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权威雀斑医院 https://m-mip.39.net/nk/mipso_8713966.html张启明脾藏主肌肉(躯体运动)功能的定义是指躯体动力系统和躯体动力属脉管系统产生肌力和肌紧张,维持躯体姿势和运动,缓冲外力伤害的功能。其中,躯体动力系统由产生肌力、肌紧张的骨骼肌、骨、骨连结,贮存供能物质和缓冲外力伤害的浅筋膜,起固定保护作用的深筋膜,减少躯体运动摩擦的滑液组成;躯体动力属脉管系统由分布于躯体动力系统的动脉、静脉、淋巴管、血液、淋巴液组成。张启明躯体动力系统的定义是指维持躯体姿势和运动的动力系统。包括:张启明1.骨骼肌包括颈肌、背肌、胸肌、腹肌、上肢带肌、臂肌、前臂肌、手肌、髋肌、大腿肌、小腿肌、足肌和骨骼肌的辅助装置。骨骼肌维持肌力和肌紧张需要脾藏运化(消化吸收)功能提供供能物质,故疲倦乏力传统中医学称脾气虚。骨骼肌维持肌力和肌紧张还需要肝藏藏血(支配躯体运动)功能的调控,故口眼歪斜、半身不遂传统中医学称肝风内动。张启明2.筋膜参与脾藏主肌肉(运动)功能的筋膜都是躯体筋膜,包括浅筋膜和深筋膜。(1)浅筋膜:又称皮下组织或皮下脂肪,由疏松结缔组织构成,位于真皮之下,包被全身,浅筋膜能为躯体运动储备能量,能缓冲外力伤害,还能支撑皮肤、肾脏和乳房。(2)深筋膜:又称固有筋膜,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位于浅筋膜深面,包被体壁、四肢的骨骼肌、血管和神经,是骨骼肌的附着点。正因为骨骼肌产生肌力和肌紧张需要消耗大量能量,浅筋膜是供能物质存储的主要方式,而供能物质就来自脾藏运化的水谷之精,故主肌肉功能归于脾藏。张启明上午9:.骨在胚体发育过程中,枕骨、蝶骨(部分)、筛骨(部分)、颞骨岩部和乳突部、椎骨、肋来自轴旁中胚层,胸骨、上肢带骨、下肢带骨、四肢骨来自侧中胚层的体壁中胚层,头、面部的骨来自外胚层的神经嵴。所有骨都有骨髓腔,骨髓腔中充满骨髓,是人出生后的唯一造血器官,属于成体功能的肾藏。颅骨、椎骨具有保护大脑和脊髓的功能,属于藏神功能的心藏、疏泄和藏血功能的肝藏。胸椎、肋和胸骨形成胸廓,具有保护心、肺的功能,属于主血脉功能的心藏和主气功能的肺藏。腰椎、骶骨、尾骨和左右髋骨具有保护腹腔内脏的功能,属于运化功能的脾藏、生育和主水功能的肾藏。椎骨、上肢骨、下肢骨是肢体运动的杠杆,属于主肌肉功能的脾藏。张启明上午9:.骨连结包括椎骨间的连结、上肢骨的连结、下肢骨的连结和)关节的辅助结构。张启明上午9:21躯体动力属脉管系统的定义是指为躯干和四肢的骨骼肌、骨、骨连结带来营养物质和O2,带走代谢产物、CO2和热能的营养性脉管系统。包括:张启明上午9:.腰背的供血肋间后动脉和肋下动脉、腰动脉、骶正中动脉、奇静脉、半奇静脉和副半奇静脉、椎内静脉丛、椎外静脉丛、椎静脉、腰静脉、骶正中静脉张启明上午9:.胸腹壁的供血胸廓内动脉穿支、肋间后动脉分支、腹壁下动脉、旋髂深动脉、胸腹壁静脉、髂外静脉张启明上午9:.肩部的供血肩胛上动脉、胸肩峰动脉、胸外侧动脉、肩胛下动脉、旋肱后动脉、旋肱前动脉张启明上午9:.上肢的供血肱动脉、桡动脉、尺动脉、上肢浅静脉、上肢深静脉张启明上午9:.臀部的供血髂腰动脉、骶外侧动脉、臀上、下动脉、闭孔动脉、臀上静脉、臀下静脉、闭孔静脉和骶外侧静脉张启明上午9:.下肢的供血股动脉、腘动脉、胫后动脉、胫前动脉、足底深弓、下肢静脉张启明上午9:.淋巴回流肩胛下淋巴结、腰淋巴结、胸肌淋巴结、髂外淋巴结、腹壁淋巴结、外侧淋巴结、锁骨下淋巴结、肘淋巴结、髂内淋巴结、腹股沟浅淋巴结、腹股沟深淋巴结、腘淋巴结张启明上午9:36目前为止,我们介绍完了脾藏4种功能的定义及其执行结构,其中,遇到两个核心问题提请大家讨论:张启明上午9:36一是要明确各类营养性脉管系统,对于后续确立表里关系,研究经络的作用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张启明上午9:37二是将解剖学的筋膜分为躯体筋膜(包括浅筋膜、深筋膜)和内脏筋膜,归入主肌肉的脾藏、运化的脾藏,主气的肺藏、主水的肾藏和生育的肾藏。而将传统中医学的筋归入肝藏的藏血养筋功能,定义为躯体神经系统。张启明上午9:43传统中医学中的筋有多种名称,至少有3种内涵:张启明上午9:43①大筋、小筋:“大筋挛短,小筋弛长,挛短为拘,弛长为痿”《素问·生气通天论》。大筋、小筋应该指骨骼肌,归于主肌肉功能的脾藏。“大筋挛短,小筋弛长”是骨骼肌的痉挛和痿软,是肝藏不藏血,筋失所养(即躯体神经系统支配异常)所致。张启明上午9:44②宗筋:“思想无穷,所愿不得,意淫于外,入房太甚,宗筋弛纵,发为筋痿”《素问·痿论》,这里的宗筋即前阴,归于生育功能的肾藏。“阳明者,五藏六府之海,主润宗筋,宗筋主骨而利机关也”《素问·痿论》,这里的宗筋即关节周围的关节韧带和滑膜囊等,归于主肌肉功能的脾藏。张启明上午9:44③经筋:十二经筋出自《灵枢·经筋》,一方面是运行全身气血的通道,归于主血脉功能的心藏。另一方面是联络脏腑五体官窍,沟通上下内外,感应传导信号的通路,归于疏泄和藏血功能的肝藏。郭松鹏:经络,经脉,经筋,经水如果把筋与骨骼肌等同,《黄帝内经》何必筋与肉分开?在五脏“在体”中,脾在体为肉,肝在体为筋。考虑没考虑理法方药的连贯性?临床中医师是否同意“筋=骨骼肌”并归于脾藏的判定?[玫瑰]郭松鹏:经络,经脉,经筋,经水皮脉肉筋骨,此为“五体”,对应五藏,对应中药,对应针法。张启明上午9:54肝风内动的4种证型,均可通过肝藏藏血养筋(躯体神经属脉管系统营养躯体神经系统)解释:张启明上午9:.血虚生风证是以肌肤麻木、手足震颤、肌肉瞤动、眼球震颤为特异性症状的异常功能态势。本证多见于热病后期,阴血耗损;或内伤久病,阴血亏虚,筋失所养所致。张启明上午9:.肝阳生风证是以颈项强急、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舌强语謇为特异性症状的异常功能态势。多因肝阳素盛,暗耗阴血;或肝肾阴虚,阴不制阳所致。张启明上午9:.痰浊生风证是以两目上视、四肢抽搐、口吐白沫、作猪羊叫声为特异性症状的异常功能态势,又称痫症。多因情志不遂,痰浊内生,筋失所养引起。张启明上午9:.热极生风证是以高热持续时出现的四肢抽搐、颈项强直、角弓反张、两目上视、牙关紧闭为特异性症状的异常功能态势。本证多因外感温热病邪,耗伤阴血,筋失所养所致。张启明上午10:02说的在理,五体中的“肉”归于脾藏,五体中的“筋”归于肝藏。这是的“筋”不是骨骼肌本身,而是支配骨骼肌的躯体神经系统。躯体神经系统功能的异常是躯体属脉管系统异常(现代医学成为脑血管意外)直接引发。郭松鹏:经络,经脉,经筋,经水请不要歧视古代解剖学的成就,可能是自己理解有误。[玫瑰][握手]现代解剖学固然拥有庞大的知识量,不一直没解剖出“经络”和“俞输腧穴”吗?现代解剖学竟然存在这么大的难题和空白,谈何先进?而古代医学家却发现了。郭松鹏:经络,经脉,经筋,经水在肉眼可见范围内,古人能分开什么是筋?什么是肉?很简单,啃一只猪蹄就知道了。郭松鹏:经络,经脉,经筋,经水比较妥当的说法:《黄帝内经》里的“经筋”属于运动系统的一部分。与现代医学的认知一致。还有一部分“筋”,归属于“筋膜”,形成溪谷和分肉。总之,筋,在人体几乎无处不在。故汉典:筋从竹,从肉,以竹比喻人之筋。竹之筋就是筋的形态图谱。看到竹子,就看到人体筋的形态。郭松鹏:经络,经脉,经筋,经水美国一个人搞出《解剖列车》,被中国中医师找上门质疑他“是否原创”?他最终承认他的《解剖列车》源自《经筋》。郭松鹏:经络,经脉,经筋,经水没有《经筋》,就没有现代《筋膜学》。郭松鹏:经络,经脉,经筋,经水总得有个先来后到吧?那么虔诚地引用国外文献,在科技八股文的“参考文献”中仔细列举他们的文章,而引用《黄帝内经》的知识时,却埋没其名。以后啊,应该在参考文献中注明:汉代之前医学家,作者不详,《黄帝内经》,xxxx,Pxxxx,新版,北京.[玫瑰][玫瑰]郭松鹏:经络,经脉,经筋,经水在临床中医师那里,有共识:经筋属于运动系统。郭松鹏:经络,经脉,经筋,经水体验一下伟大的中国古代医学家为何做出这样的论断:经筋无左右,无阴阳。