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质瘤复发后再手术
病例分析:胶质瘤复发后是否要手术治疗是很多胶质瘤病人和家属关心的问题,那么什么情况是可以再次手术的呢,下面介绍一个典型病例:
患者女性,26岁,患者于年11月因头痛、呕吐、肢体运动障碍、来我院就诊。查体:嗜睡状态,左侧肢体肌力Ⅱ级,左侧病理征阳性。头颅核磁提示右额颞岛叶胶质瘤站位,考虑胶质瘤,于我院行胶质瘤切除术,肿瘤近全切除,术后病理回报:高级别胶质细胞瘤伴出血,考虑为间变性星形少突胶质细胞瘤,WHOⅢ级。分子病理:IDH突变(+),MGMT启动子甲基化(-)TERT突变(-)1P/19Q联合缺失(-),结合分子病理考虑间变性弥漫星形细胞瘤,WHOⅢ级,IDH突变型,术后行放化疗治疗,患者恢复良好,正常生活及学习,规律复查3.5年,未见复发。
术前计划评估传导束与肿瘤的关系
4年后患者出现左侧肢体乏力,并出现癫痫发作。入院1周前出现恶心、呕吐数次,伴有头痛,医院,查MRI提示肿瘤复发。查体:神志清楚,语言流利,左侧偏瘫,左侧上肢肌力Ⅱ级-,左下肢Ⅰ级。右侧肢体肌力正常。术前评估肿瘤和运动传导束的位置,二者之间还有一定距离,患者运动障碍主要是由于肿瘤及水肿压迫导致,切除肿瘤后运动可能恢复,遂行第二次肿瘤切除术,肿瘤近全切除。术后组织病理:胶质母细胞瘤,WHOⅣ级。分子病理:IDH突变(+),MGMT启动子甲基化(-)TERT突变(-)1P/19Q联合缺失(-),术前术后主要基因突变情况没有变化。术后患者运动逐渐恢复,一个月后已经基本生活自理。
术前计划评估传导束与肿瘤的关系
该病例分析:
患者年轻,身体状态尚可;
第一次肿瘤病理为弥漫星形细胞瘤,IDH突变型,这种类型预后相对较好;
肿瘤局限在右侧额岛叶,术前核磁计划评估肿瘤与运动区接近,运动障碍主要是水肿压迫,切除肿瘤后运动功能可能保留,并且可能恢复。
患者肿瘤大,水肿明显,已经危及生命,手术目的是切除肿瘤,解除肿瘤及水肿的压迫,挽救生命及运动功能,为下一步治疗创造条件和机会。
下一步治疗计划,由于距离第一次手术已经4年,与放疗科讨论后决定再次放疗。放疗结束后,化疗方面由于MGMT甲基化阴性,术后单用替莫唑胺辅助化疗效果不好,可以选用替莫唑胺联合其他化疗药或靶向药的方案,或者选用其他非替莫唑胺的联合化疗的方案,有条件的话可以联合电场治疗。
复发胶质瘤手术指征:
1、结合患者年龄、临床功能状态、组织学类型、第一次手术和再次手术的时间间隔等方面个体化评估能耐受再次手术。
2、肿瘤较大,颅高压明显,危及生命。
3、肿瘤位于非功能区。
4、肿瘤相对局限,手术切除后功能保留的可能性大。
5、弥漫性胶质瘤在安全的范围内能切除80%以上,结合术后的综合治疗能起到延长生存期改善生活质量的作用。
总结胶质瘤复发后很多是可以再次手术的,并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尤其是肿瘤较大,危及生命的时候,再次手术以后如果患者能够恢复,就有了进一步治疗的机会,近几年胶质瘤的治疗虽然没有突破性展,但是我们已经有了很多可以选择的方案。END冯世宇简介
冯世宇,医院第一医学中心神经外科,医学博士,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
主要擅长:脑胶质瘤的手术切除,尤其是岛叶、丘脑、基底节区等深部胶质瘤的手术切除;脑胶质瘤的预后评估、术后的放化疗、靶向治疗等综合治疗;脑转移瘤、脑膜瘤等颅内肿瘤的手术切除及术后的综合治疗。
中国抗癌协会脑胶质瘤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脑胶质瘤专业委员会手术学组委员;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
北京抗癌协会神经肿瘤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北京医学奖励基金会脑转移瘤专家委员会委员
门诊时间:每周二上午
扫码
转载请注明:http://www.tzdgt.com/dynmlbfz/92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