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与大家分享的是,由新医院神经外科周文科教授团队刁玉领、马鹏举、马驰、杨明带来的:经鼻内镜切除鞍结节脑膜瘤,欢迎阅读、分享。
术者简介
刁玉领,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来自于新医院周文科教授团队,年参加工作至今,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师从我国著名神经外科专家于春江教授,博士学习期间完成了系统的颅底解剖培训,目前致力于颅底肿瘤及脑血管病的手术治疗。擅长各种复杂颅底手术及脑血管搭桥手术。发表SCI论文三篇。
经鼻内镜鞍结节脑膜瘤手术的考虑
前颅底脑膜瘤可分为鞍结节脑膜瘤、蝶骨平台脑膜瘤、嗅沟脑膜瘤,以及跨越以上两个或三个区域的脑膜瘤,我们认为肿瘤基底主体位于鞍结节的更适合经鼻内镜手术,而蝶骨平台及嗅沟脑膜瘤更适合经颅手术。如上图所示,开颅能很好的暴露到蝶骨平台及嗅沟的肿瘤基底,而对于蝶骨平台下方的鞍结节暴露是不够充分的,经鼻内镜下却能很好的暴露。经鼻内镜切除鞍结节脑膜瘤目前也是备受争议的,很多学者主张经眉弓或眶上锁孔入路,对经鼻入路主要质疑是术后脑脊液漏的问题以及向侧方暴露不足导致肿瘤基底处理不全等问题。经鼻内镜鞍结节脑膜瘤的病例是需要筛选的,目前我们经鼻内镜切除鞍结节脑膜瘤筛选条件:1.肿瘤基底大部分位于鞍结节;2.肿瘤向侧方扩展不超过双侧颈内动脉及视神经。Simpson提出了脑膜瘤的切除程度分级,强调了受累硬膜及骨质切除的重要性,经鼻入路可以将受累的硬脑膜及骨质一并切除,此外该入路还有体表无伤口、无脑组织牵拉、直视下对视神经及下丘脑的穿动脉进行分离、直视处理侵入视神经管内肿瘤等优点。术后的颅底重建我们用大腿阔筋膜对鞍底硬膜进行水密缝合修补,并用带蒂鼻中隔粘膜瓣覆盖,术后脑脊液漏的几率极低。故我们认为对于一些经筛选合适的病人,经鼻入路是一个很好的选择。病史简介患者女性55岁,因“视物模糊伴头晕10余天”入院,查体:双颞侧视野缺损,左眼视力0.6,右眼视力0.8。头颅MRI提示鞍区占位,考虑为鞍结节脑膜瘤,术前准备后给予行经鼻内镜下鞍结节脑膜瘤切除术。术前影像
术中情况处理上海绵间窦
处理肿瘤基底
分块切除肿瘤
肿瘤全切后硬膜水密缝合修补,覆盖鼻中隔粘膜瓣,填塞碘仿纱条。
术后影像术后影像术后病理术后情况术后患者视力较前明显改善,未出现尿崩,各项激素指标正常。术后两周于耳鼻喉门诊拔除鼻腔碘仿纱条,无脑脊液漏,进一步随访中。长按识别
转载请注明:http://www.tzdgt.com/dynmlyf/99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