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40岁,鼻咽部不适。
图1
图1A冠状面T1WI显示左侧鼻咽部(黑箭头)和海绵窦(箭)软组织肿块,左侧颅底骨质的骨髓腔脂肪高信号为等信号的软组织影取代(白箭头)。
图1B横断面T1WI显示左侧海绵窦肿块累及左侧蝶窦,左侧颈内动脉海绵窦段被肿块包绕并明显变细(箭头)。
图1C、D分别为横断面脂肪抑制后增强T1WI和冠状面增强T1WI,显示左侧海绵窦和鼻咽部肿块不均匀强化;冠状面增强T1WI还显示左侧下颌神经增粗并且明显强化、左侧颞叶底部脑膜增厚、强化(箭头)。
鼻咽癌。
1.鼻咽癌是鼻咽部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生颅底破坏和颅内侵犯的发生率分别为1.%、12.2%。
2.鼻咽癌侵犯海绵窦(pharyngealcarcinomainvadingthecavernoussinus)提示预后不良。
.临床表现主要是头痛、眼球活动受限、复视、面部麻木、瞳孔散大、耳鸣等。
1.平扫T1WI和脂肪抑制后增强T1WI对于鼻咽部、海绵窦和颅底骨髓侵犯显示最佳。
2.CT对于有明显颅底骨质破坏的病变才能显示,一般不作为首选方法。
1.多为单侧受累,少数病例双侧受累,但仍以单侧为著。
2.CT表现为翼突、蝶骨体及大翼、枕骨斜坡、颞骨岩尖等颅底骨质破坏,卵圆孔、圆孔、破裂孔等扩大。由于受骨伪影的影响,干扰了海绵窦受侵的显示,且鼻咽癌侵犯骨质的早期改变是骨髓腔受累,而没有明显的骨质破坏,因此,对于鼻咽癌侵犯海绵窦或颅底骨质不是特别明显时,CT容易漏诊。
.MRI显示海绵窦不规则增宽,T1WI呈等信号,T2WI呈等或稍高信号;颅底骨髓腔脂肪高信号为等信号病变取代;下颌神经等常受侵,表现为下颌神经增粗;增强后肿块和增粗的神经强化,脑膜受累时还可有脑膜增厚强化。
4.CT和(或)MRI显示鼻咽部肿块并有上述表现是诊断的关键,对于海绵窦肿块要首先观察鼻咽部有无肿块,如发现鼻咽部有肿块,首先要考虑为鼻咽癌侵犯。
本病需与脑膜瘤、海绵窦神经鞘瘤、炎症等鉴别。
1.脑膜瘤①颅底骨质增生;②肿块变化较慢。
2.与神经鞘瘤、炎症(Tolsa-Hunt综合征)等的鉴别观察鼻咽部有无肿块是鉴别的关键。
CT或MRI显示海绵窦肿块、颅底骨质破坏并显示鼻咽部肿块是诊断的关键;MRI是显示颅底早期骨质破坏(骨髓腔改变)和肿瘤的最佳检查方法。
美编:影像三人行 欢迎转发,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影像三人行转载请注明:http://www.tzdgt.com/dynmllcbx/105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