郭松鹏:经络,经脉,经筋,经水郭松鹏:经络,经脉,经筋,经水上午10:40郭松鹏:经络,经脉,经筋,经水上午10:40郭松鹏:经络,经脉,经筋,经水上午10:40郭松鹏:经络,经脉,经筋,经水上午10:40郭松鹏:经络,经脉,经筋,经水郭松鹏:经络,经脉,经筋,经水郭松鹏:经络,经脉,经筋,经水LotusinLake各位大师,什么是卫气呢?张启明上午10:51郭松鹏:经络,经脉,经筋,经水全下载了,第八章详细讨论。张启明上午10:56具有温煦作用的气(包括具有温煦作用的卫气)可看作线粒体产生的热能(元阳);具有防御作用的气可看作为对外免疫系统对病原微生物及其产物、外来异物免疫防御和免疫耐受提供动力的化学能(卫气);对汗液具有固摄作用的气可看作为小汗腺周围肌上皮细胞的舒缩提供动力的化学能(卫气)。后面详述。郭松鹏:经络,经脉,经筋,经水上午11:00张启明咱不歧视中国古代解剖学的成就,否则古代医学家太委屈了。[握手][玫瑰]郭松鹏:经络,经脉,经筋,经水上午11:04尊重“理论中医学”就像尊重“理论物理学”一样。丁志伟上午11:14这是真的假的郭松鹏:经络,经脉,经筋,经水丁志伟上午11:15郭松鹏:经络,经脉,经筋,经水你怎么不把图放全。这是外文书吗田进文上午11:27简单说啊:肝藏主升主动,其在体合骨骼肌及其运动辅助结构,脾藏主运化,主司营养能量吸收储备,在体合脂肪组织,心为五藏六腑之大主,是一切生理活动的触发关键,神经系统归属心藏!这是主客观相吻合的划分!运动的是肌肉,这难道有什么疑问吗,这是内因,是内在规定性,神经是支配调节肌肉运动,从主观意识到小脑调节到脊髓反射,这都是调节控制,对全身所有功能都支配,营养也一样,对全身组织都营养,怎么就去单单营养肌肉呢,怎么就脾藏主了骨骼肌肉呢!逻辑上说不通的!要从五藏的功能特点和必然的排他的联系上去确立在在体在藏!所以任物者谓之心,心藏感知和支配外周的功能组织是它份内的工作,不是别的藏的工作!田进文上午11:40骨骼肌的增加必须靠锻炼肝藏主动的功能,躺平在床上一动不动,喂食多好多充足的营养,骨骼肌都会萎缩,生长的只会是肥肉脂肪!谁能靠吃吃出八块腹肌报个名看看!把肌肉归属脾藏会带来临床、养生、保健的巨大误导!是极其有害的理论!会指引想增加肌肉的锻炼者放弃锻炼,好好的摄入能量吧,吃出它个阿诺施瓦泰龙来!从脾主骨骼肌出发最后的逻辑结果就是大腹便便的胖子!难道不是吗?张启明上午11:41当然。既要尊重中国古代解剖知识,又要尊重传统中医理论。只是在此基础上引入新的知识,使之更充实,更具优势。田进文上午11:47抛弃生物进化规律,抛弃组织发生规律,抛弃细胞生理学揭示的肌肉组织共性,抛弃临床和生活的基本常识,就从字面上无休止的考据脾主肌肉,这哪里去建立真正科学的中医形态学呢?郑敏麟上午11:51《内经》或哪个古代医家在提到“脾主肌肉”,甚至是在任何时候,有“肥肉”这个概念吗?[微笑]张启明上午11:52田进文体倦乏力中医是从肝藏论治还是从脾藏论治?郑敏麟上午11:56在中医和西医的概念里,现在或曾经把肥肉当肉吗?郑敏麟下午12:00这个倒不一定。肝为疲极之本,肾为作强之官。[呲牙]张启明张启明下午12:04中医有“肝为疲极之本”之说,但体倦乏力是从肝藏论治吗?郑敏麟下午12:11有一些极度不耐劳的病人,需补肝肾,强筋骨。张启明田进文下午12:14体倦乏力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不同情况五藏都可论治张启明下午12:15中医确有“病久及肾”之说,哪些补肝肾的中药直接增强体力?张启明下午12:17于是肝藏就不唯一。水文波下午12:21张启明我大概明白了你现在要做的事情,即找到中医五藏对应的生物学结构。这个工程需要两步,第一步是先将中医五藏的中医功能特征转化成现代生理学功能,第二步是找到生理学功能对应的生物学结构。第二步比较容易,有现成的教科书可用,难在第一步。中医经典中讲的那些那些五藏功能如何准确翻译成现代语言,比如,心的“神明出焉”是什么意思?如果前面就翻译错了,那后面的工作就跟着错,一错再错。郑敏麟下午12:23讲的很对[强][强][强]水文波水文波下午12:24另一个问题是,中医原本的五脏是如何变成五藏的,为什么要这样变,有什么理论和临床意义,经脉脏腑相关是跟五脏六腑相关,还是跟五藏六府相关,这关系到针刺治疗什么样的内脏疾病的问题水文波下午12:25郑敏麟-福建中医药大学?[抱拳][抱拳]您团队的工作很具体,当年陈小野做了脾虚证病理模型,就费了很大力气,这个工程太大了田进文下午12:28张启明临床的问题是复杂的,不能用一种症状的N多鉴别诊断来否定生理上的必然规律!郑敏麟下午12:29我还是有很多工作没完成,感谢水文波教授您的鼓励[抱拳][抱拳][抱拳]。我没有团队,光杆司令一个[微笑]水文波下午12:31加油,中医研究如果不用做实验,一个人也差不多够了[拳头]郑敏麟-福建中医药大学郑敏麟下午12:43暑假是写书最好的时间。平时既要做实验,还要上课,门诊,时间真的不够用,精力也渐渐不够用了。非常感谢您水文波和张启明教授的鼓励,我一定努力加油[加油][加油][加油][抱拳][抱拳][抱拳]田进文下午12:44我们基础理论的创立,要考虑一下能推出什么结论,结论如果是不利的,不对的,违反医疗和健身常识的,那理论就错了!公理谁都可以提出,但推出来三角形内角和是度,那就是问题了!脾主骨骼肌肉一定是个有害医疗和健康指导的结论!郑敏麟下午12:50临床用药根据具体情况,不好一两句话说清楚。郑敏麟下午12:57张启明教授编写的是《中医形态学》,目标是最终能作为教材使用。所以书中的观点一定要被公认、公允,象您这样的一家之言,就算您的说法有一定道理,也无法随意引入,更何况您的这个观点连在本群中都暂时找不到同盟者。田进文张启明下午1:14水文波您的问题很重要。要确立五藏的各种功能,主要依据传统中医理论,包括古代文献和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基础理论》,但这不够,因为传统中医学本就是各家学说并存。张启明下午1:15二要结合西医学知识。这个很重要,依据是中、西医学都是关于人体结构和功能的完备认识。当从整体上建立中医与西医关于人体结构和功能的映射时,约束条件比仅比较某个部分(既往的研究常在这个层次)更好用——我们必须找到中医认识的任何一个组成部分和功能对应的西医结构和功能,反之亦然。张启明下午1:15三是要从各种功能的异常态势(证候)的病因病机出发。事实上,我们查阅了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诊断学》的所有证候,将由五藏15种功能异常推理出来的50余种基本证候都给出了中医病因病机解释。张启明下午1:15四是将中医的病因病机解释与西医的病理生理学做了映射,《中医病理学》有望明年出版,届时中医的病因病机有望成为可客观检测的知识体系。张启明下午1:30郑敏麟-福建中医药大学半月前从群里下载了你发的内容,仔细阅读,很受启发。尤其是关于西医学发展史及其对中医发展的启发,认识很有见地。其中的核心是16世纪建立的《解剖学》、17世纪建立的《生理学》都没对当时的西医临床产生影响,直到18世纪建立《病理解剖学》之后,西医学才将理论研究成果真正应用于临床。张启明下午1:33我们撰写《中医形态学》,一定要避免与临床脱离的问题。事实上,在将某个人体结构的某种功能进行五藏归类时,有时有很多选择,但坚持中医理、法、方、药的一致性,可使我们做出更合理的选择。张启明下午1:53例如,皮肤、皮肤上的汗腺、排汗的3种目的、汗液的成分为我们对于汗腺的五藏归类提供了依据:排热功能的汗腺归于气化功能的肾藏,防御功能(汗液中的乳酸杀菌)的汗腺归于卫外功能的肺藏,排出代谢废物(汗液中的水、尿素、尿酸)的汗腺归于主水功能的肾藏。汗腺导管的肌上皮细胞能约束汗液分泌,归于卫外功能的肺藏,因为自汗中医认为是卫表不固,从益气固表论治。田进文下午1:58郑敏麟-福建中医药大学我特别希望我有同盟军,真正的灵魂伴侣!二十五年前关于区分解剖学五脏与藏象学五藏就已经是我本人基本的观点,此次入群的最大共识就在于此!关于肝藏与平滑肌关系的理论,关于内脏解剖非对称阴阳结构的诠释,关于细胞阴阳结构的诠释,自己元气阴阳五行理论的形式逻辑化诠释,能理解这一套内容的人还不是太多!我都等了四分之一个世纪了,不差这几天!