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华肿瘤(中国)实体瘤携手国内肿瘤专家亮相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并举行肺癌、黑色素瘤疾病科普讲座,助力提升社会大众的疾病知识。据悉,诺华肿瘤拥有免疫肿瘤和靶向治疗丰富的产品线,同时积极推行组合疗法。目前上市肿瘤药品超过25种,生产线包括超过30种正在研发的新分子药物。
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中国肿瘤登记年报》显示,每年新发癌症病例达万,其中肺癌是“首凶”,发病率与死亡率都位居第一。医院副主任医师黄同海教授介绍:“肺癌人群中高达85%以上的病例为非小细胞肺癌(NSCLC),其中,有一群相对而言较为‘幸运’的患者,也就是ALK(间变性淋巴瘤激酶)阳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ALK融合突变在坊间又被称为‘钻石突变’,因为它的突变比例比较低,二是指患者使用靶向药物治疗后,生存时间长,目前平均已经超过4年。”伴随着精准治疗的发展,针对ALK基因融合突变的靶向治疗药物使患者的生存时间得到延长。此前,仅有一代ALK抑制剂克唑替尼在中国获批,年5月31日,国家药品监督管局批准首个二代小分子口服靶向药物塞瑞替尼,针对接受过克唑替尼治疗后进展或对克唑替尼不耐受的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治疗,患者得到显著的临床获益。为了缓解患者的经济压力及心理负担,年10月塞瑞替尼进入国家医保目录,随之患者慈善援助项目同时启动,帮助更多有需要的患者接受可负担的规范化治疗,获得长期生存。
黑色素瘤是一类起源于黑色素细胞的高度恶性肿瘤,虽然相对于西方国家,我国黑色素瘤的发病率较低,但是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每年也有新发黑色素瘤病例约2万人,发病率和死亡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此外,中国人群黑色素瘤中的肢端和黏膜型占比较多,这两种亚型在西方被研究的较少,社会公众对疾病的认知度较低,确诊的黑色素瘤患者以中晚期居多,给患者家庭及社会带来极大经济负担,因此急需找到针对我国患者病情的解决方案。目前已知的黑色素瘤驱动突变中,BRAF突变是最常见的基因突变,约占中国人群的1/4,也是黑色素瘤预后的不良因素,由于缺乏常规的检测,使得患者错失了精准治疗的最佳时机。随着近年来对于疾病研究的深入和药物研发的成果转化,黑色素瘤的治疗预后较以往有了明显改善,患者有了更多的治疗选择。
中国黑色素瘤患者中,每四位就可能有一位是BRAFV突变的患者,通过检测早期发现BRAF突变,能够帮助患者接受更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并且长期生存。医院骨软组织外科副主任、恶性黑色素瘤诊治中心主任陈勇教授介绍,随着这些药物在中国的陆续上市,中国的恶黑患者终于迎来了与世界接轨的先进治疗方案,晚期黑色素瘤的5年生存率从不足5%提高至41%。早中期的黑色素瘤在“外科为主的多学科综合治疗”模式下,结合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在辅助与新辅助治疗的优异表现,将继续引领实体瘤的治疗。年CSCO黑色素瘤指南已将双靶联合治疗作为一类证据推荐,并有机会尽快引入中国。希望在多方的共同努力及呼吁下,更多创新的黑色素瘤治疗药物能够及早惠及更多患者以及家庭。
新民晚报记者左妍
转载请注明:http://www.tzdgt.com/dynmlyh/117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