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肿瘤的介入治疗
由于环境污染、人口老龄化、不良的生活习惯及饮食等原因致使肿瘤的发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然而由于恶性肿瘤(即“癌症”)早期常无明显临床症状或仅由轻微症状,全民健康体检尚未普及、民众健康意识淡薄等原因致使大部分肿瘤患者就诊时已失去外科手术根治性切除的机会。目前针对不能手术切除的肿瘤患者的治疗方法很多如化疗、放疗、生物治疗、中医中药等,然而总体治疗效果欠佳且患者的副反应常较为明显,有时甚至不得不中止治疗以提高生活质量。这就促使人们寻找一种安全、有效、微创、副反应少的治疗方法来治疗肿瘤。随着介入放射学的发展和普及,其在肿瘤治疗领域的优势越发被人们所接受,但由于种种原因目前很多人尚不清楚肿瘤可以通过介入治疗取得良好的效果,使一些患者错过最佳的治疗黄金期,实在令人感到痛惜!为此,我们将在此向您简单的介绍肿瘤的介入治疗基本原理和方法以及它的治疗适应症,希望对您能够有所帮助。
恶性肿瘤的介入治疗亦分为血管性和非血管性介入治疗方法。由于目前非血管介入治疗主要为血管性介入治疗欠佳的补充手段,为此下面我们将主要为您介绍血管性介入治疗的原理。
传统药物治疗疾病的基本原理及不足
药物的疗效除主要与其自身的药理作用和病变对其敏感性有关外,病变区域的药物浓度(相对于外周血浆药物浓度而言)和药物在一定的浓度下与病变的接触时间等因素也产生重要影响。而不同的给药方式也将对药物的临床疗效产生影响,以往注射给药的方式主要为皮下、肌肉和静脉注射。药物均经过静脉回流至心脏、肺,然后再随动脉血液分散至全身。在此过程中药物已被血液充分稀释混合,已有相当数量的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而使具有生物活性的游离药物量减少,从而使药效降低。早期药物在各器官的分布量主要取决于其血流量,然后再根据药物自身的代谢和分布特点,主要分布于肝、肾、肺、皮肤等脏器。靶器官的药物浓主要与外周血浆的药物浓度平行,欲提高靶器官的药物浓度,只有增加药物的用量及注射速率(静脉用药时)。而通常药物的不良反应与其用量的外周血浆浓度成正比,所以提高药物疗效和避免或减少其不良反应的矛盾几乎无法通过常规途径解决。
介入治疗肿瘤的基本原理
大多数抗癌化学药物都是浓度依赖性药物,即肿瘤局部化学药物浓度越高其疗效也越好;反之浓度过低,而不管作用时间多长都将无效。化疗药物的疗效与浓度成指数倍样的正比关系,即局部药物浓度提高2倍,其效果将提高2×2=4倍;而局部药物浓度提高20倍,其效果将提高20×20=倍!临床上一些对化疗不敏感的肿瘤,实际是肿瘤局部的化疗药物没有达到,或无法以常规方法(口服、静脉输液)达到有效浓度。超选择性动脉插管局部灌注化疗,将导管插入肿瘤局部的供养动脉,直接向肿瘤区灌注化疗药物,使局部化疗药物浓度提高近百倍。可显著提高肿瘤治疗效果,使大量原来不敏感的肿瘤变得敏感有效。
血管内药物灌注术是指通过导管经动脉注入各种不同的药物到病变组织或器官,以达到疗效高而副作用轻效果好的治疗方法。动脉药物灌注的基本方法是经动脉插管至靶动脉再以等量或较小剂量的药物动脉内灌注,就能使靶器官的药物浓度提高和延长与病变接触时间,而外周血药物浓度并不增加,达到提高疗效和减少不良反应的目的。另外药物还存在首过效应,主要是指药物第一次通过靶器官时被摄取和代谢的现象,该现象在肿瘤病变时表现尤为明显,而动脉药物灌注术则充分利用该特点。
