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前庭康复现状与前庭康复继续教育

白癜风诊疗康复 https://m-mip.39.net/nk/mipso_5777871.html

作者:吴子明,张素珍,王尔贵

前庭康复作为前庭功能损伤后缓解症状与功能恢复的重要手段,在眩晕领域逐渐受到重视。眩晕和平衡障碍采用锻炼和康复治疗并非全新的概念。早在年TerranceCawthorne已经倡导应用锻炼的方法治疗前庭疾病,认为一侧迷路切除后,患者积极活动比静卧功能恢复更快。此后Cawthorne和Cooksey制定了一些康复方案用以促进前庭代偿与习服。此后,在20世纪80年代前后,McCabe、Norre、DeWeert和MargretDix都一定程度上推进了前庭康复的临床应用。国际上,前庭康复系统化的工作标志是前庭康复专著的出版,这一专著已分别于、、及年共有4版。国内已将第2版和第4版翻译出版。

前庭康复理论

根据动物模型在体和离体研究的结果,推知人类前庭代偿可能遵循由上而下(top-down)的策略。首先,在损伤的开始数小时内,患者几乎完全依靠外在的完整感觉系统的线索,把各种替代性的感觉运动策略整合起来,并且主要是依靠视觉、本体觉和触觉线索。这可以解释早期积极的前庭康复干预的重要性,这一时期是内部重组过程的可塑性与恢复机制交互作用的时间窗。然后,在前庭相关网络的活动中,完整、去极化的前庭网络的神经元突触发生改变。最后,在病损数天至数月内(啮齿类数天、猫数周、人类数月),首先是去极化的神经元、然后是对侧的次级前庭神经元内在膜特性发生变化。前庭代偿的机制可以从前庭神经炎、前庭神经切断和创伤性损伤中获得直观的认识,其康复机制与慢性的前庭病理完全不同,例如听神经瘤、梅尼埃病或者老化导致的老年性前庭疾病等。前庭代偿过程包括神经功能恢复(restoration,损伤的前庭功能恢复到损伤前的状态)、习服(habituation,通过反复刺激,逐渐降低前庭病变引发的外周与中枢的不对称)和适应(adaptation,包含感觉替代和行为替代,已经损伤的功能没有恢复,但可利用调整其他感官信息或运动策略替代实现)。

静态缺陷的恢复静态症状指前庭损伤后静止状态下可见的一系列症状。眼动症状:自发性眼震、眼球偏斜、眼球自旋转;姿势症状:头、身体偏斜,主观视觉偏斜。静态症状可以完全恢复正常。前庭损伤早期的数小时至数天内,基因表达上调(Fos、June等),诱发分子、细胞水平瀑布效应。与轴突生长直接相关的蛋白表达上跳,说明在前庭代偿中前庭神经核网络的结构在发生重组。损伤侧前庭神经核发生强烈的反应性细胞增生,多数分化为胶质细胞和神经元。因此,神经保护和结构重组是损伤后早期的主要反应,这一时期是最佳行为康复的时间窗口。病损侧前庭神经核团自发性活动的恢复取决于同侧前庭核细胞兴奋性和对抑制性神经递质的敏感性降低,使得能够拮抗起始的反应降低并增强联合纤维的抑制作用,从而恢复两侧的平衡。多种细胞机制联合起来恢复静态前庭功能。多感觉传入在前庭核团处汇聚,且内在兴奋性增高长期持续存在,代偿兴奋性前庭传入驱动的丧失。在代偿完成期,患侧前庭核神经元的张力性活动受对侧驱动的调制,这一功能性重组取代了双侧前庭核之间正常的推-拉机制。

动态缺陷的恢复动态代偿不同于静态代偿,缓慢且不能完全代偿。动态症状的恢复也不依赖静态症状的恢复,但要求大脑采用替代过程和新的操作模式。突触重塑(神经再生、胶质细胞再生、突触再生)是动态代偿潜在的结构机制。前庭神经核网络的神经再生,强烈依赖于前庭损伤发生的病因,例如主要见于急性、突发的近乎完全的前庭功能丧失。

动态代偿还与感觉替代有关,前庭外的传入作用权重发生变化,例如更加依赖视觉信息和颈部的传入信息。行为替代是另一种恢复机制,这一机制是预编程的代偿性眼球替代正常VOR的慢相眼速。转颈开始时可以激发颈部传入产生隐形扫视,但对于快速头动,却几乎不会出现代偿性扫视。这种不可预知的、被动的、高速头动可以发现前庭功能降低,而主动的头动可以促进习得新的策略和行为。前庭功能丧失后主动头动练习可以恢复凝视稳定和动态视敏度。功能降低,而主动的头动可以促进习得新的策略和行为。前庭功能丧失后主动头动练习可以恢复凝视稳定和动态视敏度。其他替代策略还有转头时患者闭眼、眨眼(避免视网膜滑动、振动幻视),身体整个转动,用视动策略替代低频转头时的凝视稳定性下降。可见,动态前庭功能的恢复主要依靠各种替代策略,大脑这一乐队的指挥重新编排行为的旋律,这种功能重组涉及大脑的不同的脑结构和神经网络。

中国前庭康复现状

国内前庭康复工作起步较晚,主要的开拓者是王尔贵教授,在国内最早把前庭康复工作引入眩晕疾病的治疗。王尔贵教授早期也曾根据前庭康复的理念,设计一些用于康复训练的简单物件,比如平衡木、软垫等。此后,陆续有《前庭康复操》出版。随着前庭康复专著、视频的出版、文献的普及,前庭康复工作逐渐推进,但仍较缓慢。目前,国内前庭康复工作的开展基本是以眩晕中心(门诊)为依托,采取的方式是眩晕门诊(中心)医生在患者就诊时给以康复指导,并进行随访,基本没有康复科专业的大夫进行眩晕的前庭康复治疗。也有在病房进行团队治疗(类似广播体操,但团队治疗的缺点是个性化差,不是每个眩晕患者都需要进行康复干预)。

中国前庭康复教育

近10年,中国眩晕领域受到前所未有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tzdgt.com/dynmllcbx/10458.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