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传佛教在西方传播的过程中,有很多人加入进来,其中不乏科学家的身影。科学家总会不自觉地把自己以前的学识,用在对佛教或者对禅修体验的理解上。
所以说佛教也需要有一个途径,更好地让现代人理解佛法到底是什么。”(节选自《禅修与认知神经科学》)本文是基于美国科学家和高僧大德共同参与、针对禅修的实验研究而写出的。
视觉专注力的实验
关于视觉专注力的测试实验,要求专注于一个佛像
会让被试者持续注意30到40分钟。过程之中所呈现的佛像会突然闪一下,同时要求被测试者马上按键,就是说明看到了。很多禅修者,专注力比较高,在佛像一闪时马上就注意到了,这是需要长期的禅修训练的。对照组就是我们普通人,反应时间比较长。
年,威斯康星大学心理学教授戴维森(实验研究员之一:理查德?J?戴维逊:生于年12月12日,是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的心理学和精神病学教授,同时也是位于Waisman中心的“精神健康研究中心”的创建者和主席)研究团队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上发表了论文。这篇论文发表之后,该杂志已经发表了七八篇关于禅修的论文了。论文是关于长期禅修者的实验发现的一个现象,就是自发性的高伽马波同步的现象。
普通人伽马波一般是20赫兹以上,它是一种脑细胞的共振现象,与注意力的集中程度有关,也与情绪的控制有关,也和新洞见有关。突然想到什么解决办法的“啊哈,原来是如此”,这种新洞见在心理学上叫“顿悟”,属于思维研究中问题解决、推理与决策领域,但是跟佛教所说“顿悟”差距很大。
实验组是8位资深的禅修者,年龄在34-64岁之间,一般有15-40年的禅修经验,属于宁玛派和噶举派传承。对照组是10名普通大学生,他们表示对禅修有兴趣,年龄在19-22岁之间;在正式实验之前,进行了一星期左右的禅修学习。
15-40年的禅修训练一般来说是进行了1万个小时以上的禅修,也就是连续3-4年,基本上就是这样的。他们每个人至少要经过一次3年3个月零3天的闭关,其中有些人经过了多次这样的长期闭关。实验中用的禅修方法主要有三种:第一,是有所缘的安住;第二,是无所缘的安住;第三,是“悲心”的禅修。
实验是专注于屏幕上的一个白点,就是在一个黑色屏幕上的一个白点。被测试者一直看着,然后测大脑的反应。结果是一般人很难维持,因为一直看着一个白点一会就模糊了,而这些佛教的修行者们看这个白点会连续看数个小时还意犹未尽。
大脑扫描结果表明,当长时 “佛医养生打坐垫”是参照南怀瑾老师生前的设计,由佛医堂、医院、弘南大学堂联合监制的完全符合人体力学的打坐垫。
市面上普通的打坐垫多为棕榈制作,虽然平整硬实,但硬度高的打坐垫其实不符合人体结构,坐久了会令身体不舒服,甚至造成肌肉骨骼损伤。
南怀瑾老师完全按照人体结构,打坐时身体各部分受力情况,设计出符合人体力学的棉质打坐垫,其中的芯是由多种棉严格按比例配置而成,从而实现合适的厚度和弹性。
这种打坐垫不是普通级别的棉垫,是用于佛医修行和养生调理,所以几乎是按医疗用品标准生产的,坐垫的全部细节是完全参考人体力学设计,其厚度、弹性、大小都有很严格的精确要求,和普通的坐垫非常不同。
佛医养生打坐垫
与市面上其他打坐垫的区别
这种专业的打坐垫的内芯是3种不同的棉经过专业机器混合搭配而成,以确保其厚度和弹性两相宜。打坐垫的外套是用佛教常用的土黄色,其色五行属土,方位居中,使人打坐时有平稳、平衡的加持作用。而且外套也是做成带拉锁,可拆下换洗的。
这种专业的养生打坐垫看似简单,但其设计很精细严谨,佛医堂团队以前曾先后找过多家生产厂制作,都很难做出精准符合标准的,后来经历了数月的反复试验才算把这种打坐垫相对完善地生产出来。
经医院反复研究发现,这种特殊的佛医养生打坐垫,不仅可以使修行打坐的功夫事半功倍,还对于打坐人的腰颈椎疾病有很好的调理作用,是专业学修打坐不可缺少的物品。
佛医堂团队义工全部使用这样的打坐垫,具有很好的效果,我们也把这样的打坐垫推荐给更多师兄使用,也欢迎大家推广给更多师兄。
如果您要专业地学习打坐功夫,请 佛医堂 佛医堂公益团队分享此文的一切功德,皆悉回向文章原作者和各位读者。
▼点击“阅读原文”可到达佛医堂流通处微店
北京治疗白癜风北京最有效白癜风的治疗方法转载请注明:http://www.tzdgt.com/dynmlbfz/18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