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课0826影像群集

男,41岁,左侧面部麻木三个月。

左侧桥小脑角区及鞍旁左侧可见一巨大异常肿块影,呈哑铃状,经岩尖跨颅窝生长,大小约6.2cmX3.3cmX4.3cm,肿块呈稍长T1稍长T2信号,内见多个囊状更长T1更长T2信号区,在T2FLAIR上为高、低混杂信号,增强后肿块呈环状明显强化,内部囊状区未见强化,左侧颞叶、脑干、左侧听神经、左侧颈内动脉明显受压、推移,环池及桥池受压、变形。

最后诊断:三叉神经鞘瘤

三叉神经鞘瘤以青壮年多见,是发病率仅次于听神经瘤的神经鞘瘤,肿瘤沿第Ⅴ对颅神经的走行生长,可累及神经的脑池段和(或)其在岩骨尖的Meckel腔部分以及海绵窦段。临床症状主要包括三叉神经痛、面部麻木、听力障碍等。

三叉神经鞘瘤发生在三叉神经半月神经节处,肿瘤亦可同时向三叉神经根部延伸,常分为三型:中颅窝型、骑跨型和后颅窝型。MR表现中颅窝型及后颅窝型肿瘤常为圆形或类圆形。表现为偏一侧生长的鞍旁及桥小脑角同时有肿瘤存在而呈“哑铃状”,呈现跨颅窝生长表现。特征性表现为三叉神经增粗与肿瘤相连续、Meckel腔扩大、颞骨岩部骨质吸收或破坏、跨越中后颅窝呈骑跨式生长。

影像学表现

1、T1WI呈均匀或不均匀等低信号,T2WI多呈不均匀高信号。MRI增强后多呈不均匀明显强化,但也可完全均匀强化。

2、肿瘤沿着三叉神经径路生长,跨颅窝哑铃状为特征性表现。三叉神经根部增粗与瘤体相连续是诊断三叉神经瘤的可靠征象。

3、常伴有岩骨的骨质吸收,肿瘤边界清,周围脑组织多无水肿及钙化。但瘤体较大时可压迫邻近脑组织引起静脉回流障碍性水肿治疗及预后。

鉴别诊断:

(1)脑膜瘤:CT上多呈略高密度,内常见钙化,病灶邻近骨板局部骨质增生,T1WI及T2WI呈等长T1、等长T2信号,T2WI脑膜瘤信号强度相对较低,且随着回波时间延长衰减迅速,常小于三叉神经瘤。增强多见均匀强化伴脑膜尾征。

(2)听神经瘤:影像表现同三叉神经瘤无法鉴别。听神经增粗与肿瘤连续,内听道的扩大是鉴别的关键。

(3)颞叶及桥脑胶质瘤:T2WI信号强度小于三叉神经瘤,增强轻度强化或不强化常伴周围脑组织水肿,结合CT和MRI的综合表现容易鉴别。

女,54岁,查体发现胆囊占位。

最后诊断:胆囊管状腺瘤(呈低级别上皮内瘤变)

男,18岁,颈部疼痛。

术后病理:枢椎骨母细胞瘤

女,66岁,咳嗽。

诊断:右肺中叶综合征

69岁的老年女性,既往有丙肝肝硬化病史。

隐匿的胆囊位于肝左叶(L)及胃(S)之间(白箭)

CT检查时胆囊所处位置;增强MRI充满造影剂的胆囊。

异位胆囊发病率极低,约为0.1-0.7%,且其分布部位广泛。其中较常见为肝左叶下方、圆韧带左侧(此例即是),其他的还有横向胆囊、肝内胆囊、肝脏后胆囊和腹膜后胆囊。左侧胆囊及腹、盆腔内连着肠系膜的“漂浮胆囊”也有过报道,此外,肝硬化患者因其右叶萎缩可能出现旋转胆囊。

异位胆囊在临床上容易漏诊和误诊,特别是在没有充分禁食的被检者中,因其胆囊可能处于收缩状态或未充分舒张。

但其临床意义重大,因为远离腹膜的胆囊发生急性胆囊炎时,可能缺乏典型的腹膜炎症状,从而延误诊断;而“漂浮胆囊”有发生扭转的可能;肝左叶下方的异位胆囊可能形成Winslow孔疝,出于上述情况的考虑,通常建议一旦发现异位胆囊,即行胆囊切除。影像学检查对胆囊位置的准确描述有助于选择恰当的手术路径。

男,72岁,尿频、尿急一年,发现PSA升高半天。

诊断:前列腺癌

前列腺不规则增大

中央带及周围带局部分界不清,多发T2较低信号灶

明显弥散受限

突破被膜,累及膀胱及周围

以上内容部分来自网络,仅供学习之用

更多内容请添加小编

添加小编请大家自报家门(备注)

谢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tzdgt.com/dynmlzd/1130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