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黄赛林
单位
医院
前言脑膜败血伊丽莎白菌?一听到伊丽莎白,很多人第一反应是英国女王伊丽莎白,难道还和伊丽莎白有关系?一翻开该菌的“族谱”还真和伊丽莎白有关系,不过此Elizabeth,非彼Elizabeth。
该菌最早年,美国微生物学家ElizabethO.King发现归类为“脑膜炎败血黄杆菌属”,到年重新被归类为“金黄杆菌属”,并命名为“脑膜炎败血金黄杆菌”,在年Kim等根据16SrRNA基因序列分析认为脑膜败血金黄杆菌和米尔金黄杆菌与其他金黄杆菌菌株存在较大的种系差异,结合表型上的不同,将脑膜败血金黄杆菌和米尔金黄杆菌从金黄杆菌中转移出来,以首次发现者Elizabeth命名,归到新成立的伊丽莎白菌属,并分别命名为脑膜败血伊丽莎白菌和米尔伊丽莎白菌。
那么该菌有什么临床意义?下面我们先来看一看这个病例。
案例经过曹**,女,67岁,间断头晕20年于1月2日入院。完善相关检查,临床诊断考虑为脑膜瘤。
1月9日全麻下行双侧额部大脑镰旁脑膜瘤切除术,病理示:脑膜瘤,WHOI级。
术后1月19日曾并发导管相关血性感染,血培养示:弗氏柠檬酸杆菌,根据培养予美罗培南抗感染治疗后患者病情好转。
2月24日送检血培养两套(外周血+导管血),查PCT.00ng/ml,感染性休克,美罗培南抗感染治疗。
2月25日凌晨查PCT.00ng/ml,加用万古霉素。
2月25日晚上导管血和外周血先后报(Tmin),涂片:革兰阴性杆菌(图1)。考虑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已拔管。
▲图1血培养革兰染色涂片
2月26日上午考虑血培养涂片形态和菌落形态涂片(图2、3)不一致推测细菌壁抗生素作用位点不佳,加用阿米卡星。
▲图2菌落革兰染色涂片
▲图3菌落形态
2月26日晚上鉴定和药敏结果(图4),初报为脑膜败血伊丽莎白菌,头孢哌酮/舒巴坦MIC=32中介,替嘉环素MIC=2敏感,加用舒普深。
▲图4
转载请注明:http://www.tzdgt.com/dynmllcbx/95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