我们慢慢聊,真不急!田进文田进文下午2:10郑敏麟-福建中医药大学我特别希望我有同盟军,真正的灵魂伴侣!二十五年前关于区分解剖学五脏与藏象学五藏就已经是我本人基本的观点,此次入群的最大共识就在于此!关于肝藏与平滑肌关系的理论,关于内脏解剖非对称阴阳结构的诠释,关于细胞阴阳结构的诠释,关于元气阴阳五行理论的形式逻辑化诠释,能理解这一套内容的人还不是太多!我都等了四分之一个世纪了,不差这几天!我们慢慢聊,真不急!张启明下午2:12功能性五藏是《中医形态学》的理论框架,正源于田进文博士的这篇论文。张启明下午2:31这也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传统的中医理论体系至少可分为两大派:一派是藏象学说,以《素问》为主要理论渊源,将从“藏气法时”“四气调神”“生气通天”认识五藏;另一派是经络学说,以《灵枢》为主要理论渊源,从解剖结构认识六脏、六腑。两者虽然都有脾肺肾肝心,但内涵完全不同。张启明下午2:33然而,传统中医学却常将藏象学说的五藏五腑与经络学说的同名脏腑相混淆:论证五藏与五腑的表里关系时,以经络的循行和络属为依据。如手少阴心经行于上肢内侧后缘属心络小肠,手太阳小肠经行于上肢外侧后缘属小肠络心,故心与小肠相表里;在解释经络腧穴的治疗时,常借用五藏的功能。如针刺手少阴心经的神门穴能治疗心藏藏神功能异常的痴呆癫狂,针刺足厥阴肝经的太冲穴能治疗肝藏藏血功能异常的半身不遂。显然是偷换概念!张启明下午2:38故要揭示经络的形态学基础,五藏、表里等概念的内涵需要首先明确。郑敏麟下午6:41我是以我自己脏腑理论和经络的现代医学本质为根据,发现二者并不是人体内统一的一个系统,只是两个有一定交集的子集。您是从《灵枢》和《素问》。殊途同归,看来结论是确定的了[握手]张启明田进文下午7:23张启明张老师竟然还能记得我这篇拙文,佩服啊!说实话,大学五年学中医都是在混沌和纠结中渡过的,我想这是很多中医学子共同的感受,中西两种世界观在脑子里打架冲突,跟个精神分裂的精神病人似的,94年到山东读研在韩成仁老师祝世讷老师等等老专家的提点下,一下子豁然开朗,突然明白,如果不先在的把中西医脏腑彻底分开,不预设中医五藏与西医五脏的独立表述,根本就不可能进行正常的思维,正常的表达和交流!这篇文章也是我发表过的第一篇中医论文!从此以后我个人所写的任何文章都严格遵循五藏和五脏术语分开,也是思维得以展开和深入的前提条件!这一点太重要了!这些年偶尔也参加过一些中医的学术会,或某些场合,看着有些藏脏不分的专家学者们争论个问题还面红耳赤,真是都懒得劝架,心中只能刮过一阵凉风!那时的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基础专业在张珍玉老带领下的专家团队,堪称黄金一代,对您致力于从数理逻辑研究中医理论印象深刻!时光飞逝如电,二十六年了,我个人对发展中医的感情和信心没有变,只是最近几年忙于科室事务懒得动笔写点什么了!这次您拉我入群发现画风已变,能和群内专家们聊天争论觉得有了意义,虽然很多具体学术问题大家有争议,但这太正常了,这才是学术该有的样子!这样一个学术共同体的形成才是中医发展的希望!钦佩张老师客观求实、严谨包容的大家风范!学生在医院二十年实际上完成了西医世俗修炼的全过程,自己心心念念的中医基础理论原来是以这样的一种方式回归其中,既入此群,必发吾声,感谢张老师!郭松鹏:经络,经脉,经筋,经水下午7:24中国古代医学家为临床医学的三大类疗法量身打造了三套理论。1.外科手术和解剖学,可惜汉代之后后人们抛弃了。直到现在中医人不但不反思,反而鄙视之。2.外治法及其脏腑-经络理论。被歧视,被挤压,清朝末年差点被取缔。3.中药內治法及其臧象理论。当今中医界把中药疗法当成经典中医学的全部。谁违背了经典中医学的发展蓝图?谁将中医临床医学的阵地丢失了?是否能具备古代医学家的大医学格局?[玫瑰][玫瑰]田进文下午7:32郭松鹏:经络,经脉,经筋,经水是的,您总结得很好!有些临床实践是完全落在西医视野范围之外的,可以说是束手无策!而中医可以手到病除!有机会给大家介绍一个病例!田进文下午7:35郭松鹏:经络,经脉,经筋,经水不过历史不能重演,中医外科和解剖事实上的没落只能是历史遗憾了!丁志伟下午7:39张启明最近在读实验医学导论。有一个问题想请教张老师,您怎么定义观察,又怎么定义观察者和实验者。如果起名叫做中医形态学,形态是一种观察还是一种什么郭松鹏:经络,经脉,经筋,经水下午7:44田进文经典解剖学还有很大潜力[玫瑰][握手]张启明下午7:46你理解的观察与实验的区别是?田进文下午7:47郭松鹏:经络,经脉,经筋,经水你是说古代解剖学?郭松鹏:经络,经脉,经筋,经水下午7:48是,汉代之前的解剖学,汉代之后没戏。[玫瑰]田进文丁志伟下午7:51张启明这个词在贝尔纳的实验医学导论里面,阐述的比较麻烦。我也没有看懂。在我看来,中西医就是两种不同的观察方法,中医是基于阴阳五行的,而西医是基于唯物主义的。现代医学利用了现代科学的设备,增加了人眼的观察范围,使得观察能力要大于中医。同时,现代科学和现代医学都提出了实验这一个方法。传统中医里面,并没有实验这个词。(当然,可以把某些论述看做实验)。无论中医形态学的具体内容是什么,中医实验--是什么,这个问题需要好好思考。田进文下午7:58郭松鹏:经络,经脉,经筋,经水有一些经典理论背后有神奇的现代解剖印证!有空讲给大家!张启明下午8:08事实上,已经有多位专家在认同功能性五藏不同于解剖性五脏。李灿辉?郭松鹏:经络,经脉,经筋,经水?郑敏麟-福建中医药大学,大家都有了共识,核心是在此基础上应该怎么做?指导原则?技术方法?未来愿景?验证方案?张启明下午11:25肺藏主气功能的执行结构不仅是肺脏,以气短、呼吸微弱、呼多吸少、少气懒言、语声低微、咳喘声低为特异性症状的肺气虚证根本就不是肺脏的问题,现介绍肺藏主气功能的执行结构,请大家批评指正。张启明下午11:26肺藏主气功能的定义肺藏主气(呼吸)功能是指呼吸系统、呼吸属动力系统和呼吸属脉管系统主持的肺通气、肺换气、气体承载和组织换气功能。其中,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呼吸道保护屏障、肺、皮肤、生物膜、空气(含O2和CO2)和黏液组成;呼吸属动力系统由参与肺通气的骨骼肌、骨、骨连结、平滑肌和运动相关滑液组成;呼吸属脉管系统由分布于呼吸系统和呼吸属动力系统的动脉、静脉、淋巴管、血液、淋巴液组成。张启明下午11:26呼吸系统的定义肺与外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称肺通气。肺泡气与肺毛细血管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称肺换气。肺通气与肺换气合称外呼吸。呼吸系统是指主持外呼吸和组织液与细胞内液之间气体交换的人体结构。包括:张启明下午11:.呼吸道由鼻、咽、喉、气管和各级支气管组成,是空气进出人体的通道。其中,鼻、咽、喉称上呼吸道,气管和各级支气管的管腔称下呼吸道。张启明下午11:.肺因为覆盖于胸腹器官之上,传统中医学称“华盖”。由实质组织和间质组织构成。实质组织包括支气管树和肺泡,质地空虚,不容纤芥,传统中医学称“肺为清虚之脏”;间质组织包括结缔组织、血管、淋巴管、淋巴结和神经。被交换的O2和CO2,中医分别称清气和浊气,属于脂溶性小分子物质,分布于血液、组织液与细胞内液中的O2、CO2可从高浓度一侧通过脂质分子间隙向低浓度一侧进行跨膜扩散,没有生物学机制的参与,不需要消耗能量。脾藏转载的水谷之精和肺藏吸入的清气合称宗气,能借助气化(生物氧化)化生能量。张启明下午11:.皮肤皮肤也具有气体交换功能,称皮肤呼吸。从发生学的角度看,由体表向内折入的部分就是肺或鳔,向外突出扩大的部分就是鳃。从原生动物到环节动物均没有专门的呼吸结构分化出来,直接用体表细胞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在人体,皮肤的角质层是一种半通透膜,能使气体与水分子结合进行气体交换,但全身皮肤的吸氧量仅占肺的1/。张启明下午11:.生物膜主持组织液与细胞内液之间的气体交换,详见脾藏散精(转载)功能的转载系统。张启明下午11:.