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枢神经系统简答
gxtlc供稿
年2月24日
1急性硬膜外血肿与硬膜下血肿的鉴别诊断答:急性硬膜外血肿与硬膜下血肿的鉴别诊断详见下表
硬膜外血肿
硬膜下血肿
原发昏迷—中间清醒—再度昏迷
持续性昏迷
受伤部位
多发生于直接损伤部位
多为对冲部位
暴力性质
多为加速伤
多为减速伤
出血来源
动脉为主
静脉为主
血肿形态
双凸透镜型
新月型
血肿范围
局限
广泛
血肿是否跨越颅缝
一般无
经常
合并脑实质损伤
多无
经常同时存在
血肿部位有无合并颅骨骨折
多有
多无
2试述脑内血肿不同时期CT表现答:CT表现(血肿分为三期):
急性期≤1周,圆形或肾形,均匀高密度,周围伴有水肿,增强无强化。
吸收期2周~2个月,血肿中央高密度,边缘模糊,占位效应明显,周围水肿由重到轻。增强可有薄环状强化。
囊腔期≥2个月,低密度囊腔,水样密度,无水肿和占位效应。增强无强化
3试述脑内血肿不同时期MRI表现答:
时间
血肿成分
T1WI
T2WI
急性期
<3天
去氧血红蛋白
等信号
低信号
亚急性期
3~14天
血肿周边去氧血红蛋白逐渐变为高铁血红蛋白,并逐渐向血肿中心演变
早期(3~7天)呈外高内等信号,晚期(8~14天)为均匀高信号
早期(3~7天)仍为低信号,晚期为高信号
慢性期
>15天
血肿囊变,在周边可有含血铁黄素沉积
低信号,与脑脊液相仿
高信号,与脑脊液相仿,周围可有低信号环
4试述急性硬膜外血肿的CT特点。答:
①颅骨内板下方梭形或双凸透镜形高密度区,CT值40HU~HU,边界清楚锐利;
②范围局限,一般不跨颅缝;
③占位征象较硬膜下血肿轻;
④骨窗显示局部颅骨骨折;
⑤开放性骨折血肿内可见低密度气体形。(病理:头部受外力作用紧靠颅骨内板的动脉或较大静脉窦破裂,血液进入硬膜外间隙而形成,由于内板与硬膜粘连紧密,血肿范围多局限。)
5简述星形细胞瘤的分级及CT表现答:依肿瘤细胞的成熟程度,星形细胞瘤分为Ⅰ~Ⅳ级。
Ⅰ级为良性,与脑实质分界较清。CT表现为:
①脑实质内低密度病灶,与脑实质分界较清;
②占位表现较轻;
③增强后无强化或轻度强化。
Ⅱ级为良恶性之间,Ⅲ~Ⅳ级恶性程度较高,呈浸润性生长,与脑实质分界不清,易发生液化坏死。CT表现:
①脑实质内不均匀低密度区,与脑实质分界不清,不规则;
②增强后呈斑片状或明显环形强化,环壁厚薄不均,有时可见壁结节;
③占位征象及水肿明显。
6试述脑动静脉畸形的影像学表现答:绝大多数发生在幕上(85%)而且单发(98%);常见于大脑中动脉分布区。平片价值不大。
①脑血管造影:是诊断AVM最可靠、最准确的方法。典型表现:动脉期可见粗细不等、迂曲的血管团,供血动脉多增粗,引流静脉早期显影。
②CT:平扫为混杂密度灶,其中可有等或高密度点状、线状血管影、高密度钙化以及低密度软化灶,边界不清;周围脑组织常伴萎缩改变;增强扫描可见畸形血管团以及引流血管影。
③MRI:AVM的血管成分由于血液流空效应在T1WI和T2WI均表现为低或无信号,呈毛线团状或蜂窝状;增强扫描可以更清楚显示畸形血管以及与引流血管关系。
7松果体区肿瘤鉴别答:
CT表现
肿瘤
诊断要点
实性密度影
生殖细胞瘤
松果体钙化被肿瘤包埋,男性小儿,2cm左右,三脑室后部杯口样局限性扩张,可有脑积液种植转移。
松果体细胞瘤
中青年多见,松果体钙化被肿瘤推挤向一边,三脑室后部局限性杯口样扩张。
脑膜瘤
中年女性多见,一般在3cm以上,三脑后部杯口样局限性扩张少见。
低密度影
蛛网膜囊肿
球形脑脊液密度影,边缘光滑,三脑室后杯口样扩张少见。
表皮样囊肿
不规则形,CT值10-20HU,“见缝就钻”
皮样囊肿
球形,边缘光滑、锐利,CT值-50HU左右。
混杂密度影
胶质瘤
形态不规整,花环样增强,三脑室后受压变窄及向一侧移位。
畸胎瘤
钙化、脂肪及软组织密度影混杂在一起,形态不规整。
松果体母细胞瘤
不规则环形增强,一般无三脑室后部变窄及向一侧移位。
8听神经瘤的鉴别答:
