瘤往往较大,常见坏死。
分型列表
备注:在这15种脑膜瘤中,最常见脑膜上皮型、纤维型和过渡型。
镜下形态
1、脑膜瘤,脑膜上皮型(Meningothelialmeningioma,MM)
诊断要点:
常见,WHOⅠ级;
好发于前颅底;
中等大小的上皮样肿瘤细胞呈分叶状结构;
瘤细胞大小形态较一致,胞质丰富,嗜酸;
瘤细胞之间边界不清,呈合胞体状;
可见核内假包涵体;
少见漩涡结构和砂粒体;
罕见核分裂像;
一般缺乏NF2基因突变。
图1:脑膜上皮型脑膜瘤,肿瘤细胞为中等大小的上皮样细胞,细胞之间边界不清,呈合胞体状。×
2、脑膜瘤,纤维型(Fibrousmeningioma,FM)
诊断要点:
常见,WHOⅠ级;
通常发生在大脑凸面;
长梭形肿瘤细胞呈交织状或漩涡状排列;
肿瘤间质富含胶原;
少见砂粒体;
有时排列方式似SFT;
有时排列方式似Verocay小体;
常有NF2基因突变。
图2:纤维型脑膜瘤,长梭形肿瘤细胞呈交织状或漩涡状排列。×
3、脑膜瘤,过渡型(Transitionalmeningioma,TM)
诊断要点:
常见,WHOⅠ级;
多发生于大脑凸面;
兼具脑膜上皮型和纤维型特点;
上皮样细胞和长梭形细胞往往交错分布;
可见漩涡状结构;
可见砂粒体;
常有NF2基因突变。
图3:过渡细胞型脑膜瘤,上皮型和纤维型两种形态交替分布。(图片来自参考文献1)
4、脑膜瘤,砂粒体型(Psammomatousmeningioma,PM)
诊断要点:
WHOⅠ级;
多发生于中老年女性胸椎区域;
肿瘤细胞类型通常为过渡型;
肿瘤内中出现大量砂粒体;
砂粒体数量通常要求50%肿瘤区域;
砂粒体的本质是具有同心圆结构的特殊钙化;
砂粒体常常彼此融合呈团块状;
有时砂粒体过于密集以致难以发现肿瘤细胞;
常有NF2基因突变。
图4:砂粒体型脑膜瘤,在脑膜瘤背景中出现大量砂粒体。(图片来自
转载请注明:http://www.tzdgt.com/dynmlzd/84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