癫痫是大脑神经元突发性异常放电,导致短暂的大脑功能障碍的一种慢性疾病,据统计我国发病率约为0.4-1.5%,已成为一个严重的医学问题和社会问题。
任何可能影响脑的结构和功能的病理过程,均可引起癫痫发作,如脑发育致各种先天畸形,出生时缺血、缺氧,感染、中毒、脑外伤、脑肿瘤、脑血管畸形、代谢性疾病、染色体异常和原因不明,甚至死亡前的休克、贫血、缺氧状态均可诱发癫痫发作。
如何确定产生癫痫的致痫灶,目前仍是临床一大难题,至今尚无一个单独方法或联合诊断检查能精确地确定癫痫灶位置和范围;另一个很重要问题是癫痫的外科治疗和药物治疗疗效往往不佳,有时很难达到根治,所以病人或家属易对治疗丧失信心。因此,我们应该共同关心癫痫患者。
作为一名医务人员,在临床工作中为了更加有效地控制病情及治愈疾病,其理念应该是“诊断是治疗的先导”。目前癲痫诊断的方法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询问症状和详细体检,寻找癲痫可能病因---提供癫痫诊断的方向;
(2)神经电生理检查(EEG)---癫痫诊断的金标准;
(3)多模态神经影像学融合技术---癫痫诊断的中流砥柱。
在此谈谈“多模态神经影像学融合技术”在癫痫灶定位等方面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神经影像学可以提供癫痫的诊断依据,显示癫痫与大脑结构和/或代谢相关性;还可以对癫痫进行恰当的分类;对某些与基因有关的癫痫综合征进行描绘;对于药物难治性癫痫、局灶性癫痫的致痫灶定位,因此神经影像学检查是诊断和提高癫痫手术治疗效果的关键。
目前影像学检查有X-ray、CT、MRI、SPECT、PET/CT、PET/MRI等,上述检查不但可以明确脑内导致癫痫发作的结构性改变,还可了解细胞内代谢性变化,协助寻找和确定癫痫灶。近年来,神经影像检查手段不断更新,特别是MRI在场强提高、扫描序列等方面均不断改进,在协助临床癫痫定位与定性等方面发挥着更加显著的作用。
一.癫痫的CT影像学检查
(1)CT临床应用最普遍,具有价格低、扫描时间短及操作简便等多种优势。CT扫描可发现多达30-50%的可疑致痫病灶,但多数属非特异性变化。
(2)对于新生儿和婴幼儿癫痫来说,头颅CT检查可以发现脑出血、梗死、发育畸形、颅内钙化灶等多种病变。在癫痫急性发作的情况下,CT检查可以帮助快速寻找癫痫发作的可能病因,明确是否为肿瘤、出血、缺血、脑外伤、脑积水及血管畸形等诱发的癫痫,以便及时诊断和治疗。在围手术期发生的癫痫,CT检查可用来排查术后有无出血、脑积水、梗死等。
(3)CT也可提供特异性的形态改变,如少枝胶质细胞瘤、多发性硬化、脑面血管瘤病等病变在影像学上常有钙化斑。但是,国际抗癫痫联盟建议,如果CT检查正常者应行MRI检查,医院内已将MRI列为癫痫的常规检查项目。
二.癫痫的MRI影像学检查
(1)MRI较X线摄片、CT相比更能敏感地显现病灶变化。癫痫患者的MRI检查应使用高分辨率MRI仪,检查中除了常规序列外,癫痫的MRI-Flair成像检査不可或缺。MRI检查不但可以显示癫痫患者脑结构性改变,而且可以了解脑细胞内变化,协助癫痫定位与定性。例如根据颞叶内侧硬化(海马硬化)、颅内小肿瘤及颅脑损伤的MRI特点以帮助判断。MRI可以准确地确定皮质发育畸形的范围,如无脑回畸形、巨脑回、多小脑回、灰质异位、结节性硬化以及脑裂畸形和小的皮质发育不良等。局灶性的病变如局灶性的皮质发育不良(FCD),儿童癫痫较常见的病理改变可包括脑面血管瘤病(Sturger-Weber综合征)、缺血、脑穿通畸形、进展性的肿瘤(胶质瘤)、家族遗传性神经皮肤综合征等。对于颞叶内侧硬化、脑白质病、脑变性疾病、肿瘤、感染性疾病等诱发癫痫也较常见,如猪囊尾蚴病俗称囊虫病,都可以通过MRI检查来确诊。
(2)不是所有的癫痫患者都有MRI影像学改变,在神经系统检查或脑电图检查中已发现有灶性异常的,MRI影像为首选。对于MRI检查正常的患者,如果有顽固性癫痫发作,每隔1-3年还要反复的进行MRI检查。另外,癫痫患者的MRI上发现形态异常,并不意味着这一定与癫痫有关,有些病变是致痫灶,而有些却与癫痫无关,如果没有其它的资料,如神经电生理和临床症状和体征等,那么将难以区分。
三.癫痫的磁共振波谱(MRS)影像学检查
(1)MRS可以对特定的脑代谢进行非侵袭的生物化学方面的检测,常用1H质子波谱来检测癫痫患者N-乙酰天门冬氨酸(N-acetyl-aspartate,NAA)、肌酸(creatine,Cr)和胆碱(choline,Cho)的代谢情况。癫痫灶MRS表现,NAA信号的减低以及胆碱、肌酸和肌醇信号的增高,此MRS显示的结果是与神经病理学上的变化相一致的;但是评估MRI-MRS临床作用,仍需不断努力。
(2)随着MRS检测技术的发展,可以检测到细胞内的GABA、谷氨酸和γ-氨基丁酸以及其它一些代谢产物等,为癫痫的诊断提供更有价值的生化信息。
