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大多数人忽视的岩斜区脑膜瘤静脉系统改变

颅内静脉系统相当复杂,部分静脉吻合在胚胎期退化,一些吻合静脉终身存在;这些吻合静脉在静脉系统内压力逐渐升高时,开始表现出来;当静脉内的压力快速升高,而不能形成有效的回流时,会出现静脉充血性脑水肿、脑出血、癫痫。

对于脑膜瘤而言,在肿瘤缓慢生长的过程中,逐渐对周围静脉造成压迫,充血的静脉可以通过吻合静脉进行回流,因此熟悉这些静脉吻合对降低术后发生静脉充血性脑水肿有重要意义;尤其在经岩骨入路时,极有可能损伤中颅窝静脉系统和岩上窦,术后出现灾难性脑水肿。

为了能降低岩斜区脑膜瘤切除术后发生静脉梗阻性脑水肿,近期,日本藤田保健卫生大学神经外科Adachi教授等,在WorldNeurosurgery杂志上介绍了岩斜区脑膜瘤周围静脉系统的改变,希望在手术过程中避免损伤,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基本概念

术前用3D静脉成像对岩上窦、大脑中浅静脉及其主要吻合静脉进行评价;根据岩上窦引流类型分为4型:完全型,外侧型,内侧型,缺失型。

图1岩上窦引流类型示意图。A,内侧型;B,外侧型;C,完全型;D,缺失型。CS,海绵窦;IPS,岩下窦;TS,横窦;SPS,岩上窦;SS,乙状窦

大脑中浅静脉引流类型分为7型:未发育型,海绵窦引流型,导静脉型,基底型,岩上静脉型,鳞型,联合型。

图2右侧大脑中浅静脉引流类型3D-CTV示意图。A,未发育型;B,海绵窦引流型;C,导静脉引流型;D,基底型;E,岩上静脉型;F,鳞型

大脑浅静脉的主要吻合静脉包括大脑中浅静脉、Trolard静脉、Labbe静脉,这些静脉相互吻合,与海绵窦、横窦、上矢状窦相沟通。

图3大脑中浅静脉主要吻合静脉示意图。A,无吻合型;B,侧裂静脉和下吻合静脉吻合型;C,上吻合静脉和侧裂静脉吻合型;D,下吻合静脉和上吻合静脉吻合型;E,三条静脉吻合型

研究结果

岩上窦引流为完全型者(同时引流入海绵窦和横窦乙状窦交汇处)在对照组和岩斜区脑膜瘤组中分别为72.5%和40.9%;内侧型(引流入海绵窦)分别为10%和0%;外侧型(引流入横窦乙状窦交汇处)分别为17.5%和36.4%;缺失型分别为0%和22.7%。

在岩斜区脑膜瘤患者中,岩上窦引流类型主要为外侧型和缺失型。

图4对照组和岩斜区脑膜瘤患者间,岩上窦引流类型改变

岩斜区脑膜瘤患者中,大脑中浅静脉经海绵窦引流的情况比较少见,主要为经导静脉引流,表明岩斜区的肿瘤使大脑中浅静脉经海绵窦引流的通路被破坏。

被破坏的引流静脉,可以经大脑中浅静脉、上吻合静脉、下吻合静脉引流入上矢状窦和横窦代偿,根据大脑表面3D-CTV成像,可以将这些吻合静脉分为:

无吻合型:这三大静脉间无沟通;

两两吻合型:包括侧裂静脉和下吻合静脉间,侧裂静脉和上吻合静脉间,下吻合静脉和上吻合静脉间;

三条静脉吻合型:三条静脉间均有吻合。

图5主要吻合静脉和大脑中浅静脉间的关系示意图。A:在海绵窦型和导静脉型中,引流静脉经颈静脉孔和导静脉孔回流,大脑中浅静脉的主要吻合静脉对充血性静脉回流意义不大;B:其他类型中,充血的静脉经上吻合静脉和下吻合静脉后回流经颈静脉孔

岩斜区脑膜瘤患者中最主要的变化为,三条静脉吻合型多见;而无吻合型和两两吻合型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

综上可以看出,大脑中浅静脉的导静脉引流型在岩斜区脑膜瘤患者中起重要的代偿作用。

编辑:李晴









































白癜风初期症状图片
治疗白癜风最好的药膏


转载请注明:http://www.tzdgt.com/dynmlbfz/4086.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