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包虫又称多头蚴病,俗称转脑风,是由寄生于狗、狼等肉食动物肠内的绦虫的幼虫,经血液循环侵入并寄生于牛、羊的脑及脊髓中引起的一种绦虫蚴病。
病原
羊脑包虫病是由多头绦虫的幼虫--多头蚴引起的。成虫寄生在终末宿主狗、狼、狐等肉食性动物的小肠内,卵随粪便排出体外。羊在被绦虫卵严重污染的牧地上放牧时而被感染,幼虫寄生在羊的脑内。幼虫呈包囊泡状,囊内充满透明度的液体,囊内六钩蚴数量常多达~个,包囊由豌豆大到鸡蛋大。本病主要侵袭2周岁以内的羊,2周岁以上的羊也有个别发生。
症状
根据侵袭包虫的数量和对脑部的操作程度及死亡情况,可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三种。
(1)急性型发生在感染后1个月左右,由于感染包虫数量多(约7~25个),幼虫在移动过程中,对脑部损伤严重,常引起脑脊髓膜炎,死亡前暴躁狂奔,痉挛惊叫,很快死亡。
(2)亚急性型发生在感染后两个月左右。感染包虫数2~7个。病羊间断性癫痫发作,一日数次,每次5~10分钟,表现多种神经症状,死亡较急性拖得长。
(3)慢性型发生在感染2~3个月,包虫数大多为1个,癫痫发作次数一般1日或隔日1交次,病羊向寄生侧作转圈运动。
诊断方法
经临床检查羊不断地向左侧作圆圈运动,圈很大,说明虫卵体不大,并且断定寄生时间不长,仅10―14天左右,同时发现对侧眼睛模糊或消失,我们断定羊脑包虫寄生于左侧大脑颞顶区,用手触摸左侧顶骨骨质变薄,皮肤稍隆起,能压感到骨质变软,于是我们进行了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方法
手术部位的确定开口应在顶骨上,大脑颞顶叶部位,因为此羊是有角羊,在角根后缘方约1厘米的部位,距中线3毫米的顶骨上进行。
手术方法手术部位剪毛,用2%碘酒消毒,再用75%酒精消毒,在骨质变软的部位作U字形切口,切透皮肤及皮下组织,分离皮瓣将它翻过用线加以固定,但不切破骨膜,(增加愈合)。切口长宽均为2厘米(注意切口应在低处,及时止血),用圆锯在骨质上开一小孔,用力均匀,使脑膜暴露(同时助手保定好家畜)。确定包囊位置后,用注射针头避开血管刺入脑膜,发现有液体向外流出,然后连接注射器后抽动活塞,尽量吸取囊泡,直至吸尽为止。如果抽不出时,在脑内注入95%酒精7―8毫升,即可杀死虫体。
取出包囊后,用止血纱布擦试手术部,滴入少量青霉素,把骨膜拉平,遮盖圆锯孔,然后用结节缝合法缝合皮肤,缝完以后涂磺胺软膏,最后用碘酒消毒。手术后由专人保护羊的头部以免发生振动。
总结:经过我们的手术治疗,有93%以上的羊恢复健康,我们在手术过程中,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尽量避免损伤血管,另外笔者建议在养羊的周围环境应尽可能减少犬的饲养,来减少此病的发生,因为终末宿主是犬。羊多头蚴病一旦发生如果不及时治疗,羊很快就会死亡。
北京看白癜风去哪家医院北京治疗白癜风最好的医院转载请注明:http://www.tzdgt.com/dynmlbfz/10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