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这种病易被当成单纯性肥胖,其实是功

生完孩子之后一年多长了14斤,肚子大得像怀孕,掉头发,发痘痘,爱生气……33岁的小孙终于受不了了!经过上海交通大医院垂体疾病MDT团队联合会诊,发现小孙得的是一种少见而凶险的功能性垂体瘤——库欣病,又称垂体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细胞腺瘤。内分泌科垂体瘤亚专业负责人徐华介绍:“这是一种生长在脑垂体的神经内分泌肿瘤,发病率为每年1.2-2.4例/万,成年女性患病概率是成年男性的3倍,症状通常出现在30岁至60岁之间。这种肿瘤常常生长得非常隐匿,因为早期症状不典型,极易被当成单纯性肥胖。”内分泌科主任麻静指出,垂体是位于颅内的内分泌器官,是内分泌系统的“指挥中枢”,库欣病是垂体瘤过度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导致体内皮质醇升高,从而引起各种症状。其中,最明显的症状就是外貌的改变——脸变圆,体重增加,向心性肥胖,下腹部及大腿内侧对称性紫纹,还容易合并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代谢性疾病,有的患者会引起电解质紊乱、生殖功能障碍、骨质疏松,感染性疾病等,还有的患者精神异常、睡眠障碍等,严重者甚至导致心衰等不良结局,需高度重视。进一步检查发现,小孙小小的垂体里竟然有三个肿瘤,极其罕见。神经外科主任张晓华说,目前库欣病的首选治疗方法是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垂体瘤切除手术。但是,在直径仅1cm左右的垂体内,既要彻底切除3个微腺瘤,又要尽可能地保证正常的垂体功能不受损害,手术难上加难。经过充分的术前准备,专家们决心“一锅端”。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王宇主刀,徐天启博士担任助手,在神经内镜下,三个工具仅从右侧一个鼻孔进入,一直深达脑中央颅底下方的垂体部位。在高清内镜下打开垂体表面的硬膜后,大小1厘米左右娇嫩的垂体组织露出,位于正中间且鼓起于垂体表面的那个肿瘤立即清晰可见。专家们沿着肿瘤的假包膜顺利完整剥除后,瘤腔两侧露出正常的垂体组织。通过术前磁共振的精确定位,已知另外两个肿瘤都生长在垂体后方深部,紧贴着左右两侧的大血管,这是手术的最难点和关键。王宇首先分别在垂体两侧各切一个5毫米的小口,通过助手密切配合,将内镜超抵近并分开切口两侧垂体往深部观察,迅速精准定位了这两个肿瘤,同样在假包膜外予以彻底切除。最后通过内镜下的抵近观察,细致地搜索垂体组织的每个角落,清扫可疑的残余肿瘤以达到彻底切除,同时正常垂体得到最大程度保护。令人欣喜的是,在术后48小时内,患者血皮质醇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呈现悬崖式下跌至极低水平,这是库欣病术后最期待见到的结果,提示肿瘤全切,达到了严格的内分泌水平的治愈。术后10天,小孙痊愈出院。麻静强调,手术并不是终点,对于库欣病患者,术后的激素替代治疗,定期、长期随访内分泌激素及电解质、血糖等代谢指标,警惕垂体功能低下及复发非常重要。“一站式”的内外科联合门诊功能性垂体瘤往往起病隐匿、病程缓慢、症状复杂,需要多科室协作共同完成诊疗。为此,医院内分泌科、神经外科开设了“一站式”的内外科联合门诊。在联合门诊中,内外科医生一起接诊,与患者讨论分析病情,对于诊断不明的患者,内分泌科先行收入院行定性、定位诊断和内科综合治疗,需要手术的患者,则由团队内神经外科医生进行接续治疗,实现最优化全方位的诊疗。同时,联合门诊还肩负垂体瘤患者术后的长期随访功能,包括术后并发症跟踪、内分泌功能评估和补充、替代治疗等。(来源:浦东发布)

转载请注明:http://www.tzdgt.com/dynmllcbx/1288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