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对仗一从康有为神拍马屁说起

话说年,“玉帅”吴佩孚挟首次直奉战争大胜之威,在中州洛阳过五十大寿。各地名流纷纷道贺,其中康有为送上的一幅寿联极为吸睛:

牧野鹰扬,百世功名才半纪;

洛阳虎视,八方风雨会中州。

牧野之战是武王伐纣的决定性一战,诗经里有“维师尚父,时维鹰扬”的诗句,赞扬周武王的军师姜太公领军如雄鹰飞扬的奋发英姿。所以康有为这幅寿联马屁拍得相当狠:“牧野鹰扬”是把吴玉帅比作姜太公了。

上联说,大帅您就像姜尚伐纣那样,在讨伐无道的奉系军阀(过饮按:即后来被咱们奉为民族英雄的张氏父子)时雄姿英发、指挥若定,而这次胜利只不过是您将要完成的一万年(百世)功名中的一小丢丢儿,五十年(半纪)而已,您比姜尚当年建功立业时可年轻多了;下联说,您在洛阳像老虎一样雄视八方,于是天下豪杰俊彦受到感召都纷纷前来聚会(过饮按:也不知道是真爱还是吓的),给大帅您贺寿,中州因为您的影响力一时群雄云集、威势无两。

撇开对康、吴两位生平功业人品的臧否不论,只看这幅对联本身,那可真得叫一个好。如果换在四九年建政之后,从上层社会吊贺文字的常见风格来看,要对同样级别的人物拍同样性质和强度的马屁,恐怕只拿得出“热烈庆祝伟大的、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思想家和文学家吴佩孚同志诞辰五十周年”这种货色了。可你瞧人家康长素,短短22字,眼睁睁马屁就拍到了天上,却又硬是其媚不彰、其俗不显,反让人胸臆间陡生一股血脉贲张的豪气。而且最不容易的是,这种豪气来得并不粗野,比起“我真地还想再活五百年”的声嘶力竭,说得上是雅量高致、从容蕴藉、余味无穷,真可谓豪放而不张狂,雄奇中显淡定。有人说,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信哉斯言。

显然,康老流氓的文化中有值得一聊的东西,这东西可不容他专美,那就是,对仗。

对仗大概是汉语独有的形式,“对对子”是古代中国学子从小就要接受的语言训练,《声律启蒙》、《幼学琼林》这样经过锤炼的基础语言教材,就是以对仗的形式来教授学生语文的。盛行时间很长、影响很大的一种文体骈文,其构成也是以对仗工整的句子为主体。而影响更大的律诗,更是无对不成诗。对仗甚至自立门户,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表现形式,这就是对联。所以,做对仗的功夫是古代中国文化人的一个基本功。

本来,就思维方式来说,地球人之间颇多共通之处,你谈完了“岭北”,自然会想再聊一聊“江东”;说到“三尺剑”,难免又联想起“六钧弓”;把地位、性质相当或对立的事物做对照思考,这是人之常情,并不独以炎黄子孙为然。所以希腊文、拉丁文乃至英文里都有antithsis(对语)这样的概念。但antithsis却并不等同于对仗。后者是一种要求更严格的字数对等、平仄相应的文字形式,只有汉语这种每个字读音一样长(都是单音节)、占地一样大(方块字)的语言,才能发展出“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这样音韵、字形、词义都严格对照的美丽形式。拼音文字要严格地做同样的事,太别扭太麻烦。因为拼音文字的单词是“一龙生九子,九子各不同”,两个单词即使词性相同、意义对等,却很可能音节不一、长短不同。比如在英语中,a和th同属冠词,in和around同属介词,but和nvrthlss同属连词,oak和walnut同属名词,在词性和意义上它们很搭,可你别指望这样参差不齐的“杂牌部队”能衣甲鲜明地展现对称之美,更别指望它们能产生对仗所独有的那种势均力敌的紧张感、隔水相望的呼应感、此起彼和的韵律感和阴阳交织的包容感。

但有人就是心太软,看着拼音文字“流落在外”不落忍,硬要把它们拉进社会主义大家庭里,来个“世界人民大团结万岁”。比如,民国时有位数学教师积劳成疾累死了,他那做英文教师的遗孀发牢骚,就写了一幅嵌入英文字母的挽联:

为X、Y、Z送了君命;

叫W、F、S依靠何人?

教数学可不就是整天捣腾X、Y、Z这些变量吗?捣腾得太辛苦就撒手人寰,抛下孤苦无依的W(if)、F(athr)和S(on),这次第,可怎生了得?这挽联倒是写得哀婉而不失幽默,颇有庄子丧妻鼓盆而歌的达观。可是把字母嵌入对联中的做法,已经略显捉襟见肘,如果硬要把单词拉来做对仗,那对仗就往往只剩下幽默了。比如近年在网上出现的这幅英文联:

EatWllSlpWllHavFunDaybyDay,

StudyHardWorkHardMakMonyMorandMor.

