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心洞察生命中枢无私培育杏林新秀

潜心洞察生命中枢无私培育杏林新秀

记神经外科教授孙之洞

孙之洞,男,年3月生,北京市人。年毕业于山西医学院医疗系。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曾任神经外科主任、教研室主任;中华医学会山西分会常务理事,山西省医学会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山西抗癌协会理事,《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编委;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年被评为山医大一院名医及山西医科大学名师。从事神经外科临床、教学、科研工作50余年,对神经外科系统疾病的诊治尤其是显微神经外科有很深的造诣,开展了垂体瘤的显微手术治疗,颅底肿瘤、脊髓空洞症、脑干肿瘤、脊髓髓内肿瘤、颅内动脉瘤、血管畸形等手术治疗,发表《经小脑幕入路切除桥小脑角肿瘤》、《扩大前颅底入路经平台治疗巨大垂体脑瘤》、《听神经瘤的诊断与治疗》、《脑干肿瘤的显微外科治疗》等学术论文40篇,承担《脑膜瘤术前栓塞术》、《脊髓空洞症的诊断与治疗》、《H·A人工骨的多学科应用》、《接触式激光显微手术治疗脑深部肿瘤》等省级科研课题七项,其中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四项,参与撰写《中国乡村医生手册》、《脑肿瘤外科的现代诊断与治疗》等著作。年获省革委会“省高校优秀教师”,年获省卫生厅“优秀服务先进个人”,年获省卫生厅“省卫生系统服务明星”,年获省卫生厅“双学一创先进个人”,年获卫生系统“赵雪芳式服务明星”,年获卫生部、人事部“全国卫生系统先进个人”,年获省教育工会“第四届育人杯奖”,年获省精神文明指导委员会“精神文明建设模范知识分子”称号。

立志用功如种树然,方其根芽,犹未有干;及其有干,尚未有枝;枝而后叶,叶而后花。

年少之时,他立志当一名医生;行医之初,他所在的神经外科尚属我院大外科的一个专业小组;天命之年,神经外科在他的带领下,已发展成为山西省重点学科,科研实力和技术水平均达国内外先进水平;年逾古稀,已经退休的他依然奋战在医疗一线,倾其全部心血诠释医生的职责和使命。他就是山西省神经外科的开拓者之一、首批山西名医、我院神经外科教授孙之洞。

心怀理想造福一方

孙之洞的叔叔和两个姑父都是医生,从小耳濡目染,孙之洞对救死扶伤、济世经民的医生十分崇拜,立志当一名医生。年,他如愿考取了山西医学院,步入神圣的医学殿堂,他如饥似渴地汲取着医学知识的养分。五年后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分配到我院外科工作,身为京城子弟的他毅然决定服从组织分配留在山西。在这片土地上他一干就是五十余年,倾其所学服务于三晋的父老乡亲。山西成为他的第二故乡,他也成为三晋父老当之无愧的儿子。

孙之洞第一次参与揭开大脑神秘面纱的手术是抢救一名头部外伤患者。年,一名太原重机的工人在工作中意外被重物击伤头部,生命垂危,被工友们紧急送到我院进行抢救。来时,伤者已昏迷,瞳孔散大,肢体抽搐,情况十分危急。科室医生们进行了紧急开颅手术,刚刚参加工作不久的孙之洞也参与了抢救,术后,作为住院医生的他日夜守护在伤者的床旁,仔细观察病情变化。经过十几个昼夜的精心照顾,患者奇迹般地苏醒并逐渐康复,重返工作岗位。

正是这次经历,给了年轻的孙之洞很大的心灵触动,他懂得了医生的价值,也对神经外科专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深知大脑这一高级生命中枢损伤的严重后果,暗下决心,救死扶伤,天职所在,探索人类大脑的未解之谜,为更多患者解除病痛,当一名人民需要的医生。在此后五十余年的行医生涯中,他用实际行动践行了自己内心许下的诺言。

关爱生命发奋图精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没有CT、核磁,神经外科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观察。医生的经验是一方面,另一方面需要医生有扎实的基本功并付出辛勤的劳动。