呼吸道保护屏障由机械屏障、化学屏障、生物屏障及免疫屏障组成。干燥和寒冷的空气易导致呼吸道保护屏障功能降低,空气中的病原微生物或异物易引发呼吸道炎症或过敏反应,故传统中医学称“肺为娇藏”。炎性渗出物阻塞呼吸道可见胸闷憋气、声音重着或嘶哑,传统中医学称“金实不鸣”。张启明下午11:28呼吸属动力系统的定义呼吸属动力系统是指为肺通气和发音提供动力,并对呼吸器官起支撑保护作用的动力系统。呼吸属动力系统肌力下降,表现为呼吸表浅、胸闷气短、说话咳喘声低气怯,传统中医称“金破不鸣”。咳嗽、气喘分别是病原微生物或异物侵犯呼吸道引发的呼吸属动力系统的顺应性保护反应和平滑肌痉挛,传统中医称“肺气上逆”。包括:张启明下午11:.平滑肌位于气管至末梢细支气管中,属于多单位平滑肌,是调节支气管运动张力的重要组织,受自主神经支配和激素影响。张启明下午11:.骨骼肌(1)参与肺通气的骨骼肌,又称呼吸肌:鼻肌(横部、翼部、基底部)、前斜角肌、中斜角肌、后斜角肌、胸大肌、胸小肌、肋间外肌、上后锯肌、肋间内肌、肋间最内肌、胸横肌、下后锯肌、膈、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腹横肌、腹直肌、腰方肌。(2)参与发音的骨骼肌:发音是肺通气功能的延伸。除了参与肺通气的骨骼肌和平滑肌外,发音还有特殊的骨骼肌,如喉肌和软腭肌。其中喉肌包括环甲肌、环杓后肌、环杓侧肌、杓横肌、杓斜肌、甲杓肌和杓会厌肌,是由鳃弓衍化而来的骨骼肌,来自轴旁中胚层,由特殊内脏运动纤维支配。张启明下午11:.筋膜参与肺藏主气(呼吸)功能的筋膜是内脏筋膜。包括胸膜、纵隔、肺韧带、动脉韧带,对肺具有固定保护作用。张启明下午11:.骨、骨连结(1)参与肺通气的骨、骨连结胸椎、肋、胸骨、肋椎关节、胸肋关节、骨间韧带(2)参与发音的软骨、骨连结喉软骨:包括甲状软骨、环状软骨、会厌软骨、杓状软骨、小角软骨、楔状软骨。喉的连结:环甲关节、环杓关节、弹性圆锥、方形膜、甲状舌骨膜、环状软骨气管韧带。张启明下午11:30呼吸属脉管系统的定义呼吸属脉管系统包括两套,一套是为整个人体带来O2、带走CO2的功能性脉管系统;另一套是为呼吸道、肺和呼吸属动力系统带来营养物质、激素和O2,带走代谢产物、CO2和热能的营养性脉管系统。张启明下午11:.功能性脉管系统(1)参与肺换气的脉管系统肺动脉、肺静脉。(2)参与组织换气的脉管系统毛细血管。张启明下午11:.营养性脉管系统上颌动脉、甲状腺上动脉、面动脉、咽升动脉、甲状颈干、气管动脉、支气管动脉、肌膈动脉、腹壁上动脉、心包膈动脉、肋间最上动脉、肋间后动脉、肋间下动脉、膈上动脉、膈下动脉、上腔静脉、膈下静脉、奇静脉、半奇静脉、副半奇静脉。张启明下午11:.淋巴回流喉前淋巴结、气管前淋巴结、气管旁淋巴结、颈外侧上深淋巴结、咽后淋巴结、胸骨旁淋巴结、肋间淋巴结、膈上淋巴结、纵隔前淋巴结、纵隔后淋巴结、气管、支气管和肺的淋巴结。张启明下午11:33这是肺藏主气(呼吸)功能的定义和执行结构。请大家批评指正。郑敏麟上午6:.营养性脉管系统上颌动脉、甲状腺上动脉、面动脉、咽升动脉、甲状颈干、气管动脉、支气管动脉、肌膈动脉、腹壁上动脉、心包膈动脉、肋间最上动脉、肋间后动脉、肋间下动脉、膈上动脉、膈下动脉、上腔静脉、膈下静脉、奇静脉、半奇静脉、副半奇静脉。————————————————张启明教报,您能否解释一下这样归属的根据[抱拳]?感觉这静脉的范围过于扩大了。郑敏麟上午7:02事实上,已经有多位专家在认同功能性五藏不同于解剖性五脏。李灿辉?郭松鹏:经络,经脉,经筋,经水?郑敏麟-福建中医药大学,大家都有了共识,核心是在此基础上应该怎么做?指导原则?技术方法?未来愿景?验证方案?——————————————张启明教授,您总结的非常到位[强][强][强]。我们的理想、目标和看法都相同,但个人用的研究方法和走的道路不同。如果用个形象的比喻(仅仅是比喻,无关个人的宗教信仰),我是佛者中的禅宗(只要只指人心即可),您是律宗(要尊守践行几万条佛教戒律才能应证达到阿罗汉的佛教果位)[微笑]。所以,您走的路要比我付出更大的心力,因为您从事的是更广阔范围又更细致的细节的工作。需要一个庞大的团队,坚韧不拔的意志、九转不回的毅力,和您卓越的领导力,还要付出无比艰辛的劳作。所以,您却沒有知难而退,能下如此大的决心,以如此之强的毅力,完成如此浩瀚的工程,实在让人敬佩[抱拳][抱拳][抱拳]张启明上午7:54郑敏麟-福建中医药大学每个人体组成部分均需要营养。许多病证出在营养血管,如脑血管意外。在经络的部分,内脏-内脏反射有望是机制之一。张启明上午8:02也是肝藏疏泄功能调节的靶器官。郑敏麟上午8:04我的意思是说,甲状腺的供血,还有上腔V,都归入肺,范围会不会太大了?张启明LotusinLake上午8:32西医的生物膜是指细菌膜。可以用其它發詞嗎?张启明上午8:46香港城市大学生物工程系胡金莲,胡院士好,我想表达的是人体的细胞膜和细胞器的膜,如细胞核的膜,您认为用什么词。张启明上午8:53这里想表达的是呼吸系统的营养血管,应该用脉管系统的哪个分支层次,的确没想好---核心是能定位,有利于后续治疗郑敏麟上午9:03嗯嗯,理解[握手]。这个工作涉及很多细致的工作,很难一步到位。但甲状腺的供血血管,至少应该和甲状腺的五脏归在一起。否则,归属太随意,将丧失公信力和权威性[抱拳][抱拳][抱拳]张启明郑敏麟上午9:07不明确的宁愿不归类,或存疑。不然,读者怎么分得清,哪些是确定的定位,哪些是尚不十分确定的?怀疑论者将以此为靶子,作为攻击您这本书“不科学、不正确”的论据。张启明张启明上午9:10啊,您误解了。“甲状腺上动脉:由颈外动脉分出,分布于喉”,是营养喉的动脉,虽然名称为甲状腺上动脉,也营养甲状腺。郑敏麟上午9:17甲状腺上动脉该动脉是颈外动脉的第1分支,沿喉侧下行,到达甲状腺叶的上极时,分成前、后分支进入腺体的前、背面。甲状腺上动脉与下动脉不但在一侧相互吻合,且与对侧分支沟通,这些分支还与喉部、气管、咽部、食管的动脉分支都有吻合。但它的主要供血器官毕竟是甲状腺。就算有您这个说法,引起争议总是难免。张启明上午9:20“甲状腺上动脉(superiorthyroidartery):于颈外动脉起始处发出,向前下方达甲状腺侧叶上端,分支至甲状腺上部和喉等器官。”这是“搜狗百科”的介绍,我再请教一下解剖学专家吧。郑敏麟上午9:20既然写书是给读者看的,要站在读者的角度想问题。个人建议,仅供参考[抱拳]张启明上午9:21接受批评,认真查阅资料[抱拳]郑敏麟上午9:21是有到喉肌,但主要供血给甲状腺。郑敏麟上午9:23张启明教授言重了[抱拳][抱拳][抱拳],真的不敢批评,只是善意的建议[握手][握手][握手]盖聪盖聪上午9:46老师们好,甲状腺上动脉营养喉,来自于教材[玫瑰]盖聪上午9:46是十分明确的张启明上午9:49盖聪教授是北京中医药大学解剖教研室的老师。感谢您给出的确切证据[抱拳][抱拳][抱拳]郑敏麟上午9:53所以,我的建议改为“甲状腺上动脉的供应喉的分支”或“甲状腺上动脉除供应甲状腺以外的其他分支。”张启明郑敏麟上午9:54既然您这本书是要求五脏的精确定位,这样应该更严谨、更没争议[抱拳]田进文上午11:40回顾了一下年自已的博士论文,摘其一段,向各位专家报告,这一观点与张老师的形态学观点已神合近二十年:中医学是中国古代生命科学的一个分支,其研究的核心对象是人。在有着丰富进化思想的中国古代科学背景下,它也不可避免地受着进化思想的深刻影响,这一影响深深根植于其理论内核,成为其千百年来生存发展的坚实基础。中医学中的进化思想既深刻同时又是深沉而隐晦不显的,正是由于其隐而不显,同时也由于现代中医学没有把演化发展的观念作为研究的指导思想,所以直到今天现代科学如此发达之际也搞不清楚中医理论的真正内涵是什么,这使得它不能被近现代医学观念理解,使得它曾饱受摧残,使得它被世界主流医学定义为替代医学。实际上,传统进化思想引导中医学走上了一条功能分析而不是解剖实证的发展道路,是使中医学从时间的道路上而不是空间的道路上把握人的生命运动规律。但是这里还要明白,传统中医立足于功能分析的发展方式,是一种历史性的选择,而不是从根本上否定物质的形态特征在功能过程中的地位。它所进行的功能分析如此之深刻,而且又是通过临床实践及其理论总结为主要形式表现出来,因而不到有关生命形态特征的认识发展到一定程度,简直就无法把中医所依赖的功能内容与相应的结构基础在理论上耦合起来。