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横颅底陈菊祥教授团队前床突脑膜瘤

编者按

前床突脑膜瘤起源于覆盖前床突的硬脑膜,由于周边涉及的神经、血管结构复杂,该类型肿瘤手术的切除难度非常巨大、危险性极高,是神经外科的复杂病症之一。成功驾驭前床突手术并顺利切除病变,能够为患者带来长期的良好预后和生存质量。海军军医大学陈菊祥教授团队致力于各类肿瘤的研究与治疗,并对前床突脑膜瘤的特点与相对应的治疗策略有着独到的见解。秉承“个体化”、“精细化”、“微创化”的治疗理念,通过钻研局部解剖,改良手术入路,精细术中操作等方式,优化手术精准治疗方案,提升手术效果,获得国内、国际同行认可,多次发表于国际颅底外科著名期刊,并在全国神经外科手术视频大赛中斩获金奖和一等奖。

近日,陈菊祥教授团队通过凝练前床突脑膜瘤的起源、延展方式等特点,结合对应的手术策略进行了研究,国际上率先提出了基于膜性解剖和肿瘤生长、侵袭方式的前床突脑膜瘤新分型,展示团队在颅底病变的治疗理念和策略思考,体现了神经外科医生积极的心态、精准的理念、精巧的操作和责任担当。发表在《FrontiersinOncology》的脑膜瘤专刊(IF4.)。??欢迎各位同道观看,分享,点赞和评论。

专家简介

陈菊祥,年毕业于第二军医大学海军医学系,年获第二军医大学神经外科博士学位,师从我国著名神经外科专家卢亦成教授。现任海军医院神经外科教授、博导、主任医师,支部书记、行政副主任。~年受国家留学基金委公派在哈佛大学MGH、BarrowNeurologicalInstitute及瑞典KarolinskaInstitute等国际著名神经外科学习。

入选全军“高层次创新人才工程-学科拔尖人才”、解放军原总后勤部“科技新星”,上海领军人才、上海卫生系统优秀学科带头人、上海曙光学者、上海浦江人才、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及追踪人才、上海市卫生系统银蛇奖等;担任国家科技部重大项目、国家自然基金委评审专家,军队后勤科技装备评价专家库成员,海军教学创新团队成员;中国神经科学会临床与基础分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脑胶质瘤专委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颅底专委会委员、全军神经外科专委会委员,上海市神经外科专委会委员、上海市抗癌协会神经肿瘤专委会委员和上海司法鉴定专家委员会专家;担任《Neuro-Oncology》、《临床神经外科杂志》等7本杂志编委或审稿专家。

从事医疗、教育、科研工作25年。年均完成各类神经外科手术约台左右。专业方向为神经肿瘤的临床与基础研究;擅长以微创技术切除复杂颅底肿瘤、脑干肿瘤及颅颈交界处肿瘤等高风险手术,擅长脑胶质瘤的系统性、规范化综合治疗。主持国家计划1项、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6项、上海市组织部、科委基金和卫计委人才基金7项。荣立三等功2次,上海市卫生局行政记大功1次。以第一完成人年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恶性脑胶质瘤的生物特性和系统诊治研究》、中国抗癌协会科技二等奖(-2)、中华医学科技奖(-1)、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上海医学科技二等奖(-1)等成果;共发表论文86篇;以第1或通讯作者(含共同)在CELL子刊《TIPS》、柳叶刀子刊《EbioM》、《PNAS》、《Neoplasia》发表54篇SCI论文(IF分);被《Science》、《Nature》等他引余次。

每周门诊时间:周一上午:专家门诊;下午:特需门诊

入选的人才计划及荣誉:

