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也叫病史?患者去XX医院就诊,这写进去干吗?后面都是检查结果,去掉以后患者病情介绍就两行字!这种病史写出来真要打屁股了,如果我们科老前辈XXX还在世的话,病历夹子都给你从窗口扔出去了!……”X年,蒋教授语。唉,那时的楼盖得没那么高。
X年某日凌晨2点,急诊。“兄弟,干吗呢?”内科当班兄弟探头张望,“没什么,闲着无聊,看看影像系统里有什么好玩的东西”。正常,下一张,腔隙性梗塞,下一张,脑膜瘤,再下一张……,咦?这是啥?看看影像科怎么打的报告,炎性脱髓鞘病变可能大,胶质瘤不除外。嗯,跨胼胝体生长,有点意思,咔嚓,拍一张……。
8年某月某日,叮铃铃……“章悦,有个很有意思的病例,诊断得已经八九不离十了,你再看看病人”,初老师在电话那头兴奋地说。病人来了之后,我仔细研究了一番不禁惊叹,哦,原来这个病还能长成这样!
?
今天说的这个病人我和他素未蒙面,那我是怎么隔空看病的?话说去年初教授给我上了生动的一课,使我对某病的影像表现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后来在整理电脑资料的时候,我无意中翻到了某年我拍摄的MRI影像,咦?这不就是初老师教我看的病吗?什么情况?前翻翻后翻翻,除了片子没有病史资料,不符合我的风格啊,怎么会没文字记载呢?再看看拍摄时间:X年某日凌晨2点,凌晨?哦,漫漫长夜,穷极无聊,一定是我急诊夜班时拍的。请大家欣赏一下(图1),这是什么病呢??
图1.自己看
当时影像科是怎么考虑的?照片上可见患者的姓名和拍摄时间,根据这些线索我找到了当年的报告,顺带找到了患者的年龄性别,得知这是一个54岁的男性。患者在一年之后又来复查过MRI,第二次的病变范围较之前又有进展,MRS可见Cho/NAA比值高达10(图2),请再思索一下。
图2.一年之后患者不知为何来复诊,只留有影像学资料,大图为一年后的情况,小图为一年前的情况,病变范围较前进展。
蒋教授怒不可遏,床位医生噤若寒蝉,当然,病历夹最终没扔出窗外,但病史重写那是肯定的。蒋教授亲自询问病史,哦,原来还有这么多细节没有挖掘出来,充实后的病史那不是两行,而是十行。
经病史系统查询得知,这是一个住院病人,不过奇怪的是这个病人竟不是神经科病人,这又是怎么回事呢?翻开病历,这份病史写得十分简略,但从字里行间可以得到以下信息:患者在入院前半年开始出现反应迟钝,行动迟缓,外院诊断颅内脱髓鞘病灶,如何治疗没写。患者送急诊那天早上上厕所一直没出来,直到傍晚家里人回来了才发现,此时他已经被困厕所10几个小时,出来时左小腿出现明显肿胀,医院,查肌酶明显升高,考虑为骨筋膜综合症,故立即予以筋膜切开手术,术中切取少量肌肉组织予以病理活检,毫无疑问这除了肉不会有别的。蹲马桶还能蹲出骨筋膜综合症,这倒是头回听说。
骨筋膜综合症
骨筋膜室综合症即由骨,骨间膜,肌间隔和深筋膜形成的骨筋膜室内肌肉和神经因急性缺血、缺氧而产生的一系列早期的症状和体征。常由创伤骨折的血肿和组织水肿使其室内内容物体积增加或外包扎过紧,局部压迫使骨筋膜室容积减小而导致骨筋膜室内压力增高所致,但这例比较特殊,原因为长时间压迫所致。常见的临床症状有:1.持续性剧烈疼痛,且进行性加剧,为本征最早期的症状。2.指或趾呈屈曲状态,肌力减弱。3.患室表面皮肤略红,温度稍高,肿胀,有严重压痛,触诊可感到室内张力增高。骨筋膜室综合征一经确诊,应立即切开筋膜减压。
病史上没有关于患者认知功能的描述,但如此异常的行为我猜测他应该有严重的精神和认知功能异常,骨筋膜综合症之剧痛不是一般人能忍受的,精神正常的人即便腿脚不便也总会想法子自救或者呼喊求救,甚至躺倒在地上也比腿这样卡压着舒服,忍受这样的痛苦需要多大的毅力!所以我说这个病人当时肯定很“淡定”,淡定得近乎痴呆了,这和额叶前区病变表现是吻合的。
额叶病变的症状
额叶是大脑半球在中央沟以前、大脑外侧沟以上的部分,额叶皮层与运动、判断性、预见性、情绪和心境有关,额前区病变导致患者情感淡漠、反应迟钝、对周围事物和环境缺乏兴趣,记忆力减退,智力渐弱,不注意仪表及主动性严重障碍,呈典型淡漠-意志缺乏-运动不能综合症,有些病人可以持续数小时呆坐着看报纸而没有阅读,或者长时间
转载请注明:http://www.tzdgt.com/dynmllcbx/99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