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脑瘤并非都治愈无望家长关心的热点问

目录

哪些小儿脑瘤能治愈?治愈关键是什么?

小儿脑瘤手术时机怎么选?

医院,肿瘤切除程度EOR定义有不同吗?

复杂位置、功能区脑瘤怎么做到手术全切?

如何应对可怕的术后后遗症?

无法治愈的小儿脑瘤该怎么办?

7岁的恒恒(化名)因头疼、医院就诊,检查出“基底节区巨大占位“,活检病理结果表示:胶质瘤2级,间变性星形细胞瘤……这是脑肿瘤的一种,如不治疗,占位将越来越大,孩子将出现更多神经功能症状,比如吞咽困难、走路不稳甚至偏瘫等……

患了脑肿瘤的恒恒并非个例。中国抗癌协会统计数字显示,我国儿童肿瘤发病率为万分之一,每年大约新增3-4万名儿童肿瘤患者,其中,儿童脑肿瘤的发病率位居第二,仅次于儿童白血病。

近两年,INC国际神经外科也接诊了数例被脑瘤折磨的患儿,包括胶质瘤、颅咽管瘤、髓母细胞瘤、松果体区肿瘤等,多少个原本幸福的家庭被突如其来的病魔打垮,实在让人痛心……

“我孩子的脑瘤能治愈吗?怎么治疗才能带来更好的预后?一定要选择开颅手术吗?手术时机怎么选?……”种种疑问困扰着广大家长,小儿脑瘤治疗到底何去何从?围绕着家长关心的热点问题,INC为大家集中解答。

Q:哪些小儿脑瘤能治愈?治愈的关键是什么?

A:小儿脑瘤并非都不可治愈。手术切除是儿童脑肿瘤的首选治疗方式,良性小儿脑肿瘤(如低级别胶质瘤、脑膜瘤、听神经瘤、颅咽管瘤、室管膜瘤等)患儿多数可通过手术治疗而获得理想的生存期,如果手术顺利未遗留并发症,可如同常人一样生活。而恶性脑瘤患儿一般仅仅手术切除还是不够的,还需要根据病人情况进一步放化疗。

有些良性脑肿瘤因为位置复杂,手术切除困难,且面临瘫痪、部分神经功能丧失等风险时,如能找到世界范围内能胜任这一手术达到安全全切的神经外科专家主刀手术,孩子也将有极大的治愈希望。以以下一则来自加拿医院SickKids脑瘤研究中心主席JamesT.Rutka教授的一个9岁右丘脑胶质瘤患儿为例,他幸运地获得了全切,最终的组织病理学诊断是毛细胞星形细胞瘤,有多个医学论文证明这种低级别胶质瘤中位生存期可达50年。如今,小朋友早已恢复了正常的学习生活,他经常忘了自己曾是个脑瘤患者。

术前(a)和术后(b)的脑MR图像,来自Rutka教授公开发布的手术案例

Q:小儿脑瘤手术时机怎么选?

A: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提高脑肿瘤生存期和预后的关键。当CT或MRI扫描发现大脑有占位,并出现相关神经功能症状,且医生认为是脑肿瘤时,一般建议做活组织检查或直接手术切除。当孩子得了脑瘤,切忌拖延耽误治疗,避免小的肿瘤快速生长恶化,错失最佳治疗机会。手术越早,脑肿瘤越小,占位效应越好解除,切除的难度及风险一般也相对较小。如果能达到首次手术全切,一般可以得到几何量级的生命时间延长和高质量生存期的延长(相较于不切除肿瘤或少量切除肿瘤后直接进行放化疗)。

Q:医院,肿瘤切除程度EOR定义有不同吗?

A:医院,肿瘤切除程度EOR定义也有不同。肿瘤全切(TotalResection,TR)是指在手术全部切除肿瘤并且在手术期间或在术后48小时内复查MRI上没有看到残余的肿瘤。

部分研究中对于切除程度的定义会略有不同,其中德国的标准是最严格的。德国INI医院这样定义手术切除程度:近全切(GrossTotalResection,GTR)为显微镜下,肿瘤全部切除98%,且术后影像学极少残留;次全切(SubtotalResection,STR)为肿瘤切除程度为90%以上;部分切除(PartialResection,PR)为肿瘤切除程度小于50%。

此外,也有另外版本的对于手术切除程度的定义:近全切(GTR)是在手术中切除超过90%的肿瘤;次全切(STR)是在手术过程中切除51-90%的肿瘤;部分切除(PR)是在手术期间切除10-50%的肿瘤。

Q:复杂位置、功能区脑瘤怎么做到手术全切?

