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数据话说肿瘤
关于脑肿瘤的有关发病率、死亡率、5年生存率等数据在上期已有详述。
成人颅内新生物最常见病因为:胶质细胞瘤,转移瘤,脑膜瘤,垂体瘤,听神经瘤,共占到95%。颅内新生物有一个有趣的特点,颅外肿瘤,如肺癌、肝癌等容易转移至颅内,而颅内肿瘤很少有颅外转移。因此颅内转移瘤很常见。而颅内原发肿瘤最常见的类型是胶质细胞瘤,大约占到颅内原发肿瘤的50-60%。今天主要说一下脑胶质细胞瘤的临床方面知识。
②什么是胶质细胞
我们知道大脑有非常强大的功能,低级别的功能有:感官、运动,高级别的功能包括:记忆、分析等。这些都是通过繁杂的神经网络系统的来实现的。神经元细胞有个致命的弱点:再生能力很差。因此如果神经元细胞萎缩、坏死,基本上是不可再生的,也就是说丧失的功能无法恢复。可是也正是因为这个特点,脑肿瘤中神经细胞瘤很罕见,约占胶质细胞瘤的1/。
说到这,大家就知道胶质细胞跟神经元细胞是有区别的。“胶质细胞具有支持和引导神经元的迁移,参与神经系统的修复和再生,参与免疫应答,形成髓鞘以及血脑屏障,物质代谢和营养的作用以及参与神经细胞外的钾离子浓度的维持等作用”--百度如是说也。
胶质细胞包括少突胶质细胞、星形胶质细胞、小胶质细胞三种类型。
③脑胶质细胞瘤
简介胶质瘤是最常见的原发性颅内肿瘤。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中将胶质瘤分为I~IV级。低级别胶质瘤(WHOI~II级)常见的有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多形性黄色星形细胞瘤和室管膜巨细胞星形细胞瘤、混合型胶质神经元肿瘤等。高级别胶质瘤/恶性胶质瘤约占原发性恶性脑肿瘤的70%。在恶性胶质瘤中,间变性星形细胞瘤(WHOIII级)和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GBM,WHOIV级)最常见,其中GBM约占所有胶质瘤的50%。通过简短的介绍,大家就可以通过病人脑肿瘤的病理类型大致推断其良恶性,了解预后。
处理原则胶质瘤临床表现主要包括颅内压增高表现(如头痛、恶心呕吐、性格和意识改变等)及神经功能异常(如癫痫、运动和(或)感觉障碍等)。主要依靠磁共振成像(MRI)和计算机断层扫描(CT)对胶质瘤作出初步影像学诊断。最终,需通过肿瘤切除或活组织检查术获取肿瘤标本并进行明确病理学诊断。
治疗胶质瘤的治疗是手术、放疗和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手术主张安全、最大范围地切除肿瘤。放疗可杀灭或抑制残余肿瘤细胞,延长生存期。替莫唑胺(TMZ)是GBM治疗首选的化疗药物。
术后随访目前无循证医学高级别证据来确定随访的时间及间隔。一般低级别胶质瘤应每3~6个月随访1次,持续5年;以后每年至少随访1次。高级别胶质瘤在放疗结束后2~6周应随访1次,以后每1~3个月随访1次,持续2~3年,再以后随访间隔可适当延长。
④颅内肿瘤核保(重大疾病-GUM)
风险分类
重大疾病
星形细胞瘤、神经胶质瘤、多形性成神经胶质细胞瘤、少突神经胶质细胞瘤、髓母细胞瘤,室管膜细胞瘤、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松果体瘤、血管瘤
拒保
脑脊膜瘤
良性、完全切除、无后遗症:
手术距今的年数:
≤5年
>5年
否则
延期
标准体
拒保
听神经瘤(神经鞘瘤、神经纤维瘤):
良性、完全手术切除
手术距今的年数;
≤3年
>3年
否则
延期
标准体
拒保
垂体腺瘤(嫌色、嗜酸、嗜碱)
完全切除、无后遗症
否则
催乳素瘤
长期皮质醇替代治疗
标准体
咨询首席医疗官
查询手册
增加至+50
白斑疯北京十大最好白癜风的医院转载请注明:http://www.tzdgt.com/dynmlbfz/15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