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氏试验,
又称Pandy试验、潘迪反应
是指脑脊液中的蛋白测定,
也称球蛋白定性试验
其原因是脑脊液在病变时,
蛋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多为球蛋白增加,
在潘氏试验中球蛋白遇苯酚即结合成不溶性蛋白盐,
出现沉淀而成阳性。
其具有所需样本少、灵敏度高、
操作简便和结果易于观察等优点。
但缺点是假阳性率高。
Pándy\?p?n-dē\,Kálmán(–),匈牙利神经学家。
Pándy在年在脑脊液中介绍了这种蛋白测试方法。
在热的ml蒸馏水中
加入10ml苯酚(石碳酸),
强力混合后,
放置37℃48小时。
取10%石炭酸溶液2ml放入小试管内
滴加脑脊髓液1~2滴
静置3分钟
以黑纸为背景判断结果
透明(—)、轻度白浊(+)、中度白浊(++)、
强度白浊(+++),乳样白浊(++++)。
阴性
1.标本宜离心,新鲜测定,
4℃可贮存72h,—20℃贮存可稳定6个月,—70℃可长期贮存。
2.标本不宜污染血液,
应与穿刺出血鉴别。
3.在操作时如发现标本CSF浑浊或含有较多时,
应先将标本离心,
再取上清液作试验。
4.所用试管等器材必须十分清洁,
否则容易造成本试验假阳性结果。
正常脑脊液含有极微量的蛋白质,
其中以白蛋白为主,
潘氏试验为阴性反应。
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及颅内出血等,
均见蛋白质增加,
且多为球蛋白增加,
敏感度约至少球蛋白50mg/dL,
潘氏试验即可呈阳性反应。
1.正常脑组织存在血脑屏障,
脑脊液(CSF)中的蛋白质含量
远低于血浆中的蛋白质量,
主要以白蛋白为主。
2.CSF中如存在球蛋白,
可与石炭酸形成不溶性沉淀物,
沉淀量的多少与蛋白的含量成正比。
但本试验对球蛋白并无特异性,
当CSF中蛋白总量超过0.25g/L就可呈阳性反应。
3.潘迪试验阳性的疾病,主要见于:
①中枢神经系统急性感染,
如化脓性脑膜炎,CSF蛋白含量明显增加,
主要以球蛋白增加为主;
②结核性脑膜炎,CSF蛋白含量增加也较显著,
③病毒性脑炎、蛛网膜下腔出血、脑梗阻、脑肿瘤时
蛋白可轻度增高;
④急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
⑤其他疾病:如多发性硬化症、神经梅毒等。
4.本试验在许多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均可呈阳性反应,
但特异性不高:
①在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如有典型皮肤瘀点、脑膜刺激症状、
在瘀点的涂片中找到脑膜炎球菌一般就可确诊,
可不必再作CSF检查;
②对其他化脓性脑膜炎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应结合CSF的特异性免疫诊断、涂片及病原菌培养等检查
③急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的特征性病变
是CSF有蛋白-细胞分离现象,
加做CSF细胞计数可进一步明确诊断。
常常提示一种或多种以下疾病(人类):
糖尿病,脑瘤(脑膜瘤、听神经瘤或室管膜瘤),
包埋性脑脓肿,脊髓肿瘤,多发性硬化,
急性化脓性脑膜炎,肉芽肿性脑膜炎,癌性脑膜炎,
梅毒(如果长期存在,蛋白可能是正常的),
格林-巴利综合征[感染性多神经炎](蛋白在5-7天后升高),
库欣病,结缔组织疾病,尿毒症,粘液水肿,脑出血
犬猫疾病提示:
脑炎,脑膜炎(各种原因)
脑肿瘤
出血
脑积水
脑组织的破坏
尿毒症
弓形虫病
肺炎
潘迪(Pandy)试验、李凡他试验、加热乙酸试验
分别检查什么标本的什么蛋白质?
Pandy试验检查脑脊液中的蛋白质,
试剂中的石炭酸与脑脊液中球蛋白形成不溶性蛋白盐而沉淀,
本试验较敏感,不仅与球蛋白反应,
如总蛋白超过0.25g/L,即可呈阳性,
因此正常脑脊液有时亦可出现极弱阳性反应。
李凡他试验系检查浆膜腔积液中的浆液粘蛋白,
浆液粘蛋白又称酸性糖蛋白,
为多糖与蛋白质形成的复合物,
等电点为pH3~5,
其在稀乙酸溶液中可出现白色雾状沉淀,
因渗出液中含大量粘蛋白,
故用李凡他试验鉴别。
加热乙酸试验系检查尿中蛋白质,
尿中有无机盐存在情况下,
白蛋白和球蛋白均能被沉淀。
Merriam-WebstersFreeMedicalDictionary.
转载请注明:http://www.tzdgt.com/dynmllcbx/101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