由于恶性肿瘤的生长都需要血液为其提供营养,而在实体肿瘤则基本上表现由肿瘤供血动脉来提供营养,这个供血动脉即是我们所说的“靶动脉”。恶性肿瘤介入治疗的另一大方法就是栓塞肿瘤的“靶动脉”,使肿瘤缺少营养而“饿死”并可增加肿瘤细胞对化疗的敏感性,从而起到治疗肿瘤的效果。
经导管血管栓塞术是指将某种固体或液体物质通过导管选择性地注入某一血管并使其阻塞,以达到预定治疗目的的一项技术,其类似于外科的血管结扎手术。超选择性靶器官供养动脉插管或靶血管插管,经导管向靶血管局部注入栓塞剂(如无水乙醇、碘油等)或栓塞物质(如聚乙烯醇微粒、明胶海绵、钢圈等)以化学或物理作用阻塞血管、阻断血流而继发血栓形成而闭塞血管。相对根治性栓塞治疗是指通过栓塞术达到肿瘤完全消失或明显缩小并且在相当长的时期内稳定,如少数良性富血性肿瘤(肝海绵状血管瘤、子宫肌瘤、动脉瘤样骨囊肿、肾错构瘤等)。极少数分化较好和体积较小的恶性肿瘤,如小肝癌和纤维板层型肝癌等,亦可达到相对根治性治疗。
经动脉化疗栓塞术就是将动脉药物灌注术和栓塞术联合应用,同时在栓塞剂中加入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如表柔比星等)从而实现肿瘤局部的持续性高浓度化疗。
近年来随着对肿瘤治疗理念的改变,肿瘤的治疗方式也在悄然变化。目前强调对不能手术切除的肿瘤患者其治疗可以长期“带瘤生存”,即肿瘤经过治疗长期保持稳定存在于人体内,换句话来讲就是把肿瘤当成高血压、糖尿病一样的慢性病来治疗。
需要指出的是恶性肿瘤的介入治疗是一种姑息性治疗而不是根治性治疗,绝大多数恶性肿瘤的化疗性栓塞治疗过程均符合栓塞术的不完全坏死特性,所以局部复发、转移难以避免,故可能需要进行多次治疗,以控制肿瘤生长。以较小的代价最大限度地缩小肿瘤体积,控制其生长是此类治疗的要点。最后宗旨仍应落实到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与延长生存期并重的治疗原则,有时亦需要结合其他的治疗方法共同达到治疗效果,即肿瘤的治疗是一种综合治疗。
外科手术前辅助性栓塞治疗适于体积较大、血供丰富较复杂、预计术中出血多、手术难度大的良、恶性肿瘤,如肾癌、肝癌、盆腔肿瘤、脑膜瘤、鼻咽血管纤维瘤等。这种情况下栓塞术虽为辅助性治疗,但仍是治疗过程的重要环节。要求尽可能地将供血动脉完全栓塞,尽量减少对周围组织的损伤,为手术后的康复打下基础。对巨大肿瘤,栓塞术可使其体积缩小,为二期手术切除作准备。将肿瘤血管栓塞后24~72h再作手术,可以减少手术中出血,产生肿瘤表面水肿区有利于手术剥离,减少手术时间,也有利于防止肿瘤细胞在手术中扩散,减少术后复发,如同时作抗癌药物灌治更有治疗作用。目前提倡的新辅助治疗即术前的辅助治疗(包括动脉灌注和动脉栓塞),在实体肿瘤的临床研究中已明显疗效,其临床价值不容低估。
那么什么样的病人适合做介入治疗呢?总体来讲主要有:
1)不能手术的实体肿瘤(如:肝癌、胃癌、胰腺癌、肾癌、肺癌、宫颈癌、膀胱癌、骨骼及肌肉的恶性肿瘤等);
2)上述肿瘤外科术前的新辅助治疗;
3)外科术后复发或转移的肿瘤患者;
4)患者或其家属拒绝手术者。
那么又有哪些病人不适合做介入治疗呢?一般来讲肿瘤介入治疗无绝对介入治疗禁忌症,主要有:
1)心、肺、肝、肾功能严重障碍,经积极治疗后仍无法纠正的患者;
2)严重的凝血功能障碍者;
3)造影剂过敏者;
4)全身状况极度不佳或恶病质者。
对于部分经动脉化疗栓塞治疗效果欠佳的患者,亦可以考虑通过非血管介入治疗(如经皮无水酒精消融、微波消融、射频消融、放射性粒子置入等)以控制肿瘤生长。
白癜风那家医院治疗好北京哪家治白癜风的医院好转载请注明:http://www.tzdgt.com/dynmlyf/49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