~年:中国人民解放军优秀专业技术人员二类岗位津贴

年:中国医师协会全国神经外科手术比赛“栋梁组冠军”金奖

年:中国医师协会中国脑胶质瘤手术大赛一等奖

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全军学科拔尖人才

年:上海领军人才

年:上海浦江人才

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原总后勤部科技新星

年:上海曙光学者

年:上海市卫生系统优秀学科带头人

年:上海市科技英才提名奖

年:上海市科委启明星追踪人才

年:军队优秀专业技术人才三类岗位津贴

年:上海市青年最高荣誉奖银蛇奖、卫生局行政记大功、先进工作者

年:荣立三等功1次

年:全国优博提名奖、全军优博和上海市优博

年: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

年:上海优秀青年医学人才

1.前床突不同区域的硬脑膜解剖并不一致

良性脑膜瘤的延展方式是沿硬脑膜的内层,即脑膜层(Meningeallayer)进行延伸,因此,前床突不同骨质区域(如图1A所示)的硬脑膜解剖决定了肿瘤不同的延展方向。通过微观解剖学研究,我们发现:①前床突的上表面(I区),为完整的骨膜层(图1F中橙色所示)+脑膜层(图1F中淡蓝色所示)结构,脑膜层可延伸进入视神经管。②前床突的外侧表面(II区),向下延伸至海绵窦外侧壁,为多层致密的脑膜层结构,无骨膜层。③前床突尖部(III区),亦为多层脑膜层结构,床突间韧带与岩-前床突韧带(脑膜层)均附着于此,紧贴其后方,动眼神经穿过海绵窦顶壁(脑膜层),在神经鞘膜(脑膜层)的包绕下,进入海绵窦。④前床突的内表面(IV区),颈动脉远环上方有完整的骨膜层与脑膜层结构,向内延伸与颈动脉环融合,再继续向内形成鞍膈,折返成为海绵窦内侧壁,均为脑膜层结构。⑤前床突下表面,为单一骨膜层,无脑膜层结构。

2.基于以上前床突的脑膜解剖基础,

将前床突脑膜瘤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①I型:起源于前床突上表面(I区),肿瘤中心(epicenter)位于床突段颈内动脉的外上方,有可能向视神经管内延伸,并累及大脑中动脉主干及分支。②IIa型:起源于前床突外表面(II区),肿瘤中心位于床突段颈内动脉的外侧方,可向下延伸覆盖海绵窦外侧壁,但一般不从此处侵入海绵窦,对海绵窦是压迫作用。③IIb型:起源于前床突尖(III区),肿瘤同样可沿海绵窦外侧壁延展,但同时可能从海绵窦顶壁(动眼神经携带脑膜层神经鞘膜穿入海绵窦处)侵犯海绵窦内,累及海绵窦内神经血管。④III型:起源于前床突内侧面(IV区),可包绕床突上段颈内动脉并与动脉外膜融合,并向鞍内扩展,推挤垂体柄,甚至累及海绵窦内侧壁。⑤IV型:累及多个区域,无法判定具体起源者。

3.针对不同四类型的前床突脑膜瘤,

提出了对应的外科手术技术

①I型:额颞入路,无需常规磨除前床突,可在硬膜下根据肿瘤实际情况在硬膜下个体化磨除,需注意探查视神经管,肿瘤与血管的界面可通过双向锐性分离获得。②IIa型:额颞入路,肿瘤位置低时可卸除颧弓增加显露,无需常规磨除前床突,根据术中实际情况在硬膜下个体化磨除。③IIb型:额颞入路,必要时可卸除眶顶和颧弓增加显露,建议磨除前床突,若需切除海绵窦内肿瘤需切开海绵窦顶壁。④III型:额颞入路,必要时行眶颧入路,建议磨除前床突,如肿瘤向鞍内延伸,必要时可磨除鞍结节,如与颈内动脉包绕,需结合远环切开等技术(para-cavernousmaneuver),此处应锐性切开,避免钝性分离。⑤IV型:所有上述技术,应做好部分切除的准备,以获得最佳的神经功能预后。

4.医院单中心前床突脑膜瘤治疗经验

本组前床突脑膜瘤病例总体的全切率约67.2%,IIa型与I型前床突脑膜瘤的全切除比例最高,III型次之,此后为IV型,IIb型脑膜瘤全切比例最低(海绵窦内肿瘤倾向于放射治疗,以获得最佳神经功能预后)。

5.结论

基于前床突膜性解剖和延展方式的新分型体系,有助于对指导前床突脑膜瘤手术策略的制定和治疗方案的探讨,并对判断其预后有重要的临床实践意义和价值。致谢:感谢医院神经外科卢亦成教授、新西兰Otago大学解剖系MingZhang教授指导和详细讨论;感医院神经外科孙怀宇教授、医院五官科黄艳博士的精彩配图。

长按识别

转载请注明:http://www.tzdgt.com/dynmllcbx/980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