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今日桐庐》报纸连续五天刊登了“帮困助学·寻访寒门学子”的系列报道:《带着奶奶一起上大学》、《我就想妈妈能够好起来》、《一个关于妈妈的梦想》、《用知识改变命运》、《做一名优秀的英语教师》。
每年暑假,当其他孩子依偎在父母身边痛快玩耍时,还有那么一群困难学生正在辛苦地筹集下学期的学费。上学对他们而言,不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可是他们却比任何人都渴望上学,渴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改变命运。
近五年来,在全县社会各界、爱心企业、个人的广泛参与和大力支持下,团县委持续在每年7-8月开展“帮困助学暨低收入农户青少年关爱行动”,已帮助我县名困难学生顺利进入校园继续学习,累计发放元资助金额。
今年的“帮困助学暨低收入农户青少年关爱行动”正进入审核阶段。《今日桐庐》对城南街道、凤川街道、旧县街道、富春江镇和江南镇的五位困难学生进行了专访,报道了他们的事迹,希望以此扩大社会对“帮困助学”事业的 今年高考,余来河考出了文科分的好成绩,被浙江财经大学经济学专业录取。但在很多高考生憧憬着大学美好生活之时,余来河却发愁学费该怎么办。
日前,记者来到旧县街道母岭村余来河的家,一幢低矮狭小的泥房。在昏暗的厨房间内,余来河正安静地坐在饭桌前,埋头挥舞着手中的笔。“由于家中条件有限,饭桌便成了我的课桌。”虽然学习环境艰苦,但余来河却显得十分坦然,他说,这么多年趴在饭桌前写作业、看书,已经是一种习惯。这饭桌仿佛是在提醒着自己要时刻明白唯有知识才能改变全家的命运。
懂事的余来河从小学开始就承担起做家务的重任。母亲患有美尼尔综合症,无法干重活,医院看病。为了维持生计,父亲常年在外打零工,家务活就落在了余来河一人身上。“洗菜、做饭、拖地……他做起来都非常熟练。”提起余来河,邻居们啧啧称赞。都说孩子的童年是美好的,但在他们眼中,余来河的童年是在厨房间度过,看着让人心疼。
对于农村孩子来说,只有读书,只有知识才能改变自己和家庭的命运,余来河从小就深谙此道。虽然家庭条件不好,但余来河从没喊过苦,叫过累。“这么多年,幸好有村里和学校的支持,我才能完成所有的学业。”提及大家多年来的帮助,余来河深表感激。他说,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时十分兴奋,但一想到四年所需的费用,他都不好意思将录取通知书拿出来和家人分享。如今,随着年龄的增长,父亲的身体也每况愈下,余来河十分清楚,父母亲已无法承担大学的费用。
暑假期间,余来河仍然坚持每天看书,看到别人疑惑的眼神,他笑着说:“虽然不确定能不能去读书,但还是要时刻准备着,只要努力总会有回报!”对于未来,余来河心里充满了期待。期待着能走进大学校园继续读书,期待着结交更多的朋友,也期待着能参加公益活动,尽自己所能帮助有需要的人。“人总不可能一辈子都坎坷,爷爷、爸爸两代人已经苦过了,我要努力让家里人的生活好起来。”余来河信心满满地说。
②《带着奶奶一起上大学》
在一个淅沥的雨天走进城南街道乔林村一幢年代久远的小楼里,姚磊正在狭小的厨房里帮着奶奶做来料加工。这项活计奶奶在姚磊的帮助下,一个下午大约可以赚到5元钱。
看见有人来了,小姑娘迅速站起,腼腆地让出电风扇旁最好的位置。十平方米左右的房间里,最为显眼的是几乎占据整整一面墙的奖状和成绩单。“十佳少先队员”、“家庭小孝星”、“爱心小天使”……奶奶自豪地说:“我家磊磊可乖了,从小学一年级到现在,每年都有奖状拿回家。”
眼前这个穿着白色短袖、蓝色背带裙的小姑娘乖巧地坐着,听到奶奶的表扬有些不好意思。
姚磊今年12岁,就读于县城南一小。五六岁时,父母离婚,她跟着爸爸生活。年,爷爷患肺癌去世。不久后爸爸做生意失败,欠下一大笔钱,自此郁郁寡欢。年,待她如掌上明珠的爸爸也罹患肺癌,一病不起最后撒手而去。懂事的她那时就暗下决心,要好好读书,以后上大学也要把奶奶带去,照顾好奶奶。
家里的两位顶梁柱先后离世,使家里的重担都压在了姚磊奶奶一人身上。年过六旬的她现在在一家运动器材厂当保洁员,工作之余在家里接点来料加工,补贴家用。丈夫和儿子生病时欠下的几万元钱,在她的努力下也还了一部分。
日子过得很艰难,但令奶奶欣慰的是姚磊很懂事。让奶奶担心的事姚磊从来不做,从不孤身去河里玩水、过马路仔细观察车流……每天放学后,姚磊总是第一时间回家,写完作业后就帮奶奶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买菜、煮饭、洗碗,这些都不在话下。
在家里,姚磊乖巧听话,在学校,她还是个乐观开朗的孩子。她好朋友不少,双休日约着一起做作业,同学有不懂的题目她会耐心指导。在班主任赵老师的眼里,姚磊是个聪明懂事的好学生,写得一手好文章。
说话间,一位邻居大伯进来串门,“外公。”看见来人,姚磊甜甜地喊了一声,露出一对小梨涡。从小看着她长大的邻居大伯夸赞道:“磊磊是个好孩子,待人有礼貌,学习努力,样样都好!”