横批:Glivabl

给力吗?我不觉得。长短、音节都整不齐,也能称得上“对”联?用《聊斋志异》里的话:止增笑耳。

对仗之美,首要条件就是对称:音节划一,字形整齐,词性相同,意义相对,才有美感可言。但对仗也并不是傻乎乎地做contrast(对立),把“大”、“小”、“黑”、“白”这些对立的概念放在一起就算功德圆满了。必须讲究炼字,淘选出来的字眼儿应既成对仗,又有新意,既中规中矩若合一契,又精准状物摄人心魄。如果搭配得当,单看平平无奇的字眼,放在上下联中彼此映照,往往能相互激活生命,双双大放异彩。看看杜甫的《旅夜书怀》: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除了最后两句“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其余三联都是工稳鲜明的对仗。但是你读起来却可能屡生小小的意外感,担心“破格”了。老杜用字之讲究远超任何精明挑剔的珠宝商,他总是不断让你在破格的担心和“原来还没出界”的喜悦之间徘徊。

在此仅举第一联“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为例:形容词加名词的偏正组合“细草”先推给人一个纤微的形象,下句中对应的偏正组合是“危樯”,这就产生一种小突兀——“细草”是状物之大小,“危樯”却是状物之高低;前者在岸边,是近景,后者在船上,是远眺,镜头便有跳跃;所以你思维上会小小地踉跄一下,只不过踉跄之后立即能省悟,其实人家写得极合理——对仗严谨不苟,而描摹历历如画。类似地,“微风”是个浑成而普通的偏正组合,“独夜”却是应景而生的新奇搭配,“微风”是岸上的感觉,“独夜”却是对江中远景的观察,这又会引起些微的异样感,但你同样随即能意识到,其实这个对仗不但特别工整,而且写景丝丝入扣。最后是“岸”与“舟”相对,两者一静一动,一近一远,一广袤一渺小,对立的突兀仍然统一在景物与格律的和谐里。

读精美的对仗,享受就在这里。作者总是用新鲜意外的字眼组合冲击你的大脑,让你先是一美:哇,这字眼用的多带感;下意识里却又一惊:哎呀,这样新鲜的写法,美是够美了,但还能合对仗规矩吗?接着又一喜:哎哟,这家伙这样“乱来”,居然还没破坏规矩吔,和那些大额避税却不违法的财务专家真有一拚啊。有点像听高水准的演唱,明明觉得歌者好像只是“跟着感觉走”,很任性地表达个人情感,但仔细一体会,原来人家唱得再汪洋恣肆也没有一个节拍不合规矩啊。所以,对仗之美的本质与所有艺术之美是相通的:给受众呈现一种在严格约束下大胆肆意的创造性和活力。所谓“从心所欲而不逾矩”是也。

有人说,老杜的诗太过脍炙人口了,所以感觉不到上述那些“意外”。那我们就再来看看,在制造意外这个方向走得更远的一种对仗,这就是“无情对”。试看一例:

庭前花始放,

阁下李先生。

明明上面“庭前花始放”是在写景啊,怎么下面接着就和人李先生开聊了呢?“庭院前的花刚刚才开,李先生阁下您来了呀?”这叫什么对仗?

呵呵,“阁下李先生”这几个字组合起来与我们头脑中太熟悉的某个现成的模式吻合,所以你的大脑会判断这是在和人打招呼。但对它其实可以有另一种解释:“楼阁下的李子树先结果了”,这样再定睛细察,就会发现这副对子无一字不是严格合乎对仗规则的。

这种对仗方式就是这样,它只管按规则逐字严格配对,哪怕对出的结果与人们头脑中熟悉的模式相互干扰,造成困惑甚至颠覆,也“一意孤行”。所以的确显得很“无情”,但也实在很好玩。

据说明朝大才子解缙就善作无情对。解缙幼时曾受教于一位阴损刻薄的石姓私塾先生,一次石老师偷偷把小解缙养在园子里的小鸡小鸭弄死,接着又很变态地在课堂上出了一幅上联让他属对:“细羽家禽砖后死”;伤心透顶的小解缙脱口而出:“粗毛野兽石先生”。石老师当然气得粗毛倒竖,但解缙的解释却将他的咆哮从口腔堵回胸腔:“细对粗,羽对毛,家对野,禽对兽,砖对石,后对先,死对生,请问老师,哪个字对得不工整呢?”呵呵,无情对果然铁面无情,石先生做定了野兽,还是粗毛的那种。

这样“无情无义”地“做对”,当然就越走越远,有的对子几乎“走上了自绝于祖国和人民的不归路”,看看下面这些令人“伤心欲绝”的例子吧:

三径渐荒鸿印雪丨两江总督鹿传霖。

公门桃李争荣日丨法国荷兰比利时

木兰替父从军丨马尔代夫钓鱼

风情万种丨光绪十年

贫僧糊涂丨富士胶卷

缘由心生丨爱因斯坦

装孙子丨容祖儿

鬼见愁丨神经病

青稞丨丹麦

皓月一盘耳丨红星二锅头。

天上云追月丨中央电视台

外婆磨针丨内公切线

顶叶纸虎啸山林丨卧槽泥马勒戈壁

睡其美女丨日尔曼人

突兀之后仔细回味,会有一种很过瘾的颠覆感。无情对,是不是有点“任是无情也动人”?

其实这些对子虽然走得很远,但终究还在格内。有一幅四川人做的奇对,那是真的出格了,因为上、下联的字数都不一样:

刘主席千古,

中华民国万岁

原来当时四川省主席刘湘去世,某位久怀怨抑的仁兄写了这幅古怪的挽联挂出来,引来观者如堵。自然有人因疑生问:“老兄,这写得不对嘛,‘刘主席’对不起‘中华民国’啊。三个字啷个对得起四个字嘛?”(过饮按:川话“对不起”也有“对不上”、“不匹配”的意思)不料人家等的就是这一问,立即接过话去:“是嘛,刘主席本来就对不起中华民国嘛。”有意见自己不说,设个套引诱别人说,制造“宾主双方在重大问题上达成了一致”的假象,知识分子的小机灵啊,终于借挽联好好抖了一把。

(未完待续;请等明天)

长按图片,选择









































精神长堤永不垮nbsp人定胜天固洪堤
直肠癌患者术后复查很重要超五成可能复发


转载请注明:http://www.tzdgt.com/dynmlyf/1726.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