①三叉神经瘤:位于岩骨尖、分叶状,不规则,骑跨中、后颅窝,增强后可强化,四脑室受压向后对侧移位。
②表皮样囊肿:囊性病变,CT值约10-20HU,靠近脑沟、脑裂部位,密度低,增强后不强化,分叶明显,见缝就钻。
③蛛网膜囊肿:球形脑积液密度影,边缘光滑,增强后不强化。
④脑膜瘤:宽基底与颅骨相连,引起骨质增生,可以明显强化,可以囊变。可见到砂粒状钙化,内听道不扩大,四脑室受压后移。
⑤血管母细胞瘤:低密度,多位于小脑半球,小孩多见,增强后见壁结节强化。四脑向前移位。
⑥胶质瘤:四脑室向前移位,不均匀强化,有囊变,实质部分增强。
9垂体瘤(腺瘤)的鉴别:答:
①颅咽管瘤:蛋壳状钙化,年龄30岁左右,蝶鞍上肿瘤,后床突骨质增生。
②动脉瘤:不侵犯鞍底,可以钙化,强化明显(与血管强化一致)
③胶质瘤:常见成年人,临床症状,不侵犯颅底骨质,常位于蝶鞍的后方。
④脑膜瘤:可以累及骨质,以骨质增生为主,不侵犯颅底,强化明显。
⑤畸胎瘤:有脂肪密度,牙凿,有骨影等改变。
10颅内占位性病变呈环形强化主要有哪些病?如何鉴别?答:脑脓肿;胶质细胞瘤Ⅲ、Ⅳ级;转移瘤;脑膜瘤(囊性);血管母细胞瘤;听神经纤维瘤;表皮样囊肿(偶尔边缘轻微指强)。
①脑脓肿:病史有发热,中性粒细胞增高,头痛,呕吐,环形强化,强化的环均匀一致强,壁光滑,无壁结节。
②胶质细胞瘤Ⅲ、Ⅳ级:不均匀低密度肿块、囊变、环形不完整的强化,水肿明显,占位效应明显,位脑皮质髓质交界处,可出现钙化,3级可见,4级可出现环形强化,强化环强化不均匀,有壁结节。
③转移瘤:常见多个病灶,环形强化,厚薄不均匀,肿显著,占位效应明显,年龄大。
④囊性脑膜瘤:位于脑外,可见壁结节,宽基底与颅骨相连,无水肿,出现脑膜尾征。
⑤血管母细胞瘤:发生于小,多见于小脑,圆形低密度灶,见高度强化的壁结节。
⑥听神经纤维瘤:囊变者明显,听力下降,与颅骨呈锐角,内听道扩大。
⑦表皮样囊肿:靠近脑池、脑裂生长,有见缝就钻的特点,CT值10-20HU。
11常见的脊髓外硬膜下肿瘤有哪些,举出两个,并说出两者的鉴别要点答:脊膜瘤与神经鞘瘤均为常见的髓外硬膜下肿瘤,而且密度或信号改变相仿,但是前者多发生于胸段,女性多见,容易出现钙化,肿瘤很少向椎间孔侵犯,很少出现哑铃状改变,但在MRIT2WI为等或稍高信号。后者以颈、胸段多见,无性别差别,可以沿神经根向神经孔方向生长,使相应神经孔扩大,呈哑铃状改变,MRIT2WI多为高信号。
12CT平扫右顶叶大片状低密度影,有哪些可能?如何进一步确诊?答:
①炎症:脓性炎症:高热、疲劳等临床症状,
CT表现:
①早期(4天)为边界模糊低密度及灶,占位效应不明显,可有斑片状或脑回样增强。②晚期(4-10天),病灶仍为低密度,病灶有环形增强及占位效应和水肿,对侧脑室扩张,病灶中心有强化。脓肿壁形成早期(10-14天),可见完整壁和厚度均一的明显环状强化。
④脓肿壁形成晚期,14天后,脓肿较小时,可呈结节状强化,脓腔内可见气体,形成液平面。
②肿瘤:如胶质瘤、转移瘤、囊性脑膜瘤、皮样囊肿或表皮样囊肿。
③梗塞:年龄大,有脑血管病病史,突然发病,形态、部位与血管分布有关,多形成楔行改变,占位效应轻。
④脑白质病:往往呈对应性低密度及灶,占位效应不明显。
⑤脑囊虫病:有疫区病史,可分为脑实质型和脑室型:急性脑炎型CT表现与一般脑尖类似,表现为双侧大脑半球髓质区低密度片状影,脑室变小,脑沟裂池明显减少或消失。增强扫描低密度灶无强化,中线结构无移位。
主要根据病变部位、形态、密度、年龄、CT平扫加增强表现,以及临床鉴别。
13视网膜母细胞瘤的CT、MRI表现:答:
CT:眼球后部圆形或椭圆形肿块,与玻璃体相比为高密度,密度不均,钙化是本病的特征性表现。
MRI:T1WI与玻璃体相比呈轻至中度高信号,T2WI呈明显低信号,肿块内常伴钙化,在T1WI呈低信号,肿瘤内有囊变或坏死时,T2WI可见斑片状高信号,增强扫描时肿瘤中度至明显强化。
转载请注明:http://www.tzdgt.com/dynmlzd/47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