渐渐熟悉起来后,姚磊的话也多起来了,当被问及以后想做什么工作时,小姑娘眼睛一闪一闪地说:“我想当主持人,还想当歌手。”原来,姚磊有一副好嗓子,是学校合唱队队员。虽然生活带给幼小的她如此多磨难,但她从未畏惧,怀抱着耀眼的梦想坚强地过好每一天。
③《我就想妈妈能够好起来》
白T恤黑短裤,戴着四方眼镜的李佳聪内向、腼腆,与人交流时会看着你微笑,却不善于用语言主动回应你。
十六七岁正是从孩童转变为成人的一个比较特殊的时期,男孩在人际交往上大多会比较害羞,不善言谈,再加上这半年来家庭遭遇的巨变让李佳聪表现尤为明显。
家住凤川街道三鑫村雷坞自然村的李佳聪,因为外婆腿脚一级残疾,常年卧床,早些年父母离异后就和母亲一起担负起照顾外婆的重任。母亲洪玉仙原本在村周边的围巾厂打工,一个月有元左右的经济收入。一家人日子虽然过得很艰苦,但也能勉强维持。
可生活有时候就是爱开玩笑,今年1月份,母亲洪玉仙发觉脸、手、脚经常性水肿,到医院检查被确诊为尿毒症,两个肾都存在功能性萎缩现象,需要进行腹透。住院费用太贵,她就选择在家自己做,每天三次,一箱腹透液仅能维持两三天,一个月就需要12箱左右,加上其他药物,一个月下来光医药费就逾万元。扣除医保报销外,每个月自己还要拿出八九百元,这对于现在这个风雨飘摇、毫无经济来源的家庭来说仍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亲戚朋友、街道村委纷纷伸出援手,但也只是杯水车薪。
就在洪玉仙对生活感到无望的时候,李佳聪却悄悄改变着。虽然依旧话不多,但会主动打扫屋子搞卫生,做饭照顾外婆,放暑假了也不再出去玩,待在家里帮忙照看着。他还托村里人帮他留意暑期工,想要赚钱补贴家里,但是因为年龄太小,没有工厂招他。“有时看我心情不好,还会安慰开导我。”洪玉仙说看着儿子越来越懂事,想到他以后的生活,她就舍不得,就想要活下去,哪怕是借钱看病也想多活一天。
16岁的孩子要克服母亲可能将离开自己的恐惧,要面对治疗费、生活费等困难,还要顶住即将面临的中考压力,心里的无助和害怕可想而知,但他从不在母亲面前表露,反而默默地用自己还不够有力的肩膀担起照顾母亲和外婆的责任。这样的懂事、坚强、勇敢,让人看着很欣慰也很心酸。
“我就想妈妈好起来。”这是李佳聪说得最多的话,也是他最大的愿望。
④《一个关于妈妈的梦想》
下午2点多,正是太阳最火辣的时候,走进张雨琳家简陋的老屋,吊扇发出“哗哗哗”的声音。
“不热?
