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浦口56岁的杨阿姨
原本是一个性格和蔼
有说有笑、待人和善的人
可近两年家人发现
她像变了一个人似的
整天板着个脸动不动就会发脾气
和周围邻居吵架
周围人都对她“避之不及”
家人都以为杨阿姨是更年期到了可随着时间推移她的“症状”不但没有减轻反而越来越严重...因为这两天血糖升高,家人带她到我院内分泌科治疗,杨阿姨跟医生反映,最近老是觉得头晕头痛,吃东西闻不到味儿,专家检查后发现杨阿姨脑中长了一个拳头大小,足足有8厘米的脑膜瘤。随后将杨阿姨转至我院神经外科治疗。
我院神经外科樊友武教授团队对杨阿姨病情进行了仔细分析,脑膜瘤虽然是良性的,但这个巨大的肿瘤占据了杨阿姨大脑不少空间,已经严重压迫周围的额叶脑组织,导致她出现严重头晕头痛等慢性颅高压症状。 如何对脑膜瘤进行手术呢?樊主任介绍说,关键是找准肿瘤位置。根据肿瘤的位置,医生会采用不同的手术方法。靠近表面的肿瘤通常比位于颅底的肿瘤更容易切除。术前磁共振检查提示杨阿姨肿瘤位于前颅窝,侵犯上矢状窦及大脑镰,大脑前动脉被肿瘤推挤包裹,属于颅底肿瘤。手术团队在术前认真讨论,进行了周密的手术切口设计及骨瓣规划。手术历时近5小时,杨阿姨的肿瘤被完全切除。
手术切除完成后的肿瘤标本(右图)
樊主任介绍,肿瘤切除后,患者需要定期接受核磁共振检查,以确保肿瘤不会复发。大多数情况下,肿瘤不会复发。如果肿瘤被完全切除,大约90%的患者在10年内不会复发,包括脑膜瘤最开始生长的地方。目前杨阿姨已经康复出院。
术前术后磁共振对比,肿瘤完全切除
(杨阿姨恢复顺利,正常下床行走)
我院神经外科樊友武提醒广大市民: 脑膜瘤多发于中年人,好发于大脑半球的凸面、颅底和鞍旁区域等部位,是神经外科常见的颅内肿瘤之一,发病率占颅内肿瘤的20%,仅次于胶质瘤,居于第2位。 脑膜瘤以成年人为多,发病高峰年龄在45岁左右,老年人与儿童较少。相对于男性来说,女性的发病率会比较高一些,约为2:1。脑膜瘤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两种,绝大多数脑膜瘤是良性的,仅3%为恶性脑膜瘤。脑膜瘤早期症状有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行为或精神异常等一旦发现以下精神症状提示可能存在脑膜瘤应及时就诊:01
情绪变化:可表现为焦虑、紧张、易怒、易激动;或正好相反,表现为情绪淡漠、消沉,对任何事都无所谓和漠不关心,生活懒散。
02
人格会发生变化:比如由原来的宽宏大度变得斤斤计较;由原来的随和谨慎,变得经常口出恶语或满嘴脏话,而且不在乎所处的环境和说话对象。
认知功能下降(痴呆):表现为空间判断力下降,如经常迷路和找不到家门
执行功能下降:如做事虎头蛇尾,不能完成工作任务;
04
命名困难:如能说出某物品或人的特征和特点,但无法正确说出名字;
记忆力下降:主要表现为瞬时记忆或近期记忆的下降,可以清楚地记得很多年以前的事,但可能说不清楚刚才吃的是什么饭
此外,还可能伴有注意力、计算力和语言逻辑等方面能力的下降。
樊主任介绍
一旦确诊为脑膜瘤
也不用太担心
脑膜瘤是一种可控制、可治愈的疾病,并没有那么可怕、大部分脑膜瘤的生长位置并不深,手术切除后并不会影响脑部功能。如果脑膜瘤生长已经影响到血管神经,无法进行手术全切,也可采用其他治疗进一步抑制肿瘤生长。
专家简介:樊友武中共党员,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从事神经外科工作30余年,擅长垂体腺瘤、脑胶质瘤、颅咽管瘤、听神经瘤、岩斜脑膜瘤、脑干肿瘤等颅底深部肿瘤。想更多了解
我院神经外科
转载请注明:http://www.tzdgt.com/dynmllcbx/90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