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鼻内镜切除前颅窝底脑膜瘤不是想切就能

经鼻内镜手术入路的发展,改变了前颅窝底脑膜瘤的治疗策略;尽管经鼻入路可以不牵拉额叶而直接切除肿瘤,术后并发症也可接受,但仍有一部分前颅窝底脑膜瘤,用经鼻内镜入路治疗比较困难。

即使严格选择手术病人,经鼻内镜入路切除前颅窝底脑膜瘤,仍有25%~37%的患者不能达到完全切除;所以,近期加医院Mascarella等,对影响经鼻内镜切除前颅窝底脑膜瘤程度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发表在了WorldNeurosurgery杂志上。

研究对象排除了既往接受过手术或放射治疗的患者,不包括肿瘤位于蝶骨嵴内侧和完全位于海绵窦内;共有25例符合条件的患者;记录术前肿瘤的最大直径,肿瘤的形态,质地,周围水肿,钙化,骨质改变,与血管的关系,脑膜尾症的长度,及其与筛凹间距的比值。

蝶骨平台脑膜瘤12例,鞍结节脑膜瘤7例,嗅沟脑膜瘤6例;18例患者达到完全切除;7例部分或次全切除的患者中,3例接受二次经鼻入路切除,3例需开颅切除,1例需开颅联合经鼻入路切除。

图1脑膜尾症长度与筛凹间距比值。A:脑膜尾症筛凹比值的计算为,最大横径的脑膜尾长度(a)与筛凹间距(b)的比值;B:显示最大脑膜尾长度

就肿瘤的部位而言,经鼻入路切除肿瘤的程度没有明显的差异;12例患者肿瘤质硬;术后4例发生脑脊液漏,其中3例为嗅沟脑膜瘤患者。

图2经鼻内镜入路评分系统的应用。A:最上一排为一名41岁的女性经额下入路完全切除肿瘤,肿瘤侵蚀左侧嗅神经,但患者嗅觉完好,术中成功保护右侧嗅神经,矢状位显示肿瘤前界达额窦,评分为12分,经鼻内镜入路不适用;下面一排为一名67岁的女性,经鼻内镜入路大部分切除嗅沟脑膜瘤,术前嗅觉丧失,双侧嗅沟受侵,尽管肿瘤体积较大,但其侵犯硬脑膜的横径较小,肿瘤与脑组织界限清楚,评分为5分;B:第一排为一名48岁的女性,前颅窝底脑膜瘤并侵及斜坡硬膜,肿瘤向两侧生长侵及双侧嗅沟,形态不规则,评分为13分,选择经鼻入路切除后肿瘤残留;第二排为一名59岁的鞍结节脑膜瘤女性患者,肿瘤包裹大脑前动脉,术中见大脑前动脉周围肿瘤呈分叶状生长,嗅沟硬膜未被侵及,评分为5分

研究发现,下列因素与肿瘤不能完全切除有关:骨质增生,肿瘤侵犯颈内动脉海绵窦段,脑膜尾症的长度,脑膜尾症长度与筛凹间距比值大于1.2。

图3经鼻内镜切除包裹大脑前动脉的肿瘤。A:术前T1增强显示前颅窝底脑膜瘤包裹大脑前动脉;B:术中见大脑前动脉被包裹,周围肿瘤呈分叶状,可轻易的从大脑前动脉上分离

由此按3类危险因素建立了一项评分系统,评分小于等于6分,预测经鼻入路切除肿瘤比较成功,阳性预测值为94%;并且该评分系统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达85.7%和%(表1)。

表1经鼻内镜入路切除肿瘤程度的预测因素

因素

内容

评分

骨质状态

无骨质增生

0

骨质增生

1

脑膜尾症长度与筛凹间距比值

1.2

0

≥1.2,2

2

≥2

6

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受侵程度

0

Knosp2级

3

Knosp3-4级

6

编辑:李晴









































北京专门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tzdgt.com/dynmlyf/1859.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