形态和功能是相互适应的,任何功能都是有其物质基础的,哪怕是运动着的一个分子,这种物质基础是有其统一性、规律性的,至少这是本研究所坚持的一个形而上学的科学信仰。绝不认为中医对人的功能性的认识是没有结构基础的,更不会因为一时找不到它的物质结构而理不直气反壮地去说,中医就是立足于功能的,这是我们的特色和优势,从而放弃对形态的追求。实际上古圣先哲早就告戒过我们:“善言气者,必彰于物”,“善言古者,必有验于今”,“气合而有形,因变而正名”,本研究把功能和结构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上来考察和运用中医理论,将使以功能分析为主的中医理论在现代条件下获得形态结构意义上的强有力支持,从而进一步奠定其科学的地位和发展的基础。张启明下午12:11田进文田博士的分析很到位,进化、关系、时序是《中医形态学》的关键词。张启明下午12:15在《中医形态学》的编纂过程中,经常就生物进化和胚胎发育电话请教李茂春先生。脾藏、肺藏、肾藏、肝藏和心藏体现生物进化特征,后叙。张启明下午12:20虽然本人在山东中医药大学讲授《内经选读》16.5年,但李茂春高也陶两位先生的功底却更厚,是以他们为代表的多位专家给了《中医形态学》文献支撑。田进文下午4:16时过境迁二十年,回看自己的博士论文,有些段落还是让自己感触良多!间断发到群里,请专家们斧正,抛砖引玉之举!同时也是致敬我已故的导师韩成仁教授!致敬激情燃烧的岁月!田进文下午4:17郭松鹏:经络,经脉,经筋,经水下午6:35田进文?[强]汉代之前的科技风格是“为道不为君”,故能奠定国学基础。张启明下午6:36肺藏的卫外(防御)功能不仅由皮肤、黏膜完成。导致畏风怕冷、反复感冒、自汗、漏汗的原因不是皮肤、黏膜的异常。下面介绍一下肺藏卫外(防御)功能的执行结构,请大家批评指正。张启明下午6:37肺藏卫外(防御)功能的定义是指对外免疫系统和防御属脉管系统针对病原微生物和外来异物的免疫防御和免疫耐受功能。其中,对外免疫系统由免疫屏障、外周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组成。防御属脉管系统由分布于对外免疫系统的动脉、静脉、淋巴管、血液、淋巴液组成。张启明下午6:37对外免疫系统的定义是指针对病原微生物和外来异物产生免疫防御和免疫耐受功能的免疫系统。包括:张启明下午6:38免疫屏障的定义是人体防止病原微生物和外来异物入侵的屏障结构。包括张启明下午6:.物理屏障是指对病原微生物和外来异物具有物理阻挡作用的皮肤和黏膜。皮肤:覆盖全身,使体内各种组织器官免受物理性、化学性和病原微生物性的侵袭,是免疫系统的第一道防线。黏膜:能防止和清除病原微生物和外来异物。防御功能异常引起的炎症分为:①局部炎症(如肠痈、肺痈),因发病部位不同分属不同的五藏功能失调;②全身性炎症(菌血症、毒血症、败血症)属于肺藏的卫外(防御)功能失调。正因为呼吸道对外开放,空气中的病原微生物和异物容易通过呼吸道黏膜入侵人体,故卫外功能归于肺藏。张启明下午6:.化学屏障是指分泌杀/抑菌物质的皮肤和黏膜腺体。包括:小汗腺:分泌的乳酸具有一定的抑菌作用。皮脂腺:皮脂腺分泌的皮脂与小汗腺分泌的汗液在皮肤上形成酸性(PH5.2左右)皮脂膜,能防止细菌和真菌滋生。黏液腺:唾液腺分泌的唾液含有溶菌酶和免疫球蛋白,具有杀灭细菌和病毒作用;胃分泌的胃酸,能杀灭随食物进入胃内的细菌。张启明下午6:.微生物屏障是指寄生于皮肤和黏膜的正常菌群。如皮肤菌群主要有葡萄球菌、类白喉棒状杆菌、铜绿假单胞菌、丙酸杆菌等,具有生物拮抗作用,能防止病原微生物的繁殖和入侵。张启明下午6:.血脑屏障是指由软脑膜、脉络丛的脑毛细血管壁与神经胶质细胞形成的血浆与脑细胞之间的屏障和血浆和脑脊液之间的屏障,能够阻止某些物质(多半是有害的)由血液进入脑组织。张启明下午6:.胎盘屏障是指母体的胎盘绒毛组织与胎儿的子宫血窦间的屏障,能够将母体与胎儿的血液分开,能选择性地进行物质交换,防止母体内病原微生物或某些药物影响胎儿。但妊娠早期(前3个月内)此屏障尚不完善。张启明下午6:40外周免疫器官的定义免疫器官包括中枢免疫器官和外周免疫器官。中枢免疫器官,又称初级淋巴器官,是免疫细胞发生、发育、分化与成熟的场所,属于肾藏的全形功能;外周免疫器官,又称次级淋巴器官,是T、B细胞定居和发生特异性免疫应答的部位,大都属于肺藏的卫外功能。包括:张启明下午6:.脾位于腹腔的左上方,呈扁椭圆形,暗红色、质软而脆,是体内形体最大的淋巴器官。由胃脾韧带、脾肾韧带、膈脾韧带、膈结肠韧带和脾结肠韧带支持固定。脾中T细胞约占总淋巴细胞数35%~50%,B细胞约占50%~65%。脾的功能包括:张启明下午6:40①造血在胚胎期脾是重要的造血器官,出生后造血功能停止,但仍然是血细胞尤其是淋巴细胞再循环的重要场所。脾的造血功能属于肾藏的全形功能,脾是淋巴细胞再循环的重要场所属于肺藏的卫外功能;张启明下午6:41②免疫应答脾富含B细胞和浆细胞,是全身最大的抗体产生器官。脾的免疫应答功能属于肺藏的卫外功能;张启明下午6:41③过滤脾过滤血液中的异物、病菌功能属于肺藏的卫外功能,脾过滤血液中的衰老死亡红细胞和血小板功能属于肾藏的全形功能;张启明下午6:41④储血脾是人体的“血库”,当人休息、安静时,它贮存血液,当处于运动、失血、缺氧等应激状态时,它又将血液排送到血循环中,以增加血容量。通常脾能存40~50ml血液,但患肝硬化或肝癌时,脾能存ml以上。脾的调节血量功能属于肝藏的疏泄功能;脾的调节血量功能属于肝藏的疏泄功能;张启明下午6:41⑤分泌免疫分子脾可以合成补体(C5和C8等)和备解素等重要的免疫效应分子;还能产生一种白细胞激肽,促进粒细胞的吞噬作用。脾的分泌体液因子功能属于肺藏的卫外功能。张启明下午6:45显然,解剖学的Spleen的功能中,除了过滤血液中的衰老死亡血小板与脾藏的统血功能有关外,与中医脾藏的其它功能没有关系。郑敏麟下午6:46张启明下午6:.淋巴结主要功能:①T细胞和B细胞定居的场所;②滤过和净化作用:通过淋巴窦内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以及体液抗体等免疫分子的作用,可以杀伤病原微生物,清除异物,从而起到净化淋巴液,防止病原体扩散的作用;③免疫应答场所:淋巴结中富含各种类型的免疫细胞,利于捕捉抗原、传递抗原信息和细胞活化增殖;④淋巴细胞再循环基地:正常情况下,只有少数淋巴细胞在淋巴结内分裂增殖,大部分细胞是再循环的淋巴细胞。血中的淋巴细胞通过毛细血管后微静脉进入淋巴结实质,然后再经淋巴窦汇入输出淋巴管。郑敏麟下午6:48这两句话重复,其中一句应该是“脾贮存血液的功能是……”张启明张启明下午6:.扁桃体又称扁桃腺,是咽与口腔、鼻腔交界处黏膜下淋巴组织所集成的团块,能帮助身体对抗经空气传播的病原微生物的感染。张启明下午6:.皮肤相关淋巴组织是指表皮内能呈递抗原的朗格汉斯细胞、可产生细胞因子的角质形成细胞、亲表皮的T细胞、局部淋巴结构成的具有免疫作用的独特功能单位,又称皮肤免疫系统。张启明下午6:.黏膜相关淋巴组织又称黏膜免疫系统,主要由黏膜结合淋巴组织构成。从数量上说,黏膜免疫系统是免疫系统中最大的,这里淋巴细胞的数量比其他部分的总和还要多,60%的T细胞的工作岗位在黏膜。体液免疫是黏膜免疫效应的主要过程,即产生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细胞免疫包括上皮淋巴细胞(IEL)、黏膜固有层免疫细胞、T细胞及K细胞免疫等。张启明下午6:.其它血浆中的补体固有成分主要由肝细胞合成分泌,C1主要由肠黏膜上皮细胞和内皮细胞产生。张启明下午6:51防御属脉管系统的定义是指为对外免疫系统带来营养物质、激素和O2,带走代谢产物、CO2和热能的营养性脉管系统。分布于皮肤的小血管传统中医学称为“浮络”“孙络”。卫外属脉管系统的供血不足,分布于体表的冷感受器兴奋,传至中枢使人畏风怕冷;免疫功能下降,病原微生物易入侵人体表现为反复感冒;小汗腺周围的肌上皮细胞松弛,表现为多汗(自汗、漏汗),传统中医学称“卫表不固”或“腠理开泄”。