A:当脑肿瘤生长在复杂位置如脑干、丘脑、胼胝体、基底节区或功能区,手术全切可以说是无比困难,但也并不是说不可能。类似这样的高疑难病例要做到手术全切,将对主刀医生的技术水平提出极高的要求,这时候可在全世界范围内寻求能安全最大程度全切脑瘤的手术专家。此外,现代化神经外科手术设备和器械的“助攻“也将大大提高脑肿瘤的全切率。

在显微镜下很多脑瘤和脑组织是很像的,不少年轻的术者经验较少、组织分离技术也欠佳,容易术野出血,更不易切除病变。所以,术中导航和术中磁共振iMRI无缝隙完美配合,从手术开始入路规划、安全精确定位肿瘤位置、术中实时导航以便精准切瘤,到手术切瘤结束,再术中立即使用磁共振全面确认,肿瘤是否完全切除,如果没有,术者根据最新的MR为动态导航,同时术中电生理监测帮助医生监测手术中的大脑神经功能,以避开可能伤及到它们的部位,从而大大提高安全性直到肿瘤全切,这过程中神外医生的“术”和各种辅助的“器”,共同成就了治愈、摆渡病患的“摆渡人和摆渡船”。这样高难度的手术需要的不是无数次却是错误的操作,而是一次次“精致到任何一个操作”。

INC世界神经外科顾问团成员、世界小儿神经外科学会前主席、德国INI国际神经学研究所小儿神经外科主席ConcezioDiRocco教授曾在其研究论文《Pediatricintracranialprimaryanaplasticganglioglioma》通过对8年间(-)对16岁以下患者(范围0.8-15岁)进行了82次神经外科手术结果发现,MRI在儿童中的应用证明是安全的。它在增加肿瘤切除范围方面最有效,特别是对于低级别胶质瘤和颅咽管瘤患者。

在受右侧岛叶神经胶质瘤影响的11岁儿童中获得的MR图像。左:术前MR图像。右图:术中iMRI图像显示全切病变。来自DiRocco教授公开发布的手术案例

Q:如何避免可怕的术后并发症?

A:孩子小小年纪就要做开颅手术,听到医生告知的术后脑出血、脑脊液露、感染、神经功能受损等并发症,家长难免担惊受怕。那么,这些术后并发症能避免吗?

答案是可以。其实,一台完美无损的脑瘤开颅手术与主刀医生的技术和相关团队及精尖器械的配合分不开。这需要主刀医生在神经外科手术设备的配合下做到:

1.熟悉中枢神经系统的解剖、生理功能特点,进而选择针对患者的理想手术入路,并能对病变进行有效和彻底的处理。

2.详尽的术前手术方案设计,避开重要结构,以免术中受到损害。

3.选择手术入路时应优先考虑:严格保护正常解剖和功能结构,同时需要尽可能地暴露病变部位,确保没有手术死角。

4.细致而谨慎的术中操作,使用相关设备明确肿瘤和相邻的重要结构位置,尽可能地保护正常的神经组织。

Q:恶化快的小儿恶性脑瘤应该怎么办?

A:对恶性程度较高的小儿脑肿瘤(如高级别胶质瘤、髓母细胞瘤等),首先也是寻求最大程度手术切除,为后续治疗打好基础。而后可根据孩子年龄、肿瘤级别等选择适合孩子病情的放化疗方式。

质子治疗作为放疗的一种对于胶质瘤、脊索瘤、髓母细胞瘤等儿童脑瘤尤其适用,副作用低,安全性佳,现已成了众多家长和患儿的放疗新选择。

免疫治疗、工程病毒、电场治疗等新疗法的问世,以及靶向药的不断升级更新,对抗小儿脑肿瘤,未来更多有效的治疗方式还将发生新的变革,患儿家庭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选择咨询海外专家更多手术以外的综合治疗方式。

结语

令人欣慰的是,很多濒临崩溃的脑肿瘤患儿家庭在陷入绝境之际,找到INC世界神经外科顾问团的成员教授,得到了他们的高质量手术方案,通过出国手术或国内手术示范的方式得到了安全全切,也因而幸运地挽回了生命。

INC世界神经外科顾问团是由世界各发达国家神经外科宗师联合组成的大师集团,其成员教授大多为世界神经外科各专业的奠基者、开拓者,他们在各自领域对世界神经外科做出过巨大贡献,且其手术技术和能力在神经外科界有着难以替代的地位。INC专注国内外神经外科学术技术交流,也致力为国内追求高质量手术效果的脑肿瘤病患解决病魔困扰。衷心希望越来越多的脑肿瘤患儿能得到有效治疗,早日摆脱病魔魔掌。

参考文献:

1.JamesT.Rutka.SurgeryofIntracranialGliomasinChildren.ProgNeurolSurg.

2.ConcezioDiRocco.Intraoperativemagneticresonanceimaginginpediatric

neurosurgery:safetyandutility.Child’sNervousSystem.

小儿脑瘤往期案例

6岁胶质瘤女孩“劫后重生”:一家人的“开心果”回来了!

失明的5岁胶质瘤患儿,看他如何重获光明?

8年无复发,看13岁女孩怎么对抗5cm巨大恶性脑瘤?

2岁脑干海绵状血管瘤女童手术全切后治愈奇迹

松果体区肿瘤全切术点亮8岁男孩生存希望

更多资讯看点脑肿瘤科普:·胶质瘤·髓母细胞瘤·胶质母细胞瘤·听神经瘤·脑膜瘤·颅咽管瘤·松果体区肿瘤·垂体瘤·脊髓肿瘤·脊索瘤·室管膜瘤·脑海绵状血管瘤脑瘤治疗前沿技术:·质子治疗·术中磁共振技术(iMRI)·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激光间质热疗(LITT)·DBS脑深部刺激·脑肿瘤出国手术·国际教授远程咨询·脑瘤综合治疗

扫描下方

转载请注明:http://www.tzdgt.com/dynmlyf/998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