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常规解读技巧读懂报告单4大核心项目

血常规解读,很多医护人员都在行,但我们真的能都看懂吗?

先一起来看看下面这个病例吧。

患者女,17岁,因不明原因发热入院治疗,后诊断为感染性心内膜炎,给予头孢美唑钠(2g,tid)和阿米卡星(0.4g,qd)静脉滴注。经7天治疗后体温正常,其他检查均正常,但血常规检查中白细胞2.5×/L。

该患者为什么经过一段时间的抗菌药物治疗,白细胞仍然低下?正常感染的患者不应该是白细胞增高吗?

看完这篇文章,也许你会找到答案。

一张血常规报告,一般都有20~24个项目,分为三个部分:白细胞参数、红细胞参数和血小板参数。

白细胞参数包括白细胞总数、各类细胞的百分比和对应的绝对值;

红细胞参数包括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含量、红细胞压积、平均红细胞体积、红细胞分布宽度、平均血红蛋白含量等;

血小板参数包括血小板总数、平均血小板体积、血小板分布宽度等。

今天主要来聊聊最常用到的项目,包括血红蛋白测定、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及白细胞分类计数4项。

红细胞计数

红细胞是血液中的重要「角色」,男性正常值(4.09-5.74)×/L,女性(3.68-5.74)×/L。

1.红细胞增多

除了不明原因的慢性骨髓功能亢进引起真性红细胞增多,红细胞最多可达(7-12)×/L。

还有一些生理性原因可导致红细胞增多,如在机体缺氧和高原生活时,骨髓释放红细胞速度加快。

还有一种红细胞相对增多的情况,当大量失水如呕吐、腹泻、多汗、休克等时,血浆量减少,血液浓缩,则血液中各成分浓度相应增多。但仅为一种暂时的现象,症状缓解后,红细胞趋于正常。其中可通过测定红细胞压积以了解血液浓缩程度,作为临床上补液量的依据。

2.红细胞减少

不同原因的贫血如再生障碍性贫血,失血性贫血等都会引起红细胞数减少。

血红蛋白

血红蛋白(Hb)——组成红细胞的主要成分,其增减的临床意义与红细胞增减的意义相同,并能更好的反映贫血程度。

男性正常值-g/L,女性-g/L。

1.血红蛋白增多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高原病等病理性原因可引起血红蛋白增多。

在大量失水、严重烧伤的情况下,血液浓缩也会引起血红蛋白增多,但是这种情况需要特别注意,可能掩盖贫血的症状。

还有一些情况往往容易忽略,如患者在服用对氨基水杨酸钠、伯氨喹、维生素K、硝酸甘油等药物时,也会使Hb增多,故诊断疾病时要排除服用这些药物的影响。

2.血红蛋白减少

(1)血红蛋白减少的程度=红细胞减少程度,多见于出血时。

(2)血红蛋白减少程度>红细胞减少程度,多见于缺铁性贫血。

(3)血红蛋白减少程度<红细胞减少程度,多见于巨幼细胞性贫血。

血红蛋白测定也可作为贫血严重程度的判定提供了依据,>90g/L为轻度,60-90g/L中度,30-59g/L为重度,<30g/L为极重度贫血。

血小板计数

血小板可产生多种血小板因子,参与血液凝固,男性正常值(-)×/L,女性(-)×/L。

1.病理性原因

多种情况都会引起血小板减少,如骨髓造血功能障碍、再生障碍性贫血等会使血小板生成减少。

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等会使血小板破坏过多;脾肿大、各种原因引起的血液稀释会使血小板分布异常。

除了病理性疾病会引起血小板减少,还有在急性失血性贫血,脾摘除术后、骨折、出血后等创伤可见一过性血小板增多。

2.药物引起的血小板减少

还有服用一些药物时引起中毒或过敏也会使血小板减少。

如在服用氯霉素时有骨髓抑制作用,可引起血小板减少;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等也可引起血小板减少;还有一些抗肿瘤药物、抗生素、磺胺药也可引起血小板减少。

白细胞计数

白细胞计数(WBC)正常成人(4.0-10.0)×/L,新生儿(15.0-20.0)×/L,6个月-2岁婴幼儿(5.0-12.0)×/L。

1.白细胞增多

最先想到的是出现感染,但慢性白血病、恶性肿瘤、尿毒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以及化学药的急性中毒也都会引起白细胞增多。

除了这些病理性的原因,还有生理性原因如月经前后、妊娠、分娩期妇女、剧烈运动、兴奋激动、饮酒等也会引起白细胞增多。

因此在看到白细胞升高时,不要妄下诊断,有可能是生理性原因引起的。

2.白细胞减少

白细胞减少,你首先想到的还是病理性疾病,但也要注意不要忽略生理性及药物的原因。流行性感冒、麻疹、粒细胞缺乏症、再障以及白血病等疾病都会引起白细胞减少。

当然容易被我们忽略的还有一些「假阳性」。

当患者正在服用磺胺类药物、解热镇痛药、部分抗生素(如头孢类)、抗甲状腺或者抗肿瘤药物时,都会引起白细胞减少,这时停用即可恢复。

而对于化疗的患者由于化疗药物的不良反应,也会出现白细胞减少,可服用一些升白的药物。

白细胞分类计数

白细胞是一个「大家族」,分为中性、嗜酸性、嗜碱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

其中中性粒细胞正常值为50%-70%,嗜酸性粒细胞正常值0.5%-5%,嗜碱性粒细胞正常值0-1.0%,淋巴细胞百分率20%-40%,单核细胞百分率3%-8%。

1.增多

最常见的是中性粒细胞增多,由于其往往是由急性、化脓性感染引起,因此可与白细胞一起成为判定感染的指标。

而白细胞正常,中性粒偏高,则不一定为感染,因中性粒细胞生理性波动很大。

值得特别







































杭州治疗白癜风效果最好的医院
北京看白癜风哪里医院效果最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tzdgt.com/dynmllcbx/8299.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