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晚报记者杨蔚然通讯员粟青梅
指医院(医院)肿瘤科主任、副主任医师王志东主治医师周园芳
核心提示
前不久,柴静的纪录片《穹顶之下》聚焦了“雾霾”。而柴静讲述女儿在胎儿期间就被查出患有肿瘤,这让不少准妈妈紧张不已。
据了解,去年11月至今,医院(医院)肿瘤科就陆续收治了两名儿童肿瘤患者,原因均与遗传有关。婴幼儿为何就患上了肿瘤?4月15日至21日,是第21届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以“抗击癌症,从了解开始”为主题。让我们来了解婴幼儿肿瘤。
幼儿脑膜瘤,以头疼和癫痫为首发症状
不到3岁的萱萱,是脑膜瘤晚期患儿。去年上半年,萱萱常喊头痛、且行走不稳,家人未重视。去年10月后,她脑袋向一侧偏斜,医院看病。医生疑其脑部受损,医院进一步诊断。随后,萱萱被确诊脑膜瘤,并进行开颅手术。
“萱萱是去年11月来我院的,是目前接诊过的年龄较小的肿瘤患者。”王志东称,开颅手术为萱萱取出了一乳头状脑膜瘤,但肿瘤的位置在小脑上方,她术后的语言、肢体能力的恢复可能不容乐观。
王志东介绍,脑膜瘤是起源于脑膜及脑膜间隙的衍生物,发病率占颅内肿瘤的19.2%,居第2位,女性和男性比例为2:1,发病高峰年龄在45岁,儿童较少见。但有研究发现,胎儿、新生儿及1岁以内小儿均有发生脑膜瘤者。
其形成,可能与一定的内环境改变和基因变异有关,如有家族史。病人常以头疼和癫痫为首发症状,根据肿瘤位置不同,还可出现视力、视野、嗅觉或听觉障碍及肢体运动障碍等。
对于胎儿肿瘤,一般通过超声波检查等手段,在产前可查出来。孕妇在怀孕5个月和8个多月时进行的排畸检查中,医生会观察胎儿的头部、肢体、脏器等大体结构是否有异常。当然,也有极少数胎儿由于肿瘤过小,或邻近足月才长肿瘤,而无法及时发现。但出生后经手术等治疗,一般可治愈。
视网膜母细胞瘤,重视儿童的斜视问题
最近,一名刚过完2岁生日的患儿转入医院肿瘤科。孩子患有恶性视网膜母细胞瘤,病情已进入肿瘤向眼外蔓延、全身转移的终末期,奄奄一息。看着可爱却不幸的患儿,医护人员虽给予全力抢救,但患儿终究不幸夭折。
“在婴幼儿眼病中,视网膜母细胞瘤是性质最严重、危害性最大的一种恶性肿瘤。”周园芳认为,该肿瘤发生于视网膜核层,具有家族遗传倾向,外界环境可能影响较少,多见于5岁以下儿童,可单眼、双眼先后或同时患病。本病易发生颅内及远处转移,常危及患儿生命。因此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但视网膜母细胞瘤多发生于婴幼儿,早期又不易发现。”周园芳指出,约50%以上的患儿,是因肿瘤发展出现白瞳症(指瞳孔区呈现白色反光症状)才被家长发现。约20%的患儿肿瘤生长在黄斑部,易出现视力障碍而表现为内斜视或外斜视,因此,家长应重视儿童的斜视问题。
目前,对视网膜母细胞瘤尚无有效的治愈措施。但对患儿及有高发风险者,进行定期随访、观察,是积极的预防措施。建议患儿的直系亲属同时做眼科检查,而家中其他儿童也应做视网膜母细胞瘤的检查。此外,可通过开展遗传咨询、产前检查来减少或避免患儿的出生。
胎儿为什么会患肿瘤?
胎儿为何会患肿瘤?目前,医学认为是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及遗传和环境共同作用所致。父母熬夜、作息混乱、抽烟喝酒等不良生活习惯,也会对胎儿的健康生长造成严重影响。
对于雾霾是否会导致胎儿患肿瘤,王志东表示,目前没有确切证据表明,雾霾和胎儿肿瘤有相关性。但准备怀孕或正怀孕的女士,对于不利于胎儿发育的因素,一定要避免。
如果孩子的父母长期接触某些化学物质,如油漆、石油产品、溶剂、农药等,尤其是母亲在妊娠期接触电磁、离子辐射等,会使发育中的胎儿受到损伤,从而增加孩子发生恶性肿瘤的可能性。怀孕期间服用某些药物,尤其是激素类药物,可使胎儿细胞的染色体携带致病基因或发生基因突变,在某些因素作用下,也会提高肿瘤发生的几率。
温馨告诫
育龄夫妇备孕时,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吸烟、不酗酒、不吃霉烂变质食物;怀孕期,特别是怀孕前3个月应尽量避免感染,比如上呼吸道感染等;不乱用抗生素,如果确实需要用,应遵医嘱;怀孕期间,准妈妈应避免接触放射线,重视整个孕期、产前超声波检查、保持动态随访监测。
健康助手:詹春华
如果您喜欢今日内容,就点击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转发给亲朋好友,转载请注明出处。
转载请注明:http://www.tzdgt.com/dynmllcbx/52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