张启明下午6:52这是肺藏卫外(防御)功能的定义和执行结构,请大家批评指正[抱拳]张启明下午7:11④储血脾是人体的“血库”,当人休息、安静时,它贮存血液,当处于运动、失血、缺氧等应激状态时,它又将血液排送到血循环中,以增加血容量。通常脾能存40~50ml血液,但患肝硬化或肝癌时,脾能存ml以上。脾的调节血量功能属于心藏的主血脉功能;田进文下午11:20张启明对脾脏储血功能的解释太牵强了些,肝硬化是脾大那是瘀血!左心衰时肺瘀血,右心衰时体循环瘀血,脑出血时,颅腔也能多存个几十毫升血,这类现象不能叫做储血功能吧!感觉循环系统被脉管这个概念拆了个七零八落啊!张启明下午11:49田进文循环系统在现在的教科书《系统解剖学》都称为脉管系统。包括心血管系统和淋巴系统两部分。张启明下午11:52脉管系统的功能是为血液和淋巴液循环提供动力和管道。这时的脉管系统没做任何拆分,归于心藏的主血脉动能,后叙。张启明下午11:55但脉管系统还有另外一个功能,即其中流动的血液和淋巴液是人体物质和能量运输的载体。能为人体的各个组成部分带来营养物质、激素和O2,带走最终代谢产物、CO2和热能张启明上午12:00对于人体的各个具有完整功能的组成部分,如消化系统、泌尿系统来说,脉管系统是营养血管,许多病症不是功能的直接执行结构出了问题,而是营养血管出了问题。冠心病、脑血管意外均属此类。张启明上午12:08依据脉管系统对具有完整功能的人体组成部分的物质能量交换,对其进行拆分,乍看上去有些凌乱,但实际上必须,任何功能的实施都需要营养是毋庸置疑的,但拆分后的脉管系统对于解释五藏功能异常出现的症状表现具有重要意义。张启明上午12:12中医运用中药治疗疾病的机理,也许不是杀菌、消炎、镇痛、解痉、抗氧化,这是借用西药药理学的方法研究中药获得的中药的西药药理机制,不是真正意义的中药药理。张启明上午12:22中药的药理可能不是直接作用于病灶或靶器官,而是作用于神经中枢、内分泌中枢或中枢免疫器官,影响脉管系统,调节血液的分配至少是机制之一。张启明上午12:23介绍完《中医形态学》之后,我们将介绍50多种人体基本的异常功能态势,届时,大家将会全面地理解和明确中药和中医物理疗法的作用机制。张启明上午12:31如同参与躯体运动、消化、呼吸和排尿的骨骼肌是不同的,功能也是不同的,故根据功能不同,将传统的运动系统也做了拆分。对于解释脾气虚、肺气虚、肾气不固等证候具有重要意义齐向华山东上午6:33还有调节心理紊乱状态。田进文上午7:50张启明需要进一步理解一下!张启明上午8:32心理变化由内脏神经系统,中医称肝藏产生。精神神经系统,即心藏藏神功能可能对其有调控作用。LotusinLake上午8:56这只是一部分机理LotusinLake上午8:58也不是最根本的机理郭松鹏:经络,经脉,经筋,经水上午9:10斗胆说几句,仅供参考:[玫瑰][玫瑰][抱拳][抱拳]在古代医学家和科学家的视野中,人类的精神活动分为两部分:一是自我;二是本我。所谓自我,指我所能支配的那部分。例如感觉、感悟、思维和运动。这部分能力仅占精神的一小部分。所谓本我,指我所不能支配的那部分,即本神,或神明,占精神的大部分。基于这一事实,脑髓被视为奇恒之腑,其功能分配给了五脏,五脏决定本我,并各应其象,故有精神心理之五藏。现代西式医学,依据肉眼所见,划分系统,视脑髓为中枢,其它为周围神经。注重躯体运动神经和大脑的皮层,轻视自主神经。到底周围神经重要?还是中枢重要?自我重要?还是本我重要?显然,中医学注重“本我”和“本神”,千方百计调动其潜力,发挥其能力。关键词:自我、本我郭松鹏郭松鹏:经络,经脉,经筋,经水上午9:21例如,屁股决定脑袋,即性器官及其功能决定着脑皮质的功能,由此产生了人间悲剧和喜剧,甚至科技经济发展,可歌可泣。渡过烦躁不安的生殖期,性功能降低了,人也就安顿了下来,不再制造麻烦,产出一些高级文化作品。郭松鹏:经络,经脉,经筋,经水上午9:23为何小三小四成了反腐败的主力军?其基本原理是“屁股决定脑袋”。张启明上午9:32同意。《中医形态学》就将精神分为有意识精神活动和下意识精神活动,并分别给出其执行结构,后叙。郭松鹏:经络,经脉,经筋,经水上午9:32《本神》节选:肝藏血,血舍魂,肝气虚则恐,实则怒。脾藏营,营舍意,脾气虚则四肢不用,五脏不安,实则腹胀经溲不利。心藏脉,脉舍神,心气虚则悲,实则笑不休。肺藏气,气舍魄,肺气虚,则鼻塞不利少气,实则喘喝胸盈仰息。肾藏精,精舍志,肾气虚则厥,实则胀。五脏不安,必审五脏之病形,以知其气之虚实,谨而调之也。郭松鹏:经络,经脉,经筋,经水上午9:35现代精神心理学挑战《黄帝内经》之《本神》。盖聪上午9:58张老师,田老师,关于脾储血的功能也有现代医学的证据可以支持张启明?田进文盖聪上午10:01正常人的脾脏可贮存血小板,但不贮存红细胞和白细胞。约有30%的血小板贮存于脾脏,并与血流中的血小板保持平衡,当机体处于紧张状态或肾上腺素分泌时,这部分血小板可进入血循环。人脾病理性肿大时,贮血量增加,可达全身血量的20%,从而加速红细胞的破坏。盖聪张启明张启明上午10:06肾藏主水(泌尿)功能不仅由肾脏完成。尿后余沥、小便失禁、肾下垂不是肾脏的异常。下面介绍肾藏主水(泌尿)功能的执行结构,请大家批评指正。张启明上午10:06肾藏主水功能的定义肾藏主水(泌尿)功能是指泌尿系统、泌尿属动力系统和泌尿属脉管系统生成、输送、贮存和排泄尿液的功能。其中,泌尿系统由肾、输尿管、膀胱、尿道、泌尿道保护屏障、尿液组成;泌尿属动力系统由参与尿液输送、贮存和排泄的平滑肌、骨骼肌、骨、骨连结、运动相关滑液组成;泌尿属脉管系统由分布于泌尿系统和泌尿属动力系统的动脉、静脉、淋巴管、血液、淋巴液组成。张启明上午10:06泌尿系统的定义泌尿系统是指将代谢废物和多余的水排出体外,保持内环境稳定的人体结构。包括:张启明上午10:.肾肾有两枚,通过排出新陈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水溶性废物(如尿酸、尿素、肌酸和肌酐等)和多余的无机盐及水分,排出药物及毒物,调节水盐代谢和酸碱平衡。如果还排出糖、脂肪和蛋白质,表现为小便味甜、尿浮脂膏、小便泡沫,传统中医学统称“肾不封藏”。张启明上午10:.输尿管能将肾分泌的尿液排入膀胱。其平滑肌为单位平滑肌,具有自律性。郭松鹏:经络,经脉,经筋,经水上午10:07张启明那本《生理学》漏了一句话:在某些病理状态下,脾仍具有造血功能。张启明上午10:.膀胱是储存尿液的肌性囊状器官。其平滑肌没有自律性,但在遇到牵拉时可作为一个整体起反应。充盈时能储尿ml~ml或以上。张启明上午10:.尿道男性尿道兼有排尿和排精功能。女性尿道仅用于排尿。张启明上午10:.泌尿道保护屏障由机械屏障、化学屏障、生物屏障及免疫屏障组成,主要作用是有效阻止泌尿道病原微生物的入侵和尿液侵袭。尿急、尿频、尿痛是泌尿道保护屏障遭破坏引发。张启明上午10:.小汗腺通过分泌汗液,排出水、氯化钠和极少量的氯化钾和尿素。从发生学的角度看,原生动物和海绵动物都没有专门的排泄结构分化出来,直接通过胞膜或体表细胞排泄代谢废物。张启明上午10:08泌尿属动力系统的定义泌尿属动力系统是指为输送、贮存和排泄尿液提供动力,并对泌尿器官起支撑保护作用的动力系统。泌尿属动力系统肌力不足或筋膜张力下降,表现为尿后余沥、小便失禁、肾下垂、膀胱下垂,传统中医统称“肾气不固”。包括:张启明上午10:.平滑肌输尿管平滑肌:类似心肌组织,具有自律性,在没有外来神经支配时也可进行收缩活动。膀胱平滑肌:又称逼尿肌,没有自律性,使膀胱内压升高,压迫尿液由尿道排出。膀胱三角区肌、膀胱括约肌:能关闭尿道内口,防止尿液自膀胱漏出。尿道内括约肌:位于男性尿道内口,对尿液的排出有节制作用。张启明上午10:.骨骼肌膈、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腹横肌、腹直肌:增加腹压,帮助排尿。尿道外括约肌:又称尿道膜部括约肌,位于男性尿道膜部,能有意识地控制尿液的排出。尿道阴道括约肌:女性约束尿液。张启明上午10:.筋膜参与肾藏主水(泌尿)功能的筋膜主要是内脏筋膜。纤维囊、脂肪囊、肾筋膜:固定肾。男性耻骨前列腺韧带、女性耻骨膀胱韧带、脐正中襞、脐外侧襞:固定膀胱。张启明上午10:.骨、骨连结脊柱、肋、骨盆:具有对泌尿器官起支撑保护作用。