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缘神针每天一条养生信息医缘神针
艾满堂
症状分析
人们通常所说的骨刺也称为骨质增生、骨赘,即骨的退行性病变,是关节炎的一种表现。高龄的老年人是本病发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人随着年龄增大,肝肾机能下降或失调,骨便失去了肾精的滋养,随着关节间的滑膜液减少,骨质钙的密度缩小,出现疼痛。中医讲肾为先天之本,但依赖后天脾胃运化五谷之精的填充。也就是说身体内的精,津,液的来源是后天之脾。所以艾灸调理当补脾阳,补肾阳。
艾灸取穴方案
1.大杼穴
强筋骨,清邪热
大杼穴位于人体的背部,当第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2.肾俞穴
滋阴补肾
肾俞穴位于背的中点,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2横指处。
3.命门穴
滋阴降火,接续督脉气血
命门穴位于腰部,在后正中线上,第2腰椎棘突下凹陷中,即肚脐的正后方。
4.中脘穴
和胃健脾
中脘穴位于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在肚脐正上方4寸处。取穴时,采用仰卧的姿势,胸骨下端和肚脐连接线中点即为此穴。
5.足三里
滋长气血,补肾益气
足三里穴位于外膝眼下3寸(约4横指宽)、胫骨前肌上,左右腿各有一穴。取穴时,可将同侧手掌心正对膝盖骨中心,五指微张自然下扶,无名指指尖所触的凹陷处就是足三里穴。
以上穴位,使用艾益生艾灸仪施灸,建议1天1次,每次2~3个穴位,10天为1个疗程
艾灸小常识
施灸时应遵循“先阳后阴、先上后下、先少后多”的顺序。“先阳后阴”的意思是先灸后背上的穴位,再灸前胸的穴位。在中医里,后背属阳,前胸属阴。“先上后下”指先灸上面的穴位,后灸下面的穴位;“先少后多”指初灸者灸量宜先小后大,以便身体能逐渐适应,这是一般施灸的常规。
来源于网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将予以删除
本平台常年招生和办证书
咨询电话及
医缘神针
国家卫计委提醒你的中医理疗证书已经办理了吗
转载请注明:http://www.tzdgt.com/dynmlbfz/8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