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马来西亚羽毛球传奇李宗伟呼吁世界羽联放弃在今年重启赛事。虽然去年已退役,但他依然心系羽坛。他曾勇敢地战胜癌症,为奥运梦想奋力一搏。
我们今天一起聊聊帮助李宗伟战胜癌症的“秘密武器”。放射治疗是癌症治疗的重要手段。据美国癌症学会(ACS)统计,大约60%的癌症患者需要放疗。
传统放疗是光子放疗(即X射线和γ射线)。光子是一种非常轻的粒子,当它们穿过肿瘤时,会继续发射剂量,因此,也会“误伤”肿瘤周围的正常组织,导致副作用。
放疗副作用大多是一过性的,或者说是短期的,会逐渐消失或明显减轻,对患者的生存期和长期生活质量影响不大。但应当警惕其中最严重的副作用——第二原发癌症,长期光子放疗增加了患第二原发癌的风险。
第二原发癌是相较第一原发癌而言的,是指在排除转移癌的前提下发生的第二种癌症。放疗导致的第二原发癌,可能会在很多年后发生,尤其是对儿童癌症患者危害更大。
为此,科学家不断研究更先进的放疗方式,希望在杀伤肿瘤的同时尽量保护周围的正常组织。于是,更先进的两种光子放疗形式——调强放疗(IMRT)和三维适形放疗(3DCRT)应运而生,当然,还有被誉为“最先进的放疗技术”——质子治疗。
质子治疗属于粒子放疗,这些带电粒子在被加速到大约0.7倍光速后,通过特定方向被轰入人体,到达肿瘤细胞时释放大量能量,从而杀死肿瘤细胞。质子粒很重,它们将大部分剂量保留到“追踪”终点,形成所谓的“布拉格Bragg峰”,然后骤停。这样就可以释放尽可能多的辐射到肿瘤上,增强疗效,同时保护周围的正常组织,减少短期和长期副作用。
质子治疗始于上世纪90年代初,率先在洛马林达大学(LomaLinda)医学中心开展。目前,全球接受质子治疗的患者已逾10万。李宗伟曾透露,他曾接受了33次质子治疗,最终重返训练场。
质子治疗显著降低
第二原发癌风险
最新研究表明,与光子放疗相比,质子治疗的癌症患者在生命后期罹患第二原发癌的风险大大降低。
斯坦福大学的研究团队利用美国国家癌症数据库(NDCB)进行了一项回顾性队列研究。研究对象包括45万名不同年龄不同类型的癌症患者,所涉及的癌症包括:前列腺癌、头颈部癌、乳腺癌、胃肠道癌症、妇科癌症、淋巴瘤、肺癌(非小细胞肺癌)、骨或软组织癌症,以及大脑和中枢神经系统癌症。这项研究日前发表在《癌症(Cancer)》杂志。
这些被纳入研究的患者在年至年期间,接受了调强放疗(IMRT)、三维适形放疗(3DCRT)或质子治疗。接受放疗后,他们接受了至少2年的随访,平均5年。
结果显示:
?接受光子放疗(调强放疗和3DCRT)的患者发生第二原发癌的几率是接受质子治疗的患者的三倍多(分别高出3.5倍和3.6倍)。
?相较调强放疗,质子治疗将发生第二原发癌的总风险降低了2/3(69%)以上。
?在最常接受放疗的9种癌症中,质子治疗降低了8种癌症患者发生第二原发癌的风险。
?相较调强放疗,质子治疗可大大降低大多数疾病部位发生第二原发癌的风险,包括:
?前列腺癌患者,风险降低82%;
?头颈癌患者,风险降低58%;
?随访5年以上的乳腺癌患者,风险降低38%;
?在所有癌症患者中,风险降低69%。
这些数据有力地证明了质子治疗在降低第二原发癌风险方面的益处。
图片来源provisionhealthcare.
转载请注明:http://www.tzdgt.com/dynmlzd/113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