张启明上午10:09泌尿属脉管系统的定义泌尿属脉管系统包括两套,一套是为整个人体带走最终代谢产物的功能性脉管系统;另一套是为泌尿系统和泌尿属动力系统带来营养物质、激素和O2,带走最终代谢产物、CO2和热能的营养性脉管系统。肾气虚的尿后余沥、小便失禁、小便泡沫、小便味甜、尿浮脂膏、肾下垂,肾气实的血中尿酸、尿素氮、肌酐增高,肾阳虚的水肿常由泌尿属脉管系统供血不足所致。张启明上午10:.功能性脉管系统肾动脉:起自腹主动脉,从肾门入肾。肾静脉:接受肾的静脉血,注入下腔静脉。张启明上午10:.营养性脉管系统(1)肾的供血肾动脉:起自腹主动脉,从肾门入肾。肾静脉:接受肾的静脉血,注入下腔静脉。(2)输尿管的供血肾动脉:由腹主动脉分出,分布于输尿管上1/3。腹主动脉、髂总动脉、精索内动脉或子宫动脉:分布于输尿管中1/3。膀胱下动脉:由髂内动脉分出,分布于输尿管下1/3。肾静脉:接受输尿管的静脉血。(3)膀胱的供血脐动脉:起自髂内动脉脏支,出生后闭锁为脐内侧韧带,根部发出膀胱上动脉,分布于膀胱上部。膀胱下动脉:是髂内动脉的脏支,分布于膀胱底。膀胱静脉:起自膀胱静脉丛,汇入髂内静脉。(4)尿道的供血膀胱下动脉:供应上部尿道。直肠(阴道)动脉:供应中部尿道。阴部内动脉的前列腺支:供应下部尿道。收集尿道的静脉:汇入膀胱前列腺静脉丛,最后至髂外静脉。张启明上午10:.淋巴回流尿道的淋巴结、髂内淋巴结、闭孔淋巴结、骶淋巴结、髂外淋巴结。张启明上午10:11这是肾藏主水(泌尿)功能的定义、执行结构和特异性症状郭松鹏:经络,经脉,经筋,经水上午10:12张启明什么时候论述三焦?张启明上午10:16三焦的气化功能归于肾藏的气化功能,为水液运行道路,归于肾藏主水功能张启明下午6:50肾藏的生育(生殖)功能几乎与肾脏无关。具有生育(生殖)功能的肾藏为什么常出现虚寒?下面介绍一下肾藏的生育(生殖)功能的执行结构,请大家批评指正。张启明下午6:50肾藏生育(生殖)功能的定义肾藏生育(生殖)功能是指生殖系统、生殖属动力系统和生殖属脉管系统产生生殖细胞,完成生殖、分娩和泌乳的功能。其中,生殖系统由生殖器、男性尿道、女性乳房、生殖道保护屏障、生殖道排泄物、母乳组成;生殖属动力系统由参与生殖、分娩和泌乳的平滑肌、骨骼肌、骨、骨连结和运动相关滑液组成;生殖属脉管系统由分布于生殖系统和生殖属动力系统的动脉、静脉、淋巴管、血液、淋巴液组成。张启明下午6:50生殖系统的定义生殖包括4个过程:①性成熟;②性兴奋;③性行为;④妊娠。生殖系统是指具有繁衍后代,形成并维持第二性征功能的人体结构。包括:张启明下午6:.男性内生殖器睾丸:能产生精子和雄激素。附睾:能暂时储存精子,分泌附睾液营养精子,促进精子成熟。输精管:把精子从附睾输送到尿道。射精管:射精时将精液和前列腺液排入尿道。精囊、前列腺、尿道球腺:分泌液参与精液形成,营养精子,并有利于精子活动。张启明下午6:.男性外生殖器阴茎:男性交媾器官。阴囊:调节睾丸周围的温度(阴囊内温度比腹腔低1.5℃~2℃),有利于睾丸产生精子。男性尿道:具有排尿和排精的功能。张启明下午6:.女性内生殖器卵巢:能产生卵子,分泌雌激素、孕激素和少量雄激素。输卵管:对拾卵、精子获能、卵子受精、受精卵输送及早期胚胎的生长发育都起着重要作用。子宫:是产生月经、孕育和娩出胎儿的器官。阴道:是女性的性交器官,也是排出月经和娩出胎儿的管道。前庭大腺:能分泌黏液润滑阴道。张启明下午6:.女性外生殖器阴阜:其皮下的丰富脂肪组织和皮肤上的阴毛在性交时起支撑和减震缓冲作用。大阴唇、小阴唇:对性刺激十分敏感,对其内邻的尿道口和阴道口具有保护作用。阴道前庭:是位于两侧小阴唇之间的裂隙。阴蒂:能激发女性的性欲和快感。前庭球:性刺激能充血勃起。张启明下午6:.女性乳房是女性的第二性征和性敏感区,能分泌乳汁哺育后代。张启明下午6:.生殖道保护屏障由机械屏障、化学屏障、生物屏障及免疫屏障组成。主要作用是保护生殖道,防止病原微生物入侵。张启明下午6:51生殖属动力系统的定义生殖属动力系统是指为生殖、分娩和泌乳提供动力,并对生殖器官起支撑保护作用的动力系统。生殖属动力系统肌力不足或筋膜张力下降表现为乳房下垂、子宫脱垂、滑精、滑胎,传统中医统称“肾气不固”。包括:张启明下午6:.平滑肌子宫平滑肌、阴道平滑肌(耻骨尾骨肌)、男性尿道平滑肌:均为单位平滑肌,类似心肌,具有自律性,在没有外来神经支配时也可进行收缩活动。张启明下午6:.骨骼肌肛提肌、尾骨肌、会阴浅横肌、球海绵体肌、坐骨海绵体肌、会阴深横肌、尿道括约肌、提睾肌、膈、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腹横肌、腹直肌。张启明下午6:.筋膜参与肾藏生育(生殖)功能的筋膜主要是内脏筋膜。乳房悬韧带、浅筋膜(脂肪):对乳房起支持和固定作用。卵巢系膜(固定于子宫阔韧带)、卵巢悬韧带和卵巢固有韧带(与盆腔侧壁及子宫相连):固定卵巢。睾丸系膜:把睾丸与脊柱相连,但在睾丸从腹腔下降于阴囊后就不明显了。阴茎悬韧带:固定阴茎。子宫阔韧带、子宫圆韧带、子宫主韧带、子宫骶韧带:固定子宫。盆膈上筋膜、盆膈下筋膜:连同肛提肌和尾骨肌,统称盆膈,能封闭小骨盆下口的大部分。尿生殖膈上筋膜、尿生殖膈下筋膜:与其间的会阴深横肌和尿道括约肌共同构成尿生殖膈,能封闭尿生殖三角和盆膈裂孔。张启明下午6:.骨、骨连结脊柱、胸廓、骨盆对生殖器官起支撑保护作用。张启明下午6:53生殖属脉管系统的定义生殖属脉管系统是指为生殖系统和生殖属动力系统带来营养物质、激素、O2和热量,带走代谢产物、CO2和热能的营养性脉管系统。正由于生殖系统产热较少,故常由于供血不足而温度较低,表现为痛经、腰腹冷痛,传统中医学称为“下焦虚寒”。包括:张启明下午6:.乳房的供血胸廓内动脉、胸外侧动脉、胸肩峰动脉、胸背动脉、第3~5肋间动脉的前支、乳房浅静脉组、乳房深静脉组。张启明下午6:.睾丸的供血睾丸动脉、睾丸静脉。张启明下午6:.卵巢的供血卵巢动脉、子宫动脉、卵巢静脉。张启明下午6:.子宫的供血子宫动脉、子宫静脉。张启明下午6:.输卵管的供血卵巢动脉、子宫动脉、输卵管的静脉血流与同名动脉并行。张启明下午6:.输精管的供血输精管动脉、输精管静脉。张启明下午6:.外生殖器的供血膀胱下动脉、子宫动脉、阴部内动脉、会阴动脉、阴茎背动脉、阴蒂背动脉、阴部外动脉、前列腺静脉(男)、阴道静脉(女)、股静脉。张启明下午6:.淋巴回流胸肌淋巴结、胸骨旁淋巴结、尖淋巴结、腹股沟浅淋巴结、腹股沟深淋巴结、髂内淋巴结、闭孔淋巴结、骶淋巴结、髂外淋巴结、腰淋巴结。张启明下午6:55各位专家,这是肾藏生育(生殖)功能的定义、执行结构和特异性症状,请大家批评指正。张启明下午11:17传统中医学认为肾藏有主生长发育的功能,该功能显然不是肾脏(kidney)的功能,西医学也没有针对该功能设立专门的结构名称。从《细胞生物学》《医学免疫学》等查阅相关知识,新定义了“成体系统”和“对内免疫系统”。可解释贫血、人体的各种畸形、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肿瘤。下面介绍肾藏全形(成形)功能的执行结构,敬请批评指正。张启明下午11:17肾藏全形(成体)功能的定义肾藏全形(成体)功能是指成体系统产生新的体细胞,对内免疫系统针对体细胞及其产物免疫自稳、免疫耐受和免疫监视,以维持人体结构稳定的功能。其中,成体系统由成体干细胞及其分化成熟的环境、结构性物质组成;对内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组成。“全形”即保全形体,取自《素问·宝命全形论》。张启明下午11:17成体系统的定义成体系统是指产生新的体细胞的人体结构,根据成体干细胞命名。包括:张启明下午11:.成体干细胞(1)造血干细胞(HSC):是生成各种血细胞的原始细胞,最早起源于人胚卵黄囊血岛。(2)非造血干细胞:能分化成熟为在人体内空间位置相对固定的组织型体细胞(又称功能细胞)。张启明下午11:.成体干细胞的分化环境(1)造血干细胞的分化环境:①卵黄囊造血,②肝、脾、胸腺和淋巴结造血,③骨髓造血。此外,肾上腺、腹腔的脂肪、胃肠道也参与制造血细胞。造血过程一方面需要脾藏运化的水谷之精,如蛋白质、铁、叶酸、维生素B12作为原料,另一方面需要肾藏所藏之精,如集落刺激因子(CSF)激发,故传统中医有“精血同源”之说。(2)非造血干细胞的分化环境:非造血干细胞分化成熟为组织型体细胞的环境称干细胞巢(stemcellniche),或小生境、壁龛。