  为了尽早发现问题,减轻患者的痛苦,孙之洞时刻不忘临床医生的职责,“勤问、勤看、勤查”已成为他工作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做住院医生时,孙之洞就非常勤奋,管理病床的几年里,对每一位患者仔细询问病史和查体,不断积累经验,加强病例信息的储存以及查体意识和手法。即便这样,神经外科一些十分隐匿和不可预见的病情还是让他遗憾不已。

  那是一次急诊,一个孩子头部受伤,头晕呕吐,但神志清楚。接诊后,孙之洞给孩子做了仔细的检查,发现患儿除一侧颞部轻微肿胀,没有其他异常体征,考虑是脑挫伤急诊留观治疗。细心的孙之洞惦记着这个患儿的病情,隔一段时间就去查看一次,尽可能观察,一天下来,患儿病情还算稳定。谁也没想到,就在当天夜里,患儿突然失去意识,呼吸不好,双侧瞳孔散大,医生们立即进行紧急开颅探查手术,在头皮肿胀一侧钻孔打开颅腔后,发现颞部有一骨折线,颅内有一个巨大硬膜外血肿,医生们全力抢救,但还是没能挽回这个幼小的生命。

一个幼小生命的陨落让孙之洞内心沉痛不已,既有惋惜也有内疚。他暗暗自责为什么没有更加勤快地查看患儿,或是提醒家长夜里多唤醒孩子几次看他是否清醒。尽管心痛难过,却让他更清楚地意识到一个临床医生的责任和使命千斤之重。他认真回顾患儿入院后的每一个细节,总结这次医疗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在后来的行医道路上,他时刻鞭策自己,每次手术后都要做自我总结,业务能力在不断总结中日渐精进。   

尽职尽责全心付出

孙之洞常说:“热爱自己的专业,关心和爱护患者,这是作为一名医生应具备的最基本的素质。这种素质是在救死扶伤的实践中不断锤炼和培养起来的。”

一个医生的成长,离不开患者,只有在治疗患者的医疗实践中才能不断进取、提升业务能力,患者是医生最好的老师。孙之洞深知这一点,视患者如亲人,全心付出,不计回报。

曾有一次,孙之洞要为一位脑干附近肿瘤的患者做手术。这个部位被称之为“人体的生命中枢”,管理人体最重要的活动——呼吸,稍有不慎就可能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术中,当他在分离肿瘤与脑干部位的粘连时,患者突然呼吸停止,手术台上的医护人员都非常紧张,孙之洞沉稳操刀,在麻醉师的严密监护下控制呼吸、给氧,经过七八个小时的奋战,终于成功将肿瘤剥除。术后,患者呼吸仍不正常,不能拔出气管插管,继续辅助呼吸。此时的孙之洞已是浑身乏力,但他放心不下,护送患者进入监护室,守在床旁随时监测病情变化。待患者呼吸渐渐平稳后他才抽空吃了一口饭,此时距开始手术时间已经过去了十几个小时。几个月后患者来院复查,全然看不出是曾经被下过病危通知、大脑中枢做过危险手术的人,患者、家属感激不尽,孙之洞也深深感受到做医生的幸福与快乐。

大医精诚妙手仁心

“一个医生想要受到别人的尊敬,赢得患者和家属的信赖,除了高超的医术,更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医者应尽全力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和技术给患者以帮助,使他们早日康复。这是医者的本职工作,更是使命所在。面对患者,不应有任何私心杂念。”

从医五十余年,孙之洞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他时刻谨记自己的使命,设身处地为患者着想,该做的检查不能少,不该做的不乱做,解决问题的同时尽量减少患者身体上、精神上和经济上的负担。

  在孙之洞的行医生涯中常常遇到这样的患者,就诊时已经是疾病的晚期,尽管经受了疾病的长期折磨,但他们都有强烈的求生欲望。

有位慕名前来找孙之洞的患者是晚期垂体瘤,因为家庭经济困难,延误了治疗,来诊时两眼视力已近失明。这次也是家里想方设法凑了些钱才来省城看病。

孙之洞知道,这是患者及全家最后的希望。经过治疗组认真仔细的研究,一致认为手术有可能给患者争取到一个好一些的结果,可以一搏,但风险极大,很可能会使患者完全失明,术者将面临手术失败的后果。他向家属交代病情以及手术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表示会尽一切努力治疗,家属十分感动,也理解他的良苦用心,走出办公室时家属回身硬塞给孙之洞一个信封,孙之洞婉拒不成无奈暂时保管。手术十分艰难,从早上开始进行了整整一天,经过孙之洞和治疗组的共同努力,手术成功了。术后,孙之洞和同事们轮流值班守护,经过精心的治疗和护理,患者恢复得很好,视力也有所恢复。孙之洞将家属请到办公室,拿出之前的信封还给家属:“我们确实付出了辛勤的劳动,但这都是我们应尽的职责。你们凑钱治病不容易,以后花钱的地方还很多。”家属含泪握紧孙之洞的手……

潜心钻研携手并进

  从住院医师到主任医师,他已是山西省神经外科专业的领军人,但他从不满足于已掌握的知识和技术,总是不断学习。年,我院引进了大批先进医疗设备,促进了神经外科的飞速发展。孙之洞和他的老师一同开展显微神经外科工作,以颅内外血管搭桥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以及对全脑血管造影术的研究,均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上世纪80年代初,孙之洞协助刘学礼教授率先在山西省开展了经口-鼻-蝶垂体瘤显微手术,该项技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达国际先进水平。在放射科同事的配合下开展了脑膜瘤术前栓塞术,迈进了神经外科血管内治疗的大门。同期,他还开展了脊髓空洞症手术治疗,使这一神经系统难治之症有了新的治疗途径,并先后几次创造和改进手术方法,治疗效果不断提高,至今已为余例患者治疗,有效率达80%以上。

上世纪90年代,他与口腔科等科室合作开展人工骨的多学科应用研究,将H-A人工骨应用于颅骨成型术,获得成功;年,他带领科室引进高科技激光技术,结合显微神经外科技术开展脑深部肿瘤的研究,在全省率先开展脑干肿瘤切除手术,使这一国际国内的高难度手术取得了可喜成果,达国内先进水平;年底,他带领科室年轻医生引进国外先进微电极引导的立体定向术治疗帕金森氏病,这在医院开展。累累硕果并未让他止步不前,孙之洞时刻提醒自己,医学是一门永无止境的学科,因为他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而宝贵的生命,牵系的是一个个家庭的幸福。

言传身教甘为人梯

孙之洞十分重视科室梯队的发展和年轻医生的培养,不仅培养本院的医务人员,也为全省培养了一批批专业人才。临床教学中,无论是对自己的研究生、科室的年轻医生还是进修医生,他都一视同仁,严格要求。他强调规范操作,重视基本技能的培养,坚持“带中教、教中放”的原则,使年轻医生练就扎实的基本功。每年一度对进修医生授课,他主讲的神经外科手术学一直是最受进修医生欢迎的内容之一,他讲课形象生动,图文并茂,讲稿根据自己多年的手术经验撰写而成,实践性极强,是年轻医生学习手术的宝贵资料。在神经外科,孙之洞坚持每周一次全科大查房,认为这是全科医护交流提高的好机会。他对年轻医生提出,在CT和MRI等影像学高度发展的今天,决不能忽视对患者体格的检查,任何机器都不可能完全替代人的思维和感触。为使每一位年轻医生练就一手过硬的显微手术基本功,他提出科室安排本科医生的显微手术训练,分组进行,轮回练习。为了开展新的颅底手术入路,他查阅大量文献资料,亲自带着一帮年轻医生做尸体解剖。他就是这样言传身教,培养出一批又一批优秀的人才。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作为山西省神经外科领军人物,医院曾多次邀请他回去,承诺丰厚的待遇,但他都婉言谢绝了。在他的内心里,是母校、山医大一院和山西人民培养了他,他要将自己的青春和学识都奉献给他的第二故乡——山西,造福三晋大地的父老乡亲。

年退休后,孙之洞仍然坚持在临床工作。查房、手术、门诊,每项工作他都严谨以对,争取帮助更多的患者恢复健康。

如今,年逾古稀的孙之洞身体状况已大不如前,下肢严重的血管瘤使他在大夏天也不得不穿上厚厚的弹力袜。即便如此,他医院,尽自己所能为患者解决一些实际困难,只因这里的患者需要他,只因他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

五十余年的从医路,他一直践行着年轻时许下的诺言:当一名人民需要的医生。









































北京治疗白癜风得多少钱
白癜风秘方


转载请注明:http://www.tzdgt.com/dynmlyf/4397.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