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脑凸面脑膜瘤是指大脑半球外侧面上的脑膜瘤,主要包括大脑半球额、顶、枕、颞各叶的脑膜瘤和外侧裂部位脑膜瘤,在肿瘤和矢状窦之间有正常脑组织。临床可能仅表现为癫痫症状,易被忽略。
治疗:大脑凸面脑膜瘤一般都能手术完全切除,且效果较好。与肿瘤附着的硬脑膜及受侵犯的颅骨亦应切除,以防复发。
预后:凸面脑膜瘤手术切除效果好,特别是应用了显微手术,术后不会增加病人的神经功能缺损。术中如能将受肿瘤侵蚀的颅骨和硬脑膜一起切除,术后复发率并不高。否则,术后复发和术后癫痫是本病两个大问题。对术后复发者可再次行开颅手术切除肿瘤。
患者黄某某,女性,54岁,住院号:。患者因“右下肢乏力2周,检查发现颅内病变5天”于-03-9入院。外院影像结果示颅内占位病变。于-03-22行“右侧额部脑膜瘤切除术”,术程顺利,术后病理报告示:微囊型脑膜瘤
本例手术由以下医护人员协作完成:
主刀:张良
助手:林建浩
麻醉师:杨明明
手术护士:陈林娟刘涛
护理团队:李立娜、杨春婷、唐海兰、李小锋、李琼等
图1:术前CT报告示左侧额骨内板下占位性病变,血供较丰富,考虑脑膜瘤可能性大,建议行MRI进一步检查
图2:术前CTA检查示左侧额骨内板下一类圆形占位性病,大小约23mm×19mm,其内及边缘见少许小血管影
图3:术前MR报告示:1.左侧额顶部占位性病变,考虑脑膜瘤可能性大,不除外血管周细胞瘤其它;右侧额部局部蛛网膜下腔稍增宽,待排蛛网膜小囊肿;3.脑白质少许变性灶;4.幕上弥漫性脑皮质萎缩(轻度);5.双侧上颌窦、筛窦炎症。结合ASL、DWI、MRS、DTT,考虑脑膜瘤?血管周细胞瘤?其它?
术后MR报告示:左侧额部占位性病变已切除,术区少许积液。原病变已切除
图4:术后病理,(左额部)脑膜瘤,WHOI级
张良博士点评:脑膜瘤的手术指征和手术处理原则仍是一个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有的患者由于年龄偏高,身体状况较差,需要手术前全面综合考虑。考虑因素包括患者年龄、症状、肿瘤的大小、数目、所在部位、手术难度、生长速度、既往的疾病及手术后并发症可能性等。认真考虑患者从手术中的获益。我们认为对于小的脑膜瘤(小于2CM)以下情况考虑手术:1.有瘫痪2.水肿明显3.有癫痫发作4.年纪轻,位置表浅,在功能区5.随访肿瘤生长很快。对于老年患者,’尤其大于70岁的患者,一定要综合考虑肿瘤有没有影响生活质量。综合考虑,对比患者其他健康影响因素对生命威胁和脑膜瘤对生命的威胁。比如一个患者75岁,偶然发现脑膜瘤,大小2cm,这种病人先观察随访;如果继续长大,到5cm,没有颅内压增高症状,最近出现了冠心病,肾功能不全,还是继续观察,因为对生命最大威胁是心肾疾病。
脑膜瘤手术,大多数学者认为手术应首先解除患者的主要症状,切除体积较大的肿瘤,即先大后小,先幕上后幕下,先浅表后深在的原则。相邻部位的肿瘤可一次切除,不同部位的肿瘤可分期手术。体积较小,无症状或症状轻微,位置深在的肿瘤也可暂不手术,密切观察,或者行X-刀或γ-刀治疗。不过行X-刀或γ-刀治疗要慎重,给后来的手术全切带来困难。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两侧半球或幕上、幕下肿瘤体积均较大的多发病灶,单纯切除一侧肿瘤常会诱发各种脑疝的发生,因此应在充分准备下争取一次手术切除。
编辑、排版:李俏
神经外一科(颅底脑干中心)简介颅底脑干中心由张良(教授、博士)领衔长期从事颅底脑干疾病的治疗。
主治:①脑膜瘤②胶质瘤③动脉瘤④脑出血⑤脑外伤⑥先天性血管畸形⑦脑积水⑧三叉神经痛等
联系方式
?()--
?手机:(张医生)
(李医生)
?(张医生)
(李医生)
转载请注明:http://www.tzdgt.com/dynmlyf/8004.html