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手也是一种爱

呼和浩特治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zhiliao/131209/4304458.html
医院订阅哦

谈及死亡,大家都避而远之,而我在ICU工作了将近一年多,我也有了很多关于死亡的想法。

最开始接触死亡大概是我实习的时候吧,当时我轮科第一个科室就是急诊观察区。

在那里我接触了我护理的第一个死亡病人。当时就是害怕,但依旧跟着老师一起完成了尸体护理的整个流程。

护理的过程中,你是真的感觉到他是真的走了的,肢体皮温变凉了,肢体也都变得有点僵硬了。等整理完病人,家属全穿着黑衣服,拿着黑色的伞过来跟着老人家道别,医院移尸间的工友就会过来把病人运走了。

当时的气氛十分悲伤,家属哭着让病人安心的离去,而那时的我也不太懂得如何正确引导家属悲伤的情绪,也不知道应该先说什么,那时觉得自己挺无力的,不能为家属做些什么。

后来我正式工作了,来到了重症监护室。

这里就是无论什么时候,你都在陪着病人与死亡做斗争,来到这里我也刷新了自己的一些认知。

当时带我的导师,真的是给了我很多新的理念。

以前我觉得无论如何,只要有一丝机会都一定要把病人抢救过来,绝对不能放弃他们。

但是导师说:“如果现在疾病给他带来的是更大的痛苦,那为何不让他安静的离开,一定要在他走之前增加那么多有创的痛苦吗?”在他的理解中,生存应该是有思想意识有控制力的活动,如果只是依靠机器依靠药物来维持生命,那么是没有意义的。

一开始,我很不能理解,在我的原始认知中,我觉得无论如何生存都是有意义的。

但是慢慢的随着护理的病人越来越多,接触病人死亡的机会越来越多,我好像渐渐可以理解导师的理念了。

印象很深刻的是一个脑膜瘤破裂出血多次手术还是无法苏醒最终鉴定为脑死亡的家属。她想要完成患者生前的愿望做器官捐赠,虽然最后因为法律相关问题没有完善,所以最终没有如愿。但是家属面对患者将要死亡的态度确实让我很惊讶,他们真的接受了她不会醒过来的事实,也不想她这样过下去了。

在她走的最后一刻,他们一家人只想帮着她完成她的心愿。

他们能够舍弃自己的私有感情,去成全患者这样的大爱是很难得的。

很多时候,家属是不愿意面对死亡的,他们总觉得有希望,但是医学经验却往往让我们要去否认他们的看法。

前几天,一上班就面临一个即将走的病人,瞳孔已经散大,血压极低即使已经用了所有的血管活性药最大的剂量,还装了起搏器。

于是致电告知家属前来探望,在这个过程有些家属是可以接受的,也明白心脏病突发后的恶化程度;但有些家属是表面上看着可以接受。

来探望的时候,他一直跟着另一个当班的同事讲他父亲的事,还说父亲生前说过自己已经赚了30多年了,看着他说话轻松的语气,我想大概他也接受了病人将要走的事实了吧。

但事实上却不是这样的,他的轻松并不是真实的,他很害怕,害怕的连患者的房间都不敢进去,所以才找同事聊天借以缓解自己害怕的情绪。

后来我们带他进去,他最终才敢站父亲身旁握着他的手独自跟他讲话,一遍遍否认自己父亲将要离去的事实,总觉的下一刻父亲就会醒过来了。但我们只能残忍的告诉他事实,显然他还是不能接受。

如果抢救是徒劳的,不如就让他安静的离开吧。

有时候我们想要他活是因为我们的不舍得,但是如果你看到他那么痛苦的话,那为何不能放手呢?当看到一些家属主动签拒绝抢救的同意书,家人的意愿是希望他安静无痛苦的离开。

可能有人会说他们不孝。怎么可以放着有抢救的机会不去做而让他自然的离开呢?

其实放手也是一种爱。

前几天看了一部电影《遇见你之前》,男主角最后选择了安乐死。有些人可能觉得很不能理解,但是我觉得其实这也是他自己人生的选择。我们都应该尊重别人的选择。

关于死亡,这是一个大课题,没面对到更多事情的时候是不具有太多想法的。

也许下一刻的我又会被新的理念洗礼,会有更多不同的理解与希冀。

作者:黄晓燕

图片:来源于网络

感谢作者来稿!

如需转载,请标注“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转载请注明:http://www.tzdgt.com/dynmlyf/943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