四.癫痫的功能性磁共振(fMRI)影像学检查
fMRI用于癫痫患者的检查,由于在癫痫发作间歇期和癫痫发作期血流均有变化,理论上可以采用fMRI证实此类异常;该技术可以提高癫痫发作间歇期对癫痫病灶进行定位的空间和时间的分辨率。fMRI在癫痫中的主要用途包括语言、记忆功能以及癫痫发作的定位。近年来随着方法学的发展,MRI扫描时所记录到的脑电图资料---静息MRI,为在癫痫发作的定位时把影像检查获得的空间分辨率与电生理检查获得的时间分辨率结合起来开创了新途径。
五.癫痫的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影像学检查
SPECT对于大多数癫痫患者并不适用,但对于要准备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则有很重要的作用。相关的研究表明大约有50%确诊为颞叶癫痫的患者,在癫痫发作间隙期相应的致癫痫的颞叶区域灌注不足,可以帮助癫痫灶定位。因为SPECT中几乎有一半的颞叶癫痫患者在癫痫发作间歇期,SPECT检查时并不表现出有什么异常,而且有5-10%的患者在对侧颞叶区域也可以出现低灌注,导致病变侧定位错误。
六.癫痫的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CT)影像学检查
(1)PET/CT应用于癫痫检查,多采用18F-FDG,在颞叶癫痫发作间歇期检查中可见致癫痫区域中有代谢降低区,在大约80%的颞叶癫痫患者中可以观察到此征象;然而该改变可以累及到同侧大脑外侧裂上部和顶叶。如果MRI检查是正常的,则PET可能是定位检查的适应证。进行PET-FDG检查对颞叶外癫痫发作间歇期检查用处较小。
(2)PET在儿童癫痫病中的作用,如Lennox-Gastaut综合征中PET可以显示各种不同的代谢表现,代表此综合征的不同成分;大脑半球巨脑畸形的患者,PET显示双侧大脑代谢异常;Sturge-Weber综合征的患者,PET可以敏感地测量大脑受累的范围,尤其是1岁以内的患儿。癫痫的影像学诊断采用图像融合技术,将PET图像与CT或MRI图像融合在一起,该方法有助于神经外科医师更好地了解PET检查资料与神经解剖的关系。
七.癫痫的磁源成像(MSI)影像学检查
(1)MSI是将脑磁图(MEG)与MRI融合的一种功能成像技术,记录神经元内的电流所产生的磁场,将MEG磁源定位与解剖影像(在大多数情况下是MRI)融合在一起。在癫痫的检查中,MEG用于对癫痫样放电(在EEG上表现为针状或尖锐的波形)的部位进行定位。MEG通常和EEG同时进行,MEG记录的不是电信号而是头皮的磁场,这种磁场是由神经元群组内的电流产生的,与EEG所测得的电位不同。由于头皮表面和大脑之间存在的组织,其信号强度急剧地衰减、空间定位也变得模糊,磁场则不受这些间隔的组织的明显影响。
(2)MSI适应证是癫痫外科术前定位;其次是刺激所激发正常神经元功能定位(类似于激发电位)。MEG的另一种用途主要是用于肿瘤和其它病变的外科手术前,制定手术方案时绘制躯体感觉和运动功能定位图,而语言和其它认知功能的定位图尚在研究之中。
(3)脑磁图不仅对癫痫定位和定性是一种新工具,对于确定在解剖结构和功能影像上所显示的异常,在临床也有重要的作用。与脑功能定位图结合起来,MEG是完全非侵入性的癫痫外科手术前、中、后评估,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八.弥散加权磁共振成像(DWI)影像学检查
DWI是一种新对比成像技术,其利用不同方向的水分子弥散运动速度和范围来诊断疾病。DWI是否能够探测致癫痫灶的脑部弥散的空间与时间的动态变化,并与癫痫发生区域有关联,目前尚没有成熟经验,但是可作为癫痫患者病灶定位的指示器。
通过先进的影像技术方法,运用神经电生理(各种EEG技巧)定位癫痫灶,采用MRI各种针对性扫描序列明确结构性和功能性变化,定会提高“阴性病灶”检岀率,提高致痫灶定位精准率,将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多的参考信息,诊疗效果进一步提升,从而造福患者、造福社会。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相信随着新的影像技术与方法将不断涌现,未来的癫痫诊断和治疗一定会有新的突破。
医院神经外科
安徽省立体定向神经外科研究所
汪业汉
关注新环保法实施以来nbsp海南边防妇产科中心宫颈囊肿有哪些常见转载请注明:http://www.tzdgt.com/dynmldynml/10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