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党百年,写一些读书之后的感悟,仅仅是随笔而已。
如果给中国共产党定义一些关键词,那么其中一个词肯定少不了,就是斗争。过去,阶级斗争年年讲月月讲;如今,我们生逢新时代,也要坚持伟大斗争,增强斗争本领。如何增强斗争本领,首先应该了解什么是斗争,怎样去斗争。饮水思源,毛主席晚年曾经多次提到“十次路线斗争问题”,这其实就是最好的斗争历史,斗争范本。同时,谈到斗争就一定离不开人,但是,从我对历史的理解来看,斗争是否等于反对,两个词汇似乎并不能完全画等号。不过,我们的确可以从十次路线斗争中汲取历史的智慧和力量。
前一段时间看《觉醒年代》,算得上一百年来第一次给陈独秀如此篇幅的电视剧,从剧中我们知道,陈独秀二十年不谈政治,但是《爱国心和自觉心》一文,又深深地暴露其对国家和政治的关心。陈独秀无疑是共产党的早期创立者,但是,他并不是一位坚定领导者。仅仅在党成立几年之内,就丧失了领导权。而敢于挑战其权威和思想的自然是毛泽东。两人的矛盾在两个焦点,一个是农民,一个是武装夺取政权,后来的历史证明,毛泽东都是对的,第一次路线斗争毛泽东取得胜利。其实,第一次斗争并非谁反对谁,而是谁看清了历史,谁就占据了主动权。最近在看戚本禹晚年的著作《两汉人物论》,里面有一句说得好,正因为毛泽东看清了历史,才会说出“不可沽名学霸王”这样的话,有些句子并非看清者才能说得出来。
十几年前,央视拍了一个系列关于红军的电视剧,包括《井冈山》、《寻路》、《红色摇篮》、《长征》。由于是历史正剧,当然要严格按照历史去拍摄,里面有一个弹幕说得好,看剧就想看《毛泽东选集》。记得看《井冈山》时,在参加秋收起义之前,毛泽东曾经和瞿秋白同榻而眠,还真有恰同学少年之感。可是,他和陈独秀一样,反对农民暴动,力挺工人运动。他同样和毛泽东一样,得过肺部疾病,虽然没有死于疾病,却最终死于敌人的枪下成为烈士。虽然毛泽东认为他和瞿秋白的分歧是党内的路线斗争,但是毛泽东后来曾多次表示,他可以原谅瞿秋白。注意,毛主席很注重人死为大这个事,对于后面路线斗争死去的人,也有类似的宽容。
如果说早期革命谁最反对毛泽东,那么一定是李立三。立三路线差点葬送红军,这是众所周知的事情。但是这真是李立三的错吗?我们不妨梳理一下历史,八一南昌起义,虽然李立三是主要的领导者,但是最终决定在城市革命的并不是李立三,而是共产国际,李立三充当了政策的执行者。那么,当时存在着多股势力需要李立三去维护,共产国际、上海和南方红军。对于立三路线的失败,与其说是其路线的失败,不如说是其权利斗争的失败。这时候,毛泽东只是毛委员,但是最为话语权最弱的一方却最终取得了胜利,所以充分印证了一句话,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李立三和毛泽东的分歧最大,但是毛泽东最讨厌的确实罗章龙。即便罗章龙是最早因为那句“青年们应该坚强起来,准备为国家献身”而追随毛泽东的,但是最终他选择了亲苏路线,与毛泽东分道扬镳,也最终逃跑去了香港和越南,与其说他和毛是路线斗争,倒不如说毛泽东一生最讨厌叛变的人。
前面说过,毛委员之所以称之为毛委员,是因为还没有达到权利的顶峰。在李立三失势之后,王明取而代之。因为王明的错误,导致上海的地下组织被摧毁,红军被迫长征,这种错误,可以称之为一次路线斗争。红军到达遵义之后,王明似乎看穿了未来,据说弄了一本假护照去了莫斯科。最终,遵义会议放光芒。
此前说过,毛泽东最讨厌背叛,所以,他会不遗余力地批判张国焘。毛泽东和张国焘的分歧,的确可以称之为路线斗争,一个要南下,一个要北上。最终只能各走各的阳关道,当然,张国焘的西路军全军覆灭,最后张国焘又跑回了陕北。不过,张国焘最终还是加入了国民党,跑到香港之后,据说靠抨击共产党过活,晚年又担心共产党接管香港,最终跑到了加拿大孤独终老。手里有一本书《叛徒张国焘》,是成仿吾写的,里面记录了张国焘晚年的生活,很悲惨。
都说毛泽东一生有三个二十八年,第一个是求索之路,第二个是打江山的二十八年,第三个是坐江山的二十八年。当然,最后两个二十八年最为重要,同样,上面六次路线斗争也为打江山的二十八年画上了句号。遵义会议之后,再无分歧,毛泽东成为绝对的领导核心。
在这里想说一说关于路线斗争之外的事情,就是人格魅力。
多个关于毛泽东的传记中都记在了关于秋收起义之前的一件事,就是毛泽东曾被捕过。这件事出自于毛泽东对斯诺的回忆,在被捕之后,毛泽东向身边人借了十几块大洋用以贿赂国民党士兵,最终得以逃脱。而在逃跑的路上,他躲进了一个芦苇丛中,几次搜索他的人差点就碰到他了,而毛泽东也几次想要放弃的时候,最终还是没有发现毛泽东。毛泽东后来遇到一位农民,不知道是怎样的人格魅力,农民给他钱、鞋、吃的,还给他钱,让他住在家里,得以让毛泽东能够安全活命。
还有就是晚年一直生活在香港的英国女作家克莱尔·霍林沃斯曾经在一本书里写道毛泽东和戴高乐的对比:毛泽东甚至在七十二岁是仍然唯一有着巨大人格力量的超凡魅力的领袖,这是包括刘少奇和林彪在内的其他领导人所不能相比的。这和戴高乐将军十分相似。我曾目睹戴高乐将军进入阿尔及利亚内陆特莱姆森的一个粗暴而充满敌意的阿拉伯部落,戴高乐将军的威仪震慑住了那些阿拉伯人,他示意他们安静。不到10分钟,人们便争先恐后地抢着亲吻他的手。毛泽东甚至具有更大的人格力量,他还可以通过自己承认一些小错误来赢得同事们的爱戴。反对他的人认为,由于毛泽东只承认“小”过,他却对肯定存在的许多严重错误没有承认。但私下毛泽东也并不否认自己对大跃进引起的混乱负责。
搬书的石头杂文选就靠你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tzdgt.com/dynmllcbx/110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