“还好,习惯了。”
谈话间,这个长得甜甜的女孩儿时不时灿烂一笑。
穿着一条素净的无袖连衣裙,露在外面的皮肤有些黑。
懂事的她放暑假后,接了个活儿,走街串巷一个星期。之后又到厂里帮忙穿服装吊牌,每天进进出出,着实晒黑了不少。
“赚了多少钱?”她嘿嘿一笑,有些不好意思:“一个星期赚了元,穿吊牌的钱还没有结算。”
“辛不辛苦?”她摇摇头,看了看旁边的妈妈:“爸爸妈妈才辛苦。”
张雨琳最初的梦想是当歌手和演员。她是一个多才多艺的孩子,唱歌跳舞不在话下,下象棋也是能手,还是江南镇初级中学田径队的队员,屡次在县级比赛中获奖,老师评价她是“全才”。
她的梦想因为妈妈的手术而改变。
早在张雨琳出生前,妈妈的心脏就一直不好,干不了重活,还是个“药罐子”。年纪越来越大,身体每况愈下,直到走路、上楼都成了困难,不得不接受心脏手术。那一年,张雨琳读初一。
妈妈住院半个多月,医院照顾,留下她独自一人在家。这半个多月,对张雨琳来说,实在是太漫长了。担心、害怕、紧张……
接到妈妈电话的那一刻,这个坚强的女孩儿再也忍不住,抱着电话哇哇大哭起来。“妈妈醒来第一件事,就是给我打电话,让我安心学习。那是一种心脏重新跳动的感觉,太感动了。”也是从这一刻起,张雨琳立志要当一名心脏科的医生,将来能给妈妈治病,也能帮助更多心脏病患者。
十几万元的手术费,让这个原本就困难的家庭债台高筑。
妈妈手术后,要时常复查,每个月的药费也要好几百元。家里的重担一下子全落在了爸爸一人身上。爸爸今年52岁,是个木工,但由于年纪大,又只是打打零工,常常有了“上顿”没“下顿”。
眼看着家里陷入困境,张雨琳除了争着做家务、多体谅父母以外,更时刻鞭策自己:“我不属于很聪明的那一类,只能靠勤奋来弥补。”
靠着这样的意念,她的成绩越来越好,并积极投身志愿者活动,各种荣誉也接踵而来。校学生会主席、“杭州市道德少年”50强……她就像一颗星星,渐渐散发出耀眼的光芒。今年,张雨琳更是以江南镇初级中学第一名的成绩考上了桐庐中学。喜报贴到窄溪村时,她瞬间成了村里的小名人。
喜悦过后,忧愁也随之而来,一家人开始为学费、生活费发愁。
困难面前,这个乐观的女孩儿仍目光坚定:“妈妈从小就告诉我,努力学习是唯一的出路,越长大我就越明白其中的道理,我要用自己的力量,让爸爸妈妈过上好日子。”
⑤《做一名优秀的英语教师》
“成为一个卓越的人而不是庸常之人,成为一个赢得他人尊重、认可和信赖的人,成为推动社会前进的力量,成为组成社会进步力量的一部分。”
这样一番话,出自今年刚刚参加高考的杨文倩——一位品学兼优的寒门学子。
初见杨文倩,这个一脸素净,略显腼腆的小姑娘,让人丝毫无法想象那充满力量的话语是出自她之口。
“我考上了梦寐以求的英语专业呢!”听到她清脆的笑声,我们才意识到,眼前这位单薄的小姑娘方才20岁。
与大多数处在花季的少女一样,她阳光、乐观、爱笑,清澈的眼睛里满是对大学的憧憬。学习上一向名列前茅的她,在今年高考中不负众望,考出了分的好成绩。7月26日,来自杭州师范大学的录取通知书顺利送达,她将如愿成为一名英语专业的大学生。高考中榜的喜悦还没褪去,无奈的现实又让这家的喜悦打了折。
杨文倩一家住在富春江镇上四村杨坞自然村。97岁的爷爷如家中一宝,但年事已高时刻需要人照顾;52岁的爸爸能干坚强,依靠木工手艺在村里村外接活赚钱;51岁的妈妈温柔贤惠,却因病痛无法劳作;姐姐已大学毕业,在杭州工作却只能自给自足。全家的生计无疑只能依赖收入微薄的爸爸。
“原本家里的经济负担没有这么重。”杨文倩说,年前,能干的爸爸在外打工赚钱,妈妈在家里开着小店,维持日常开支。生活无忧的她则整天跟在大自己8岁的姐姐身后,享受“偷看”姐姐教材书的乐趣。虽然家里条件并不优越,但一家五口上慈下孝,生活和睦,杨文倩的童年过得平凡而快乐。
年3月,母亲不幸患脑膜瘤,必须开刀,小店无法继续经营。手术的治疗费用加上正在念大学的姐姐所需的学费,家里的负担一下子变重了。年,母亲又不慎摔伤骨折,多年积蓄所剩无几,全家过起了“缩手缩脚”的生活。尽管如此,坚持“知识改变命运”的父母对杨文倩的学业无条件地支持,宁愿自己少吃一点,也要省下钱来为她买教材、买参考资料。“爸爸的话不多,时常重复的就是一句‘好好读书’。”短短的4个字,却深深扎在杨文倩的心里。高考前,她提笔给父母写了一封长达3页的信。“努力学习与其说是一种品质,不如说是一种责任。”言语中,父母知道这个快乐的小女儿长大了,她会通过努力学习,用优异的成绩回报父母,承担起自己最应尽的义务。
说起未来,杨文倩斗志满满。“我想回桐庐做一名英语教师!不但在父母身边照顾他们,也为自己喜欢的专业努力奋斗!”她那纯净的脸上闪耀着自豪。
如有爱心人士愿意为他们提供帮助的,请联系团县委办公室:,谢谢!
北京治疗白癜风费用要多少钱北京哪家医院白癜风最好转载请注明:http://www.tzdgt.com/dynmlyh/44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