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访专家:
医院蔡林波教授
长期以来,放疗在癌症治疗中都处于“配角”地位,很多人患癌后,首先想到的是手术治疗。要不要放疗,常成为让癌症病人和家属难以决断的选择题。如果放疗,恶心呕吐、皮肤反应……各种副作用顿时浮现;如果不放疗,又担心癌症无情。“放疗风险大”、“绝不轻易放疗”……成为很多癌症病人和家属的“共识”,然而抛开这些对副作用的恐惧,你了解放疗吗?医院蔡林波教授用20多年的临床肿瘤放射治疗经验说:“其实,肿瘤放疗没那么可怕!”
健客君:老百姓对放疗的恐惧由来已久,这种恐惧是怎样形成的?蔡教授:放疗的副作用的确存在。作为肿瘤放疗医生,我十分理解老百姓的这种恐惧。但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恐惧不是哪一天突然出现的,有它的历史原因。
放疗最早可追溯到20世纪初,居里夫人夫妇发现放射性同位素具有杀伤细胞作用,被应用于治疗癌症。在中国,放射治疗癌症最医院(现医院)开展,主要用于妇科肿瘤治疗,而后北京、医院也随之开展。
放疗真正在中国普及应用是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也正是这段时期造成了老百姓“谈放色变”。中国放疗设备的发展大概经历了深部X线机、钴60治疗机、直线加速器三个阶段。深部X线机广泛应用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和现在诊断用的普通X线机相比,差别在于前者能量更高,杀伤力很大。所以,深部X线机治疗副作用非常大。钴60治疗机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主要的放疗设备,好处是价格便宜,比深部X线机副作用小,但仍因副作用被淘汰。到九十年代,临床逐渐开始使用直线加速器。总体来说,无论是深部X线机、钴60治疗机,还是早期直线加速器,副作用都很明显,病人常常难以忍受。以鼻咽癌为例,我们知道鼻咽癌主要以放疗为主。与其他肿瘤不同的是,鼻咽癌受照射的理论、方式、技术影响,病人口腔黏膜常遭受很大剂量的照射,出现严重的口腔黏膜反应,比如黏膜溃烂、疼痛,进而病人不能进食,逐渐消瘦。
再者,我认为还有一个原因。早期的化疗药物对正常组织杀伤很大,病人呕吐非常严重。虽然化疗和放疗的机理不一样,但是老百姓经常化疗和放疗联系在一起,说成“放化疗”,以为两者是一回事,分不清楚。说到放疗时,也会联想到早期化疗的副作用:呕吐、脱发、骨髓抑制……,从而加深了放疗的不好印象。
应该说,早些年肿瘤病人对放疗的不良体验让大众产生了畏惧。但是,随着放疗技术的不断进步,放疗的副作用逐渐变小,老百姓的“恐惧”心态也在逐渐降低。
健客君:有人认为,放疗是一种辅助治疗手段,并不能根治肿瘤,事实如此吗?放疗对哪些肿瘤效果较好?蔡教授:首先,我们必须理清放疗的三个概念:根治性放疗、姑息性放疗和辅助性放疗。
根治性放疗和姑息性放疗是一组相对的概念。还是以鼻咽癌为例,早期我们采取根治性放疗,目的在于全部消灭肿瘤细胞;晚期采取姑息性放疗,目的是缓解病人痛苦,改善病人症状,及延长病人生命。当然,实际工作中,医生会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选择哪种放疗方式。
辅助性放疗是另外一个概念。比如脑部良性肿瘤——脑膜瘤,手术后有肿瘤组织残留,通过放疗可以杀灭残留肿瘤组织,我们称为辅助性放疗,但是却属于肿瘤根治手段。一般而言,配合其他癌症治疗手段,弥补不足,增强治疗效果的放疗,称之为辅助性放疗,和根治性放疗、姑息性放疗并不是一组概念。
厘清概念后,我们再说哪些肿瘤应该优先首选放疗。鼻咽癌肯定是优先放疗,鼻咽癌也是完全可以通过放疗治愈的肿瘤。早期的喉癌,进行早期放疗可以保住病人的说话功能。脑神经肿瘤绝大部分通过手术治疗,但是其中有一种非常恶性的肿瘤——儿童弥漫性脑干胶质瘤,因为手术创伤比较大,一般直接选择放疗。生殖细胞瘤因为对放疗特别敏感,因此在肿瘤标志物升高的情况下,可以不用手术,直接放疗,而且效果非常好,10年生存率超过90%。此外,近些年的研究发现,在早期的乳腺癌、肺癌等癌症治疗中,放疗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
总之,放疗能做的越来越多,并不仅仅是癌症的辅助治疗手段。
健客君:目前的放疗技术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副作用仍然存在,医生是怎样减少副作用,给病人治疗信心的?蔡教授:现阶段我们的放疗技术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随着计算机的普及,放疗进入“精准放疗”时代,配合各种药物,放疗的副作用已经大大减少。在临床上,我们在实现治疗目标的前提下,会尽可能地使用较低剂量放疗。比如,人类的记忆和大脑中的海马相关,在做全脑放疗时,海马受到高剂量的放疗,病人长期生存会出现记忆障碍,因此我们通过精准照射,让海马遭受的照射剂量小一点,保护海马的记忆功能。同时使用一些药物,改善病人的记忆。简而言之,虽然放疗的副作用无法避免,但可以通过放疗技术改进和药物降低副作用。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还会通过ppt演示将放疗过程模拟给病人,让病人明白应该如何配合放疗,所以病人对放疗接受程度也比较高。
延伸阅读当癌症不幸降临他/她时,你会如实告知吗?
大咖说
这些食物,肿瘤病人必须敬而远之吗?
健康问题欢迎点击哪里看白癜风的医院较好北京治白癜风疗效好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tzdgt.com/dynmlbfz/76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