张启明下午11:18对内免疫系统的定义对内免疫系统是指对体细胞及其产物具有免疫自稳、免疫耐受和免疫监视功能的免疫系统,由中枢免疫器官、外周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组成。其中中枢免疫器官详见肾藏全形(成体)功能的成体系统,外周免疫器官详见肺藏卫外(防御)功能的对外免疫系统。张启明下午11:20这是肾藏全形(成体)功能的定义和执行结构,请大家批评指正。张启明上午8:22传统中医有肾主脏腑气化之说,显然不是肾脏(kidney)的功能。西医学没有现成的执行该功能的结构,需要在《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中寻找相关知识,命名为同化异化系统。下面介绍肾藏气化(同化异化)功能的执行结构,敬请批评指正。张启明上午8:22肾藏气化(同化异化)功能是指同化异化系统合成和分解有机物,产生和排泄化学能和热能的功能。其中,同化异化系统由细胞器、胞内酶、体液、细胞产物、化学能和热能组成。张启明上午8:23同化异化系统的定义合成代谢又叫同化作用,是指人体把从外界获取的小分子营养物质(如葡萄糖、脂肪酸、甘油、氨基酸)转变成细胞的组成物质(如糖原、三酰甘油、蛋白质、核苷酸)并储存能量的过程,传统中医称“成形”。分解代谢又叫异化作用,是指人体将细胞中的大分子物质(如糖、脂肪、蛋白质)分解为最终代谢产物(如水、CO2、尿酸、尿素)并释放能量的过程,传统中医称“化气”。同化异化系统是指具有同化异化作用的人体结构。包括:张启明上午8:.细胞器(1)合成代谢的细胞器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中心体、细胞核。(2)分解代谢的细胞器线粒体、溶酶体、过氧化物酶体。张启明上午8:.胞内酶生物膜上的酶:控制跨膜运输。细胞核的酶:参与DNA、RNA的合成。线粒体的酶:参与三羧酸循环、脂肪酸氧化、呼吸链、氧化磷酸化。溶酶体的酶:参与消灭外源物和分解自身的废弃物。内质网的酶:参与蛋白质和脂类合成。细胞液的酶:参与糖酵解、糖异生作用、脂肪酸合成、核苷酸合成。张启明上午8:.主要产热结构人体的所有细胞都在产热散热,但产热散热的效率相同。主要的产热结构包括:脑、心肌、肝、骨骼肌、棕色脂肪组织。这些产热结构应是中医肾藏气化功能产生阳气的主要结构。相反地,其它人体组成部分,如消化系统(肝除外)、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常因为供血不足而温度偏低,传统中医学称“虚寒”。张启明上午8:.主要散热结构(1)皮肤:是人体的主要散热部位,约占人体总散热量的97%。(2)小汗腺:当环境温度等于或高于皮肤温度时,蒸发将成为唯一有效的散热形式。另外,经呼吸道的散热量约占2%,在大、小便中散失的热量约占1%。张启明上午8:29这是肾藏气化(同化异化)功能的定义和执行结构,请大家批评指正[抱拳]郭松鹏:经络,经脉,经筋,经水14:05复习一段经文。[玫瑰]郭松鹏:经络,经脉,经筋,经水14:06《阴阳别论》开篇说到:黄帝问曰:人有四经十二从,何谓。歧伯对曰:四经应四时,十二从应十二月,十二月应十二脉。郭松鹏:经络,经脉,经筋,经水23:00复习经典,把握方向。《经别》:“六律建阴阳诸经而合之十二月、十二辰、十二节、十二经水、十二时、十二经脉者,此五藏六府之所以应天道。”:30供参考:30美国宣布:中医经络年被发现,人类医学将进入新时代张启明09:56感谢李长明?院士的分享。关于经络研究,水文波?郭松鹏:经络,经脉,经筋,经水?、丁志伟?等专家有深刻的研究,更有发言权。我认为首先需要明确与经络有关的气血、脏腑、表里等中医基本概念的内涵。其次要明确经络的功能性质和作用目的。张启明10:22郭松鹏:经络,经脉,经筋,经水?李茂春?两位还一直没有为大家提供关于平滑肌、骨骼肌的先后进化证据呢![微笑]李茂春10:24张启明?老师-《素问·方盛衰论》:“诊有十度,度人脉度、藏度、肉度、筋度、俞度。”李茂春10:26经典已经把肉度单独区分开了,现在又把肉度当成了筋度。李茂春10:28还是不聊这个话题了张启明11:39李茂春?李老师,我是想请您提供一下在生物进化过程中平滑肌早于骨骼肌进化出来的证据。张启明12:47传统中医学有肾藏精之说,在该功能的执行结构中,肾脏(kidney)不是主要的。肾藏所藏的调节之精能调节肾藏的主水、生育、全形、气化和肺藏的卫外功能。下面介绍肾藏藏精(体液调节)功能的执行结构,敬请批评指正。张启明12:47肾藏藏精(体液调节)功能的定义肾藏藏(音cáng)精(体液调节)功能是指体液调节系统和体液调节属脉管系统对人体的体液调节功能。其中,体液调节系统由内分泌系统和细胞因子产生系统组成;内分泌系统由内分泌腺、内分泌组织和激素组成;细胞因子产生系统由产生细胞因子的免疫细胞、非免疫细胞和细胞因子组成;体液调节属脉管系统由分布于体液调节系统的动脉、静脉、淋巴管、血液、淋巴液组成。张启明12:48体液调节系统的定义广义上讲,体液调节是指借助体液传送的所有产物对人体所有功能的调节。因为激素和细胞因子是人体中具有特异性调节作用的物质,故将借助体液传送的激素和细胞因子对人体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免疫、泌尿、生殖、循环功能的调节称为体液调节。体液调节系统是指具有体液调节功能的人体结构。包括:张启明12:.内分泌系统由内分泌腺和内分泌组织组成。包括分泌激素的松果体、下丘脑的内分泌细胞、脑垂体、甲状腺、甲状旁腺、胸腺、肾上腺、胰腺的胰岛、睾丸的间质细胞、卵巢的卵泡、卵巢的黄体、胎盘的内分泌细胞、心房肌细胞、内皮细胞、肾小球旁器的球旁颗粒细胞、胃肠道的内分泌细胞、皮肤、脂肪组织和各种组织。肝是大多数激素灭活的主要场所。张启明12:.细胞因子产生系统是指产生细胞因子,调节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促进造血,刺激细胞活化、增殖和分化功能的人体结构。包括产生细胞因子的内皮细胞、上皮细胞、成纤维细胞、基质细胞、肝、肾、脾、色素细胞、角朊细胞、软骨细胞、胸腺细胞、平滑肌细胞、脑、肿瘤细胞、胚胎组织细胞和各种组织。张启明12:48体液调节属脉管系统的定义是指为体液调节系统带来营养物质、激素和O2,带走最终代谢产物、CO2和热能的营养性脉管系统。主要包括:张启明12:.垂体的供血垂体上动脉、垂体下动脉、垂体门脉系统。张启明12:.甲状腺的供血和淋巴回流甲状腺上动脉、甲状腺下动脉、甲状腺最下动脉、甲状腺上静脉、甲状腺中静脉、甲状腺下静脉、喉前淋巴结、甲状腺淋巴结、气管前淋巴结、气管旁淋巴结、颈外侧上深淋巴结。张启明12:.肾上腺的供血肾上腺上动脉、肾上腺中动脉、肾上腺下动脉、肾上腺静脉胰岛的供血详见消化属脉管系统;生殖腺的供血详见生殖属脉管系统。张启明12:53各位专家,这是肾藏藏精功能的定义和执行结构,请大家批评指正。丁志伟17:14张启明?张老师,我刚刚反应过来。您的书名,我建议还是叫“中医解剖学”比较好。丁志伟17:20英文叫anatomy,是形态的意思。中国人不是看形态,而是理解分开,解是解读分解,剖是刀划,也有分解的意思。一边解读、剖析,一边分解、分拆。所以,解剖才是您本书的真正意义。而西方的解剖学,才应该叫形态学。丁志伟17:20把anatomy翻译为解剖。是历史的错误。丁志伟17:20以前我的看法,不是很清晰。现在我刚分析清楚。丁志伟17:24因为我们中国人,看事物是动态的,是画面式的,是象形文字。而西方人是表音文字,一个读音无法对应到一个画面,但是一个字可以。西方人是一连串读音,才能形成一个意识,所以西方人看问题,和中国人不一样。中国人分解人体的时候,是把血管成分纳入到组织当中形成构成。比如肝,月这个偏旁就是从血管。张启明18:30丁志伟?志伟虽为西医外科专家,却认识深刻。张启明18:32中医强调精气血津液,该
转载请注明:http://www.tzdgt.com/dynmllcbx/111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