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江苏省病理年会病例读片脑膜

  病例报告(病理号)医院病理科

  病史   患者女性,18岁。因无明显诱因的阵发性头痛7月余,   伴呕吐1周于-09-15入院   外院CT扫描显示左侧小脑半球囊实性占位;我院头颅   MRI示左侧小脑半球囊实性占位,血管母细胞瘤可能   手术所见:肿瘤病灶位于左侧小脑半球上方,直径约   3.0cm,瘤体包膜完整,境界清楚,呈暗红色,质地   中等偏韧,血供丰富,瘤体部分呈囊性,切开囊壁,   内容淡黄色浑浊液体   随访:术后12个月未见复发/转移

  巨检   左侧小脑:灰白灰褐色组织一块,大小   3cm×2.5cm×1cm,切面见囊腔,囊壁   光滑,壁厚0.2cm   小脑天幕结节:不规则组织一块,大小   0.6cm×0.5cm×0.2cm

  组织学   肿瘤与周围脑组织界限清楚   瘤细胞密度较高,呈形态大小较一致的卵圆形或短   梭形细胞,细胞界限不清,胞质嗜酸,核卵圆形/   短梭形,核仁不明显,未见病理性核分裂和核内   包涵体   瘤细胞之间富于小血管,部分呈裂隙状或鹿角状

CD99

Vimentin

Desmin

CD34

Ki-67

  免疫表型

阳性阴性

CD99(+)CD34CD31S-

Vimentin(+)GFAPOlig-2EMA

Desmin(+)NSECD3CD20

Ki67(3%+)MogeninMyoD1CD1α

  Bcl-2S-

  诊断意见?   孤立性纤维性肿瘤   脑膜瘤   血管母细胞瘤   纤维组织细胞瘤

  血管周细胞瘤

  鉴别诊断

  

  病理诊断

  低度恶性脑膜间叶性肿瘤,结合免疫标记结果,倾向为血管周细胞瘤(WHOⅡ级)

  讨论   脑膜血管周细胞瘤(M-HPC)是一种罕见的脑膜间叶源性肿瘤,占所有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0.4%   年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将脑膜血管周   细胞瘤作为一种独立的肿瘤实体提出,被列在脑

  (脊)膜间质肿瘤中

  临床特征   发病年龄范围较广,以中年人多见,男性略多于女性   发病部位:绝大部分发生于脑膜,半数以上位于幕上,   少部分发生于脑实质   临床症状主要取决于肿瘤所在的位置及大小,多以头

  痛、呕吐、肢体麻木、视力下降或癫痫为首发症状

  组织学   M-HPC与软组织HPC的组织学形态相似   血管周细胞瘤WHOⅡ级   间变性血管周细胞瘤WHOⅢ级   核分裂象至少>5/10HPF   伴或不伴有坏死   再加上以下至少2项:   (1)出血;(2)中至高度的核不典型性;(3)中至高度的细胞密度

  免疫表型

  M-HPC无特异性标志物,Vim、CD99常阳性,CD34局灶/弱阳性,部分病例Des、Bcl-2、EMA、S-可阳性

  网染

  瘤细胞间显示丰富的网状纤维

  生物学行为临床呈侵袭性行为,易复发,可转移至中枢神经系统以外的部位

病理人才汇,为您寻找最适合的工作!

找工作,我们更专业!私人定制,你值得拥有!









































北京白癜风医院哪家专业
北京比较好的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tzdgt